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追记云南大理州基层一线“抗疫先锋”张理南

李银海

2020年04月29日10:5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原标题: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张理南(左一)给鹤阳村残疾老人发放慰问金。(资料图片)

2月3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张理南在疫情巡查结束回家途中,突发心肌疾病,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疫情防控一线。从殡葬改革先锋,到疫情防控勇士,张理南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在紧要关头心系群众,在危难时刻选择逆行,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

防控一线“主心骨”

“早上8点张理南副主任就给我送来了口罩,下午6点多,他又来叮嘱我坚守岗位,注意保暖。”在鹤阳村卡点值守的杨伟创说,“没想到,他的提醒和关心,竟是我们的永别。”

鹤阳村是银桥镇政府所在地,街场、集市较为集中,疫情发生后,防控压力大,入户劝导取消客事办理、收集上报全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排查情况、巡查全村12个路口卡点、做好村民聚集地的消毒等工作,成为张理南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

“刚开始大家对取消客事办理不理解,有的对防控工作不支持,但张理南总是耐心地宣传动员,还鼓励大家加油干,千万不能让村民的正常生活出问题。”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彪感叹。

“点上有什么,我先去看,这个时候群众最需要我们。”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张理南始终保持“顶在前面、在干难处”的工作劲头。13个日夜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跑遍13个村民小组,排查梳理常住居民775户3341人,掌握447名返乡人员和147名外来流动人员的情况,及时劝导制止近20户村民办理客事。就这样,张理南始终冲在前,不喊苦,不叫累,把群众当亲人,战斗在防疫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殡葬改革“带头人”

“殡葬改革,我家先做。”张理南在殡葬改革中也冲在最前面。2012年,张理南父亲去世,他带头将父亲火葬,由于当时骨灰灵堂还未建好,张理南父亲的骨灰盒在家一放就是两年半。

白族群众自古保留着土葬的习俗,推行殡葬改革困难重重。张理南清楚,顺利实施殡葬改革,必须有火葬的先例。后来父亲重病在床,他强忍着悲痛动员父亲离世后进行火化。最终父亲同意了,还立下了“死后愿意火葬”的遗嘱。“当时,对于父亲火葬,婆婆和三个姐妹有异议,她们觉得没有这种先例,应该入土为安。”张理南的妻子王美花回忆。面对不解,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成功说服了家人。

在张理南的影响下,许多村民在老人过世后选择火葬,将骨灰盒存放在骨灰灵堂中,为银桥镇殡葬改革开了个好头。“当时我父亲去世,张副上门动员,并帮助我商定葬礼举办细节,才打消了我的顾虑。”村民杨春苟感激地说。

张理南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一切从简,取消了客事办理。没有挽联、没有哀乐,家人担心老母亲知晓儿子去世的消息,连悲痛的哭声都要压抑着。

解难帮困“贴心人”

入党28年来,张理南从村团支书,到村公所副村长,再到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在变,但服务群众的心未曾改变。在76岁老人张利选眼中,他是村里公道实在的好干部。“他也是村里的顶梁柱,一干20多年,‘难事找理南’已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2001年,刚大学毕业的杨国伟在工作应聘时遇到了难题,招聘单位要求提供毕业证原件,但他因2000元助学贷款未还清,没拿到毕业证原件。不知道从哪得知消息的张理南,主动找到杨国伟,帮他及时偿还了助学贷款,最终让他如愿入职。

在脱贫攻坚、洱海保护等一场场攻坚战中,张理南迎难而上,从不回避。在洱海环湖截污工作中,他挑起重担,协助施工队完成全村2.1万米管道铺设任务,所有农户“四水全收”,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脱贫攻坚总攻战打响后,他不分白天黑夜入户开展精准帮扶,帮助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人全部脱贫出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5万元。“工作中的深入接触,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张副。”乡镇干部杨敏在朋友圈写到。

4月2日,云南省委追授张理南同志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这是继“大理州优秀共产党员”和“大理楷模”之后,张理南同志被追授的又一殊荣。张理南走了,但他忠诚、担当、务实、为民的品格却始终感染着、激励着无数的人。

(责编:常雪梅、吕腾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