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山西吕梁:增绿增收双赢 转型升级提速

2020年07月08日09:06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增绿增收双赢 转型升级提速

三年前的夏天,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吕梁考察调研老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殷切期望,鼓励老区人民奋发有为,开创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三年以来,吕梁老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吕梁山是中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深度贫困聚集区。吕梁市21.4万贫困人口多集中在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产条件落后的生态脆弱地区。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让吕梁陷入了“山越秃人越穷、人越穷山越秃”的怪圈。

吕梁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路径,提出要在一个战场上打赢“两场攻坚战”。“我们要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实现生态生计并重,增绿增收双赢。”市委书记李正印说。

“我们首创了购买式造林方案。老百姓加入合作社,自主购买苗木栽植管护,由林业部门验收回购林地。群众收益好,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了。”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式造林可以使群众获得六方面的收入:育苗收入,栽树劳务收入,国家生态补偿,林地管护收入,参与造林合作社利润分红,退耕还林、林权流转等其他不同类型的收入。

山绿了,当地农民的口袋也鼓了。“我今年61岁,跟老伴一起在山上种树,半年就挣了3万多元。”曾经的贫困户刘翠莲现在每天都跟着造林合作社上山种树。一年多下来,她不仅脱了贫,还重新装修了房子,“跟着政府走,我们只要勤快,就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截至目前,吕梁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50万亩。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19年达到33.2%。50多万人通过生态建设增收,11.5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未来,生态红利将不断显现,生态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值将大幅增加,‘绿色银行’已经形成。”吕梁市副市长尉文龙告诉记者,如今吕梁的红枣、核桃、沙棘等经济林总收入已超过15亿元,林业总产值达到64亿元。

围绕脱贫攻坚,吕梁市近年来还催生出“吕梁山护工”“光伏扶贫”两大脱贫品牌。

据介绍,吕梁已经累计培训护工5万余人、就业2.66万人,就业辐射全国8省份20多个城市。仅2019年,全市共培训吕梁山护工1.29万人,实现就业7095人;其中贫困人口接受培训4392人,就业2737人。

“吕梁山护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光伏扶贫则破解了吕梁缺产业的难题。“实施好‘光伏+’项目运维工作,光伏收益80%用于贫困户增收。”吕梁市长王立伟表示。

吕梁已建成村级电站461座,累计结算光伏收益2.2亿元,惠及1311个村、5.9万贫困人口。

“在吕梁,看病、找工作、坐公交、买口罩……一个‘吕梁通’就能搞定。已经脱贫的人是否有返贫迹象,我们也能提前预知。”吕梁大数据应用局副局长张向军说起“智慧”吕梁,如数家珍。

这些变化,源自吕梁市委提出的“变挖煤为挖大数据”的发展战略。李正印说,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不但是革命性的技术,更是核心生产要素,将有力助推吕梁迈向高质量发展。

“去年,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智能化矿山,获得了全国第一张‘5G井下专网’。”张向军告诉记者。去年第三届“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吕梁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会签约了19个项目,总投资3.78亿元。

“扶贫工作点多面广,面临着精准识别难、项目筛选难等具体问题。”吕梁市交口县委书记霍慧文告诉记者,为此,该县通过数据聚合,创新建立了扶贫“一码清”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数据提取、归类分析,形成扶贫工作实时监测“一张图”,全面在线监测各项工作的落实程度。

“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吕梁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李正印表示,未来,吕梁将加快建设“数谷吕梁”,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记者 梁 婧 刘存瑞)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