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稿件

人民网专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

牢记使命和责任 凝心聚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脱贫人才队伍

祝鸿伟 朱红霞 孙阳 赵晶 

2020年09月23日17: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云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早分析早应对、两手抓两不误,强化工作举措、科学有序调度,推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百日提升行动,切实开展挂牌督战,持续深入推进问题整改,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目前,全省剩余的44.22万贫困人口、429个贫困村、9个未摘帽县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全方位反映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揭示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人民网于7月3日在北京启动“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近日,采访团走进云南,分赴德宏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曲靖市、昭通市等地进行调研采访。期间,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接受了人民网的独家专访。

黄云波在专访中介绍,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不仅使数百万群众摆脱贫困、得了实惠,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新跨越,也极大地锤炼了干部,让他们在视野、能力、作风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黄云波表示,从前期深入广泛调研的情况来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态势已定、目标可期,但仍然存在着持续稳定脱贫的基础不够牢靠、部分群众的发展动力和能力还有差距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以下为专访内容: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中)查看贫困群众种薯基地情况。(云南省扶贫办供图)

人民网:脱贫攻坚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最难啃的“硬骨头”,云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绩,还面临着哪些困难?

黄云波: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分布广、类型多样,既有如“三区三州”的怒江高山峡谷地区,迪庆、昭通、会泽高寒冷凉山区,也有分布较广的边境“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致贫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贫困地区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滞后,真正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深度贫困地区纳入先行攻坚对象,制定专项攻坚计划和措施方案,从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工作力量上强力支持支援,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领导带头啃“硬骨头”。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分别承担迪庆州、怒江州攻坚重任,督战镇雄县、会泽县,每位省级领导都担起督战责任,沉到攻坚一线帮助乡村问症把脉,开方治疗,解决问题。二是项目资金倾斜。千方百计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资金需求。2020年已下达27个深度贫困县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3.2亿元,占资金总量的56%;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0.15亿元,占资金总量的45.91%。四是帮扶力量聚集。整合省级部门、省级专家力量,组成35个专家服务团队,实现需求、项目、专家“三对接”。遴选90名优秀处级干部充实怒江州和镇雄县脱贫攻坚一线力量,选派以教师、医生为主的100名专业人才,到迪庆、怒江驻点帮扶2年。怒江州专门组建了千人“背包工作队”,上山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迁进城。四是抓就业取得新成效。把外出务工作为重点工作,特别是应对疫情影响,又安排10.8亿元资金为重点县落实公益岗位,确保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今年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已达289万人,超去年5万人。五是挂牌督战有力有效。制定省市挂牌督战和县村作战方案、作战清单,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督战作战一体化、分析调度常态化、责任倒逼链条化机制,138名省级部门处级以上干部实地督战参战,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挂牌督战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部清除。到6月,以怒江、昭通为主的搬迁进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相关保障措施到位。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由于自然灾害频繁,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务重。二是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部分贫困群众生产技能弱、就业渠道窄,市场意识、积累意识、扩大再生产意识不足。三是产业培育能力有待提升。通过这些年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深度贫困地区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不高,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低,产业带贫益贫机制不够健全。三是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面临巨大压力。以怒江州为例,目前纳入监测的“两类人员”有7842户3042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3947户14601人,脱贫不稳定户3895户15820人,防止返贫和巩固脱贫成果还需下硬功夫。

人民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防止脱贫不稳定户返贫、农村边缘户致贫,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

黄云波: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上半年开展了以“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为重要任务的“百日总攻”行动。自7月起又安排部署了以“回头看、回头帮”为主题,结合挂牌督战,持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百日提升”行动,持续强化稳定就业、产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提升、贫困村提升、问题整改清零6项举措,全面排查解决问题,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产业扶贫方面,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变化,加强市场、科技、金融等要素保障,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组织方式,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推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把消费扶贫作为重要帮扶措施,着力解决扶贫产品销路问题,已认定扶贫产品2901个,产品价值总量534亿元,累计销售87.6亿元。用活用足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正确用好贷款延期、展期、续贷等政策。继续支持已获贷贫困户还贷后新的资金需求,深入挖掘未贷款户的潜力,把边缘户纳入支持范围,新增小额扶贫贷款64.5亿元。

就业扶贫方面,坚持“外出就业”与“就近就业”两手抓,摸清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情况和留守劳动力的务工意愿,加强组织动员和精准帮扶,配合东部地区帮外出务工人员返岗稳岗。帮本地企业复工复产、促就近就业,帮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促灵活就业。帮企业扩产扩能、促增岗就业,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对返乡回流贫困家庭劳动力,充分挖掘省内劳动力就业潜力,多渠道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对受疫情影响大的餐饮、住宿、乡村旅游等行业,给予特殊政策资金支持,发挥好他们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乡村道路建设管护、植树造林、农田水利等项目实施方式,采取建立农村劳务合作社,优先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当前,全省9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走出大山,进城进镇,实现了“挪穷窝”,帮助他们“住得下、增收入、可致富”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把集中安置区作为重点,突出抓好就业扶持,统筹解决好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党建、社会融入等问题,真正做到“搬得出”,更要“帮得实、帮得好”。

