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传承”——传红色基因 承优良家风>>红色传家宝

一架算盘保家廉

曾凡青

2020年06月30日09:27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原标题:【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一架算盘保家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我的老家——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大树坳乡新庄村,乡亲们与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一样,一年四季总是忙碌不停。与乡亲们一样,我那年过七旬的父亲母亲也每日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让全家衣食无忧,其乐融融。而最让父亲母亲称心如意的是三个儿子都孝顺,为人做事也不错,在村里有口皆碑。

  我大哥在村里当了近30年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县、市人大代表,为村民们做了很多好事实事,父亲母亲对此很满意。我二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获得过“陈香梅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现担任县第二中学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小有建树,父亲母亲对此很称道。作为一名法院纪检干部,我先后四次受到表彰,父亲母亲对此很肯定。而这一切收获,除了离不开组织和单位的培养,还得益于我家“传家宝”的凝心聚力,催人奋进,鞭策着我们三兄弟全力以赴地去务实求真,廉洁奉公。

  这个“传家宝”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而是一架很不起眼的老旧算盘。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久居山村的爷爷也还开明,尽管家里贫困,但还是送年幼的父亲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在私塾,父亲除了识字外,还学习了珠算,在当时也算一个文化人。听父亲说,爷爷在他10岁时就去世了,留给他有分量的遗产则是在私塾里用过的那架算盘。临终时,爷爷把算盘交给父亲,并留下遗言:算账不能出错,做人也不能含糊,行得正派方能过得安心实在。秉承爷爷的教诲,父亲担任大队和乡水电站会计20多年,一直用着爷爷留下的算盘,毫不含糊地计算着每一笔账目,没有弄错过一分钱。部分群众包括大队干部不相信我父亲分文不贪,曾多次突击查账,结果没有查出问题,令大家心服口服。对于突击查账,父亲也没有找茬整人的想法,都能做到坦然接受,积极配合,以求还清白之身,验人格之纯。

  父亲的身教我们都看在眼里,对父亲的言传我们同样都记在心中。父亲的言传很简单很实在,由于在他心里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算盘情结”,因此他总是学着爷爷的样子,一边拨弄着算盘珠子,一边将爷爷的教诲“发扬光大”:做事之前记得先算算,一算做得做不得,二算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两点算准了,就不会走弯路。自此,为人做事先“两算”成了我家铁定的规矩,而这些“家规”的所有内涵全都凝聚在那架老旧的算盘上。父亲则是设计员,也是教练员,更是监督员。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我大哥经常要为村里和村民处理大事小情。而在父亲眼里,大哥似乎永远没有他熟悉和了解村里的人与村里的事,因此村里和村民的大事小情他都喜欢替大哥操心。2015年,我们村被确定为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的扶贫村,并派驻了工作队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这是我们村前所未有的大事,父亲自然也就格外关注,总是放心不下,生怕大哥有什么地方做不好,不是在我大哥耳边“唠唠叨叨”,说什么“不能有私心,要先把群众的事办好,自家的事最后办”,就是有事无事在村里走走看看,如发现他认为不妥的地方,会在家里向我大哥指出来,甚至还会提出批评意见。有时大哥会认为父亲不必要操这份闲心,这是免不了发生“舌战”,但只要想到这是父亲在执行“家规”,大哥就会立马停下来,向父亲“妥协”。特别是村里财务管理,父亲往往以一名业务熟练的老会计的身份义务帮工,比村干部还要忙。他信不过当今普遍适用的计算器,总是带上那架老旧算盘算账对账,将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得到了父亲的帮助,大哥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就踏实多了,每逢财务检查或审计,村委会心里有底,从没出现过纰漏,让父亲非常放心,也十分满意。

  不占不贪公家一分钱,这是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家规”。逢年过节或者父母亲生日,我与二哥都要回家陪伴父母,听父母拉家常,讲“家规”。我听得最多的,是父亲拿着那架老旧的算盘给我们三兄弟算清廉账:不贪公家一分钱,过起日子才踏实。占了贪了,群众会骂你,组织会查你,到头来你不但什么都得不到,反而把已经拥有的也给弄丢了,家人还会跟着你受累,子孙后代也会因此蒙羞,这样就亏大了,太不合算了!父亲一边教诲,一边习惯性地拨着算盘珠子在做减法,话说完了,算盘珠子也一个个地回落到了原位归零。

  父亲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算清廉账,我们三兄弟都深知其良苦用心,教我们做事勤勤恳恳,行为规规矩矩,做人清清白白。(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曾凡青)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专题

(责编:李源、任佳晖)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