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广安岳池县黄龙乡:三大产业兴 致富路更宽

2025年07月02日15:07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眼前这片稻田全部种植的是黄龙贡米,预计9月初收割。”7月1日,黄龙乡铺芽山村,层层梯田绿意盎然,作为“黄龙贡米”的种植拓展区,该村目前种有水稻近千亩。“黄龙贡米市场广阔销量好,每斤最高能卖到35元!”铺芽山村村委会文书余浩祯自豪地说。

位于(广安市)岳池县北部山区种养循环发展片区的黄龙乡,距县城36公里,面积30.0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900米,素有岳池“小西藏”之称。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做好“米茶药”三篇文章,将荒山陡坡变成致富“金山”,蹚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据介绍,黄龙乡经过精心选育,将黄龙贡米发展成为四川四大名米之一,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多年来,黄龙乡采取“国企引领、集中示范、大户带动、群众受益”模式,已规模化种植黄龙贡米5000亩。同时,在广安市农科院的指导下,成功培育出亩产突破1000斤的新品“贡米王”,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7月的铺芽山村,漫山遍野盛放着橘红色的花朵,成片的射干药材根肥叶壮,百亩药材种植基地美不胜收。作为黄龙乡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产业是该乡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又一成果。

铺芽山村位于黄龙乡森林地带,有着丰富的山林地资源。2022年,该村引进业主,利用山林地与杨家沟村共同发展中药材产业500余亩。“除了射干外,我们还种植了白术、金丝皇菊、麦冬等药材,村民就近务工,每月可增收1800元左右。”余浩祯说,目前,他们已销售中药材超过10万斤,销售额达130万元,曾经荒芜的山坡地,如今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福地”。

“这片茶园面积约400亩,种植的是‘龙井43’。”6月30日,在黄龙乡柏树坝村茶园基地,满园青翠生机勃勃,村民们正在进行枝叶修剪、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经过几年的精心培植,如今茶树已进入盛产期,今年计划试采‘秋茶’。”柏树坝村党支部书记唐洪清说。

自2018年该村引进业主发展茶叶产业以来,茶园陆续打造出了茗洋雲璟、黄龙芽皇等品牌,深受广大茶友喜爱。为持续发展好生态茶产业,近年来,黄龙乡新建起了厂房、冻库,并置办了8台炒茶设备,目前该茶园年销售额200余万元。

“米、茶、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盘活了黄龙乡的青山资源。全乡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产业发展,村民年获田土租金近33万元。通过“务工+土地流转”模式,直接吸纳本地就业200余人,季节性用工超400人次。乡里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覆盖农户200余人次,培育“技术能手”20名,形成“家门口就业、全链条致富”的良性循环。

为了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黄龙乡将150万元产业扶持金投入相关企业和合作社,村集体每年按比例获得分红收益5.6万元,其中40%直接分给群众。“土地不撂荒了,家门口有活干,有工资有分红,日子更有奔头!”务工村民周建荣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同时,黄龙乡积极拥抱“互联网+”,借助短视频平台培育带货能手,发展“线上+线下”助农模式。“过去扛着东西出山难,现在动动手指头就能卖出去!”余浩祯感慨电商带来的变化,让山里的土特产搭上了“电商快车”,销往千家万户。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组织好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用好‘新农具’补齐农业发展短板。”黄龙乡人大主席邓勇表示,未来,该乡将深化文旅融合,深挖本土资源,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将“绿色密码”深深镌刻在青山沃土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黄龙答卷。(岳池融媒 王芳)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章华维、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