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董鹏:匠心铸就国防利剑

张婷婷

2020年12月28日10:39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原标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董鹏:匠心铸就国防利剑

“当工人就要认认真真学到一门技术,只有高超的技能才能得到尊重。”今年47岁的董鹏,是中国船舶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能专家。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将自己的座右铭深刻地熔铸到工作当中,二十九年如一日坚守在车工岗位,“大国工匠”名副其实。

“铸国防利剑,需要精品。”奋战在我国水中兵器科研生产第一线,董鹏深知自己承担的加工任务容不得半丝误差,对每一道工序精心雕琢,让每一个产品精益求精,经他手加工的产品个个称得上是“艺术品”。

练就绝招,用匠人之心造国之重器

从磨好一把刀、干好一件活开始,董鹏在车床上完成只有磨床才能达到的产品精度,将普通车工的加工技能发挥到极限。

在某型号产品发动机关键零件加工时,材料为国内新研制的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脆性大、易崩渣的特性,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传统刀具和加工方法容易造成工件棱边崩渣,而新型刀具昂贵且面临国外技术封锁,一时间成为军品生产的瓶颈。关键时刻,董鹏挑起重担,改进加工方法,创造了“保持刀具锋利、两边倒大角、高速吃大刀”的先进操作方法,实现了加工该材料零的突破,为同类材料加工提供了宝贵经验,使得国家重点型号水中兵器按节点完成试验。

薄壁件的加工一直是车削加工的难题,某军品零件其壁厚仅2mm,加工时易变形,还要确保同轴度和内外径跳动要求,所以成品仅有60%的合格率,是生产中多年未攻克的技术难题。董鹏对原工艺仔细研究分析,通过改变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受力方向,保证工件受力均匀,经过近3个月的攻关试验,最终将工件壁厚差控制在0.005mm以内,成品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每年节约费用约150余万元。

在某型号产品发动机核心零件斜轴的加工中,零件材质为钛合金,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为保证首台样机试制成功,在样机研制阶段,董鹏反复研究工艺,突破常规思路,调整加工工序,对夹、辅具进行改进设计,成为斜轴零件加工第一人。

……

像这样的攻关,董鹏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了。

娴熟技艺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钻研。“对于技能工作,只有喜欢,才会绞尽脑汁地去琢磨怎么把活干好干精。”董鹏说。

很多人不解,普通的设备,重复机械的劳动,为何还如此笃定地坚守在生产一线?在董鹏眼里,他的初心就是匠心,不是机械和重复,而是执着与专注。

潜心创新,奏响军工行业“最强音”

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实干中建伟业。作为车间的首席技师,董鹏不仅仅以技术精湛出名,更因和蔼温和、亲近同事的个人魅力受到工友们的尊崇。

“曾经有地方的老板用百万年薪去挖他,他依然坚持在国防工业的战线上。”同事候迎平由衷地赞叹道,“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对工作执着、坚定、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对同事倾囊相授、无私帮助的精神。如果说以前我觉得大国工匠离我很远,那么现在我真切地触摸到了,董鹏就是我们的榜样。”

别看性格随和,干起工作却是个较劲儿的人。“为研究一个零件,他能从早上折腾到凌晨三四点,不停的查资料、做试验,第二天又正常去上班。”董鹏的爱人如是说。

不敷衍、不服输的作风,让一个老实腼腆的车床工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在以董鹏命名的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长、“国家级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各种奖章和牌匾讲述着这位“大国工匠”的辉煌。

双桨单舟总争渡,千帆竞发渡江海。董鹏深知,要永远站在技术先列,也必须要带动身边工友“万象争先”,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

2013年,“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这支集合了平阳重工技能人才、技术骨干的创新团队,连续攻克生产和技术瓶颈问题,同时挖掘员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操作法,使工作室不仅成为传承技术的培训站,更是新工艺、新技术的产出地。工作室2018年被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董鹏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国家级“董鹏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立项攻关,先后取得6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1000余万元。多项新材料如钼基合金、高温镍基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的加工工艺参数确定、加工刀具的设计和刃磨注意事项等成为该公司此类材料工艺的编制规范。

“造工匠 铸人才”,任重道远

做好创新工作、传承好老一辈的劳模精神需要培养好年轻人。董鹏不仅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平阳重工“车工尖刀班”的班组长,董鹏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每天早来晚走,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海防事业中,组织生产、培训徒弟、处理难题,遇到紧急情况24小时连轴转也成了家常便饭,忙得就像一个陀螺。

董鹏不仅是一班之长,还是众多弟子的“教头”。他传人以道、授人以业、解人以惑,毫无保留地传授个人工作经验和操作技巧。

徒弟们提起师傅来那是满心的感恩和钦佩,他们从董鹏身上学到的不仅是车床加工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为人做事的态度和道理。如今,经他手培养出的徒弟里已有3名三晋技术能手,7名高级技师,15名技师,有4人成长为岗位能手或班组长,成为了平阳重工军品生产线上的骨干力量。

在徒弟的眼里,董鹏非常严谨,不仅对徒弟进行传、带、帮,还善于总结先进加工经验,形成技术成果或发明专利,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申报,使绝活绝技能够顺利得到传承。

“师傅刚带我时就反复教导我,干技术一定要践行‘道技合一,以德为先’理念,做事先做人。”今年28岁的李仁杰也是董鹏的徒弟,已经成长成为车间的业务骨干。“师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想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一开始我并不理解这句话,后来我慢慢地就懂了,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师傅就是树在我们前面的一面大旗。”徒弟赵立华说,“跟着董师傅学习,令我受益终身。师傅常跟我们说,做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不怕吃苦。我一直记着师傅的叮嘱。遇到艰巨的任务,师傅总会一个人默默承担,难活、苦活、累活总是冲在前面,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是我们最好的榜样。”现如今,赵立华已经是平阳重工生产一部的主管,董鹏的“顶头上司”。

“对于我们一线的工人来说,只要仔细认真干事、干出成绩、活出精彩,就有一个灿烂的明天。”董鹏如是说。

问及未来对职业规划有啥“大梦想”时,董鹏腼腆一笑,透露了一个“小目标”。“我希望可以带出一个技师班。”董鹏说,“希望后辈们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将我们的技能和精神传承下去。”

(责编:刘尤罕、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