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

浙江诸暨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

2020年07月20日08:45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推动移风易俗 倡导文明新风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坚持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进行量化考核、推广人文关怀等措施,淳民风、聚民心、汇民力,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更使群众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走出一条以群众为主体、共建共享,可持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2018年5月,浙江省诸暨市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今年5月,诸暨又成为全国10个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之一。

试点怎么试?先行区怎么建?绍兴市委常委、诸暨市委书记徐良平认为,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路径,是用好“枫桥经验”传家宝,走好群众路线阳关道,坚持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需求,升华思想境界,走出一条以群众为主体、共建共享,有生命、可持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淳民风:移风易俗做减法

诸暨人肯干肯拼的基因,让诸暨领风气之先,成了全国知名的富裕之地。2013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10个县级市排行中,诸暨排名第二;2019年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14位;目前注册地在诸暨的A股上市公司达13家,居浙江省首位、全国第三位。

“财大气粗”之后,当地一些百姓人情开支也随之水涨船高,有时为了“面子”,甚至导致“因礼返贫”“因婚返贫”。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已经成为百姓的痛点、乡风文明建设的堵点,有60%至70%的农户大操大办都是硬撑。”诸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孔羽说。

2018年,璜山镇溪北村率先破题,提出移风易俗倡议,成立11人的红白理事会,出台“小工回礼不发红包”“香烟每包不超过20元”等村规民约,受到村民一致响应。以“溪北经验”为基础,诸暨市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切入,向陈规陋习宣战。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怎么说服村民?如何制定标准?

个性化立规,“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红白喜事操办规章。东白湖镇陈蔡村规定酒席只用农家“土烧酒”;姚江镇吴墅村规定“正酒”只办一餐;同山镇吉水坑村规定过“小年”不大办酒席;岭北镇规定丧事“不择日”……

村民自治,组建主力军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各村吸收有威望的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建乡风文明理事会,发挥“连心桥”“老娘舅”作用,婚事提前介入,白事第一时间上门,甚至主动充当“服务员”“记账员”。

防微杜渐,着眼源头精准发力。组织农村厨师签订“菜单不超标、食材不浪费,严格遵守红白理事会制度”的承诺书,全市490名农村厨师有80%签订了承诺书。推广酒店“平价菜单”,成立公益婚庆车队、简婚志愿者联盟。

考核量化,将移风易俗“软指标”纳入管理“硬指标”。姚江镇孙郭村把移风易俗纳入“红心书”积分制,每季度评比一次,年度排名前5名优先享受宅基地、失土农民保险等指标。陶朱街道把移风易俗列入“红黑榜”,与入伍入党政审、集体收入分配等挂钩。

一把移风易俗“金钥匙”,打开乡风文明、百姓减负“两把锁”。如今,诸暨已实现全市503个村(居)移风易俗全覆盖,平均每场酒席节省5万余元,全年为百姓减负10亿元。

聚民心:人文关怀做加法

办事不铺张,节省下来的款项用到哪里?由村民自愿捐给村级关爱基金,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奖励先进。

阮市镇一位老人主动简办80岁寿宴,把2万元做寿钱和平时省吃俭用的3万元积蓄捐给村关爱基金;直埠镇紫草坞村成立“小布衫”关爱基金,同时在村内设立爱心浴室、爱心路灯、爱心交换屋;五泄镇西皇村以关爱基金建设为纽带,引导乡贤认领共建区、共建项目,直接参与村庄整治、项目招引、矛盾调处。

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捐、乡贤爱心捐、企业慈善捐、村民互助捐,移风易俗农户自愿捐等多种形式,诸暨广汇民间资本,建立村级关爱基金。而乡风文明理事会则对基金筹集、管理、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把关,实现民管民用、阳光运行,确保将每一分善款用在群众急难处。

关爱基金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诸暨476个村已建立了关爱基金,规模达5100余万元,累计使用1300余万元,受惠群众3.6万余人。

7月1日,次坞镇的公益“五姐妹”买来牛奶、糕点等,上门慰问辖区内6名90岁以上的老党员,并为他们免费理发、剪指甲。

“五姐妹”由5位平均年龄54岁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自发成立,她们自学磨剪刀、戗菜刀、理发、修脚等技能,利用周末时间服务村民,至今已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近两年,像“五姐妹”这样的志愿者联盟陆续出现。诸暨全市23.8万名志愿者组成20支志愿服务总队,制定了包含256项2455场次的实践“大菜单”,服务范围涵盖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资源,以村级“点单”、中心“派单”、总队“接单”的方式开展精准服务。

在城市,“小飞象夏令营”“三点半课堂”等项目、团队不断涌现;在乡镇,“手拉手”“向日葵”“同心圆”等7个便民志愿者联盟“组团发展”;在村里,邻里纠纷调解队、民间文艺演出队、乡风文明理事会、邻里互助促进会、乡贤议事参事会“两队三会”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服务员”。

“群众在收获温暖中提升了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感、亲切感,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越来越多的受益村民想要反哺村庄建设。”王孔羽说。

汇民力:“枫桥经验”做乘法

“枫桥经验”是诸暨的金名片。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枫桥经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原来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大道理,都蕴含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当中。”

“一直觉得《政府工作报告》离我很远,现在看起来跟我息息相关。”

……

当一条条留言出现在直播评论区的时候,诸暨市委党校老师田胡杰没有想到,他的一期关于两会精神解读的直播宣讲,让他也当了一次“网红”。近一个小时的直播,有近13万的点击量和6000多条网友的互动留言。

在诸暨,这样的网络直播节目每周都会举行一场。它还有一个颇具深意的名字——“1963法润”直播。

“1963”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的年份,“法润”二字取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句话。截至目前,“1963法润”平台共播出节目100期,吸引网友1361万余人次观看,收到评论近46万条。

王孔羽告诉记者,“1963法润”直播平台的构建,秉承“网上枫桥经验”的创新做法,扎根基层,面向一线,每周推出一期节目,以普法故事解读法律法规,以民生事项解决群众诉求。

一大批民警、法官、律师、教师、志愿者走进直播间,实时回应民生关切,传递网络正能量。目前每期直播节目收看人数稳定在“10万+”,评论留言也在3000条以上。参与直播的单位涵盖市场监管、教体、人社、税务等诸多部门,节目内容也从法律知识拓宽到文明实践、云端参观、心理健康、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

“现在,每个星期打开手机看一下直播已经变成习惯了,有些觉得有用的内容我还会分享到朋友圈。”诸暨市民方知礼说。

直播平台秉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做法,一方面邀请社会认可度高的专家、学者,把知名“网红”请进来,另一方面也着眼基层一线的本土草根主播,让本土“网红”成长起来,提升直播平台“引关圈粉”能力。

诸暨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庄园目前已经是本地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作为一名“90后”的青年志愿者,庄园受邀在去年10月17日到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初中与全校师生和全市网友进行了一场名为“文明实践 美好暨阳——一位志愿者的励志故事”为主题的直播宣讲,分享她从参军入伍到投身公益的个人经历,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共鸣。

网友们的认可让庄园有了新的思考,她开始用短视频在网上分享有趣的下乡经历,帮农户直播“带货”。一句“哈喽,今天我们又下乡了!”更是成了这位本土“网红”的专属IP。

和庄园一样,越来越多的草根名嘴走进“1963法润”直播间。主播们还走进乡村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学校、企业、社区,与现场观众面对面交流拉近距离,带网友“云参观”提升体验度,100期直播中有40期走进基层,让线上互动和线下体验有了完美融合。

(记者 黄 平 通讯员 俞 燕 徐燕飞)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