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强化行业筛查预警、乡村监测预警、农户申报预警,及时纳入产业就业和教育帮扶项目,帮扶帮智帮生产,对遭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救助。全面落实低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保障政策,及时解决临时性生活困难,同时因户因人帮助恢复生产、增收解困。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这是当前推进脱贫攻坚的需要,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要求。”云南省在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黄云波: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云南省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脱贫攻坚理念,全省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寻根觅源找准贫困群众“素质贫困”致贫症结,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提振,自强自立蔚然成风。尤其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实现“两个千年跨越”,这也是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丰碑,是党的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边疆各族群众精气神更足了,民心向党、人心思富,坚定不移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树立鲜明的脱贫导向。云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在脱贫攻坚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宣传发动、树牢导向、提升素质等措施,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精神与物质“双脱贫”。省、州、县层层表彰光荣脱贫户,树立了张顺东夫妇等自强、奋斗的典型模范,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二是转变帮扶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杜绝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对老弱病残以外的贫困人口不再简单发钱发物。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扶贫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推广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方式,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大力推广自建、自管、自营等方式,组织和动员贫困群众参与乡村公益工程建设,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投工投劳建设美好家园。以工代赈项目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推动以工代赈回归政策初衷。

三是发掘典型,示范带动。加强先进典型引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脱贫户现身说法,选树脱贫先进典型、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牌证、每年以村为单位发布脱贫光荣榜等方式,树立脱贫光荣守贫耻的导向,引导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2017年以来,省级表彰光荣脱贫户171人,州市县区表彰2391人。四是抓教育培训帮扶,提升能力素质。大力开展贫困人口产业就业技能技术培训,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及生存、发展能力,推动贫困群众由“不会干”到“学着干”转变。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确保每一个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至少1-2项就业创业技能或实用技术。

人民网:省委书记陈豪指出,各级扶贫办既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运筹帷幄的“司令部”,又是攻坚克难的“作战部”。要强化责任,不辱使命,主动看齐、主动担当、主动服务、主动加压、主动作表率。在您看来,脱贫攻坚战对于推进机关能力和作风建设方面有着怎样的意义?

黄云波:近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全省扶贫系统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认真践行“五个特别”“五个主动”“精准、严肃、扎实、决战”要求,做到了“六个始终”。一是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坚定信念,担起脱贫攻坚司令部、指挥部、参谋部、作战部的责任,甩开膀子加油干,“5+2”“白+黑”拼命干,全力确保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始终把推动落实作为最大职责,努力把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部署转化为制度机制、方法路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完整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三是始终把用足用好各方支持作为主要工作,为脱贫攻坚用足各方力量。四是始终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作为我们的“底线”“红线”,客观全面向党委、政府报告存在问题、短板弱项、意见建议,动真碰硬组织开展考核评估、督查巡查、通报约谈,推广应用“云南扶贫通”,让贫困群众了解政策、知晓帮扶措施内容,倒逼各部门真整改、真补课,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管用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明显不放过,形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度自觉。五是始终把展示云南脱贫攻坚的成效做法作为重要任务,讲好云南减贫故事,用脱贫攻坚精神凝心聚力,进一步坚定全省各族群众矢志不渝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六是始终把转职能、强队伍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持续推进机关能力和作风建设,推动扶贫系统从单纯审批实施项目,向能承担综合协调、管理服务职能转变,干部能够在宏观层面思考研究重大问题、重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微观上能精准督促指导,推动落细落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极大地锤炼了干部,让他们在视野、能力、作风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在这里我也分享点自己的感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贫部门经历了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岁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扶贫人的历程。现在,每当我想起工作过、服务过的地方那些群众灿烂的笑脸,拉着进屋招呼吃瓜果,谈致富想法,一口一个“感恩”时,才会发现为人民服务的收获和回报是如此的丰厚,这也正是给自己工作的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激情。如今,扶贫办在农村已经成为“百事办”,成为老百姓最信赖的部门和干部,想到这些,大多数扶贫干部内心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尤其想起在这场特殊战场上牺牲了宝贵生命的多位战友们,就更增加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人才是化解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年来,全省扶贫干部不忘使命和责任,在脱贫攻坚中的创造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成为一支成千上万的带不走的扶贫人才队伍,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的胜利。

(责编:赵晶、吕腾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