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脱贫攻坚路上的巾帼力量

“黄梅挑花+”绣出锦绣致富路

2020年09月10日14: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月28日,在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创客家园的湖北梅开二度文化有限公司内,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绣娘洪利正在绣绷上飞针走线,五彩斑斓的丝线在她灵巧的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图案。“主要是采用黄梅挑花与法式刺绣相结合的技法,颜色较传统的挑花更加丰富多彩,图案也因为技法的变化而更加的立体饱满。”介绍起她们的作品,洪利自信满满。

志愿服务结缘共创业

疫情期间,洪利在家中。“我加入了黄梅县大学生联合会,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的创业搭档张鸿润。”洪利说,在学联的本禹志愿服务队参加防疫服务期间,她和张鸿润经常探讨“新文创”的相关话题。

“在学习法绣过程中,听到一位法国老师提到黄梅挑花时,我无比兴奋自豪。黄梅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黄梅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一直从事刺绣的我,没有理由不去钻研它,发扬它。”洪利坚定地说道。

在此之前,洪利已赴上海扎扎实实学习了3年的法式刺绣,寒暑来往,她的大多数时间与绣绷为伴,针飞不辍,绣中作乐。张鸿润之前则一直在北京从事文娱行业影视剧及电影的宣发工作,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

“总是有共通的话题和见解。”洪利说,“当我们聊到‘黄梅挑花’时,不约而同地想到可以给它注入新元素,做黄梅挑花的升级版,即‘黄梅挑花+’。”

一拍即合的两人,开始了创业的筹备工作。“我们都在县大学生联合会防疫防控志愿服务队工作,彼此便逐渐建立了信任和默契。”张鸿润说,“这也是我决定跟洪利一起创业的原因之一。”

2020年5月13日公司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得到了县大学生联合会、县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推介。

黄梅挑花+团扇作品《春华秋实》(湖北省妇联供图)

以原创向传统致敬

“70%的黄梅挑花技艺,剩下的30%运用法绣等技法融合后,同时还结合黄梅的黄梅戏曲文化元素。”洪利拿起一幅刺绣作品《过界岭》说道,她立志于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挑花’与艺术殿堂法国的“法式刺绣”相结合,以推动刺绣文化创新及黄梅地标文化IP的衍生发展。

谈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洪利表示,我们民族文化当中一些好的东西,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去保护,是行不通的。一方面要将黄梅挑花的技艺传承下来,守护住传统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创新载体,打开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香囊、拎包、团扇、衣服、匾幅、明星肖像等新载体,让绣娘们自给自足的“黄梅挑花+”手工制品一跃变身为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热销商品,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焕发出新的生机。

“很有意思啊,以前觉得黄梅挑花不够新潮,现在通过各种元素的叠加组合,运用在自己的设计里,好看且又有新意。”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服装设计系学生吴林峰在梅开二度公司学习了一个来月,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小幅作品。

“在县城能找到这样文艺的工作室,还可以跟绣娘老师们一起学习新式挑花真是太好了!”还是高三学生的江明月说道。她是在朋友圈看到“黄梅挑花+”的宣传视频后,慕名来学习的。

绣出锦绣致富路

“黄梅是打工大县,农村留守妇女较多,因老人小孩的羁绊,无法就业创收,也严重浪费了女性同胞的创造力。”洪利说。她介绍,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得知黄梅农家妇女普遍有挑花基础,且我们创作对时间、地点要求不高,适合农家妇女的工作特性,再加上黄梅挑花声名远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我们计划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妇联组织的支持,通过手工培训项目来带动留守妇女们一起发展。将“黄梅挑花+”项目与妇女手工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组织引导农村留守、贫困妇女参加初级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式培训、订单式设计、订单式销售,实现妇女们能在家门口灵活就业。

“丈夫外出打工,我得留下看家带娃。可成天守着家不干活,生活压力又太大。”和成百上千在家的“留守妈妈”一样,蔡山镇的徐建君一直期待能在家门口找份合适的工作。“在洪老师这里学习了近一个月,已经开始接小香囊这类的小手工制品。”因为有一定的挑花基础,徐建君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公司提供原材料,熟练了之后,我一天能完成5到6个香囊,每个小香囊给我手工费40元。”

“这样不仅直接给她们带来收入,改变了她们的家庭收入结构,让姐妹们更自信,还可以把挑花技艺在更多妇女中传承下去!”说到这里,洪利很有成就感。

“目前有16人在我们这里学习,下一步我们会扩大培训规模,让更多的人认可学习黄梅挑花这项传统技艺,并能通过这门技艺增加收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黄梅挑花‘老树’发‘新枝’。”谈起未来规划,张鸿润和洪利信心满满。

(责编:刘尤罕、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