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11:02 来源:新华网
初秋的夏塘滩草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一大早,牧民尕藏本和吉措吉夫妇托亲戚照看自家的200多只羊,离开深山里的夏季草场,返回夏塘村的家中。尤拉太——他们在外工作的孩子要回家了。
夏塘村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唐乃亥乡山上,距县城35公里。尤拉太小时候步行上学,四个小时翻两座山、跨过一座木桥,才能到达学校。如今,5小时车程,尤拉太就可以从西宁回到草原上的家。
“爸爸妈妈,我已经转正啦!”刚一见面,父母就听到了尤拉太的好消息。2019年从青海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毕业后,尤拉太被纳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就业扶贫人才专项招聘计划,成为直岗拉卡水电站的一名员工。
“转正后工资要涨,助学贷款马上就能还清。”尤拉太大学期间,靠申请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早日清贷是他工作后的心愿。
带母亲去县城医院补牙和体检,是尤拉太此次调休回家最重要的事。“以前家里条件不好,去医院看病要花不少钱,爸爸妈妈总是舍不得,妈妈根本不同意,这次县里要补不好,我就带妈妈去西宁补。”尤拉太说,在他读书时,家里的年收入不足1万元,放牧和种植青稞是主要收入来源。
工作后,尤拉太月收入近1万元,除了偿还助学贷款和家中贷款,他把剩余的大部分工资交给父母,每月还会给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就读的弟弟安拉太1000元生活费。
听到孩子想带她去补牙的消息,吉措吉怕花钱。尤拉太听了有些着急,“妈妈别心疼钱,我现在工资高着呢,补完牙再做个体检,花不了多少钱。”拗不过孩子,母亲答应尤拉太等不忙时一定去补牙和体检。
“村里的合作社马上就要分红了,咱家能分2000多元,等吃完饭,去你姑姑家看看,她家正在盖新房呢。”尕藏本对尤拉太谈着村里的变化。
同尤拉太家一样,整个夏塘村也发生着大变化。
“去年,村里以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为基础成立养殖合作社,平均每人分红近700元。不少家庭把牛羊交给合作社,搬去县城打工,照顾孩子读书。别看村子小,本科生、研究生、出国的博士,我们都有。”夏塘村支部书记却桑杰说。
如今的夏塘村,全村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有的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过上了城里的生活。
令尤拉太记忆犹新的,是架在山下河谷中的那座木桥。“过去,冬天可以过桥去上学,到了夏天,昂曲河水大了,我们只能从更远的山沟绕过河去学校。”尤拉太说。如今在夏塘村山下,那座木桥的不远处,是一座新建的跨河大桥,桥下的昂曲河在唐乃亥乡汇入黄河,东流数百公里,是尤拉太工作的直岗拉卡水电站。
短暂的探亲假结束后,尤拉太又要回水电站上班。桥依然在那里,连接夏塘村和山外的世界。与幼时不同,尤拉太跨过的不只是一座桥,他跨过的,更是一去不复返的贫苦生活。 (新华社西宁8月20日电 记者张宏祥、张龙)
相关专题 |
· 脱贫攻坚高原行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