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娟;郝雪;谢颖;张丽;刘喜梅;王天奡;陈晶
2020年09月24日1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各项工作清晰地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发展发向,展望“十四五”、谋划“十四五”、奋斗“十四五”,要努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的心里。程建平作为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作了发言。他表示,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实践中,却仍难以深入实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弱、社会责任感缺失、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痼疾”。他坦陈,之前不科学的“业绩观”“评价观”,导致了家长“唯高分”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突破素质教育的困境,引导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观。”程建平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直关注学生思政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表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历练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努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加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正在赴湖南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在行车途中用手机反复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教育也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要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针对当前教育中仍然存在德育不断被知识学习挤压空间的状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不足或浮于表面的问题。王欢委员认为,应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实践和家庭教育等多个环节中重视德育的意义,培养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国际背景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只能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表示,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增强国家自主科技创新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应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原创成果和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启动新一轮国家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生态治理能力建设,优化国家和高校科技创新生态,为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杨承志曾多次呼吁构建与德智体美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写进课标。“目前,全社会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共识,接下来劳动教育如何在学校层面有效推进落地,成为真正滋养青少年成长的课程,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力度,打通劳动教育能力生成的最后一公里。”杨承志期待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携手,以“劳动教育+”的模式,通过劳动的抓手来牵引德育、思政教育的落地,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教育效果。
谈及体育教育,参加座谈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深有感触。“早在多年前,我国相关部门就出台了文件,要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然而,不少中小学校难以达到这个目标。”为此,唐江澎曾多次呼吁,每天设置一节体育课。他所在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从2015年开始就全面开展了巅峰体育课程。“一堂课40~45分钟,加上课间操,充分实现了‘天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坚持下来,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我期待更多学校的孩子们都能动起来、跑起来、‘野’起来。”唐江澎动情地说。
■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突出位置
参加座谈会现场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孟广禄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和政协委员,要以人民为本,做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孟广禄认为,“十四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迈向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勇于担当,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文艺精品。从戏剧来说,创作内容上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中华民族重大历史时刻、背景作为题材进行创作;戏剧演出形式上,突破以往以大型剧目为主,小型剧目为辅的结构,致力创作一批小型精品剧目,发挥其短小精悍、形式灵活、创作周期短、反映生活迅速、表现寻常百姓身边事等独特优势,深入小剧场、文化馆、社区等场所,使文艺走到百姓身边,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不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用文化引领风尚,不断促进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提高。
作为长期以来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美的传播的艺术工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切身体会到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美术馆必须要做好表率作用,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觉承担起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吴为山表示,“我们将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指示,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文化经典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韩新安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这“四个重要”,再次阐释强化了文化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这“四个重要”,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实际,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新时代音乐事业繁荣发展,要以这“四个重要”为纲,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更好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一个国家能走多远,需要看它的后发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文化上。近几年在调研中发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在逐渐产生,文化自动寻根现象在日益出现,这些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厚结构,有内蓄的、传统的,也有当下的、先进的,还有未来的、创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各项事业有更加深厚的文化支撑、文化基础、文化环境与文化未来。
■加快健康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指示要求,为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划定了路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这一论述抓住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本源问题。”在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看来,要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面向全民开展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慢病人群占比逐年增多,给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带来极大困扰,而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引起的。因此,要形成和设立我国的食育基本教育法,在广大国民中推广和普及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开展饮食健康教育,从源头上构建起识食、懂食、会食的逻辑链条和内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这说明公共卫生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其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任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国所暴露出的一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知识储备不足等短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建议,国内的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从政策角度突出建言献策、决策支持能力;加强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专业的建设,从实践角度突出应对处置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拓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刘玉村还表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国医学教育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应将这次抗疫的每一个战场作为一堂深刻的思政课,将每一位白衣战士的抗疫事迹作为涵养医学生仁心仁术的生动教材,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通过发挥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要培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人民,具备国际视野,充满人文情怀,爱党爱国的优秀医学人才。”
“未来五年,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五年,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需要围绕人均期望寿命等关键指标,按照已经制定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凝练出若干重大项目和有效举措,形成有力抓手,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表示,预防是最经济的健康政策,要大力推广预防为主的理念,重点防治慢病,提高全人群健康状况。比如,可制订针对肥胖的“腰围计划”,将其纳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考核参考性指标。
“落实‘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发展理念,中医药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认为,应当积极发扬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经验积累和理论研究,优化和推广有效的预防方案,重视中医药特色防病保健手段与方法,科学促进转化,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方法,改善和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功能状态,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一步加强中医对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重大慢病的防病治病能力,形成系统、综合的防治方案,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功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