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咱是人大代表,关键时刻就该发挥作用!”——陕西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

2020年04月02日15:17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咱是人大代表,关键时刻就该发挥作用!”

“咱是人大代表,关键时刻就该发挥作用!”3月26日,扶风县人大代表、杏林镇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林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王安林提前谋划,统筹推进,带领全村群众开启了快节奏的脱贫攻坚工作。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为了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争取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示范表率作用,积极投身到复工复产中,并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温度的建议。

破解难点  “点对点接送”助力员工顺利返岗

为解决企业员工返岗复工受疫情影响的难题,我省2月28日至3月31日集中实施农民工返岗复工帮扶计划。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等帮扶计划和跨省劳务输出、省内转移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等方式,帮助更多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各级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岗位,推出定制包车、复工团餐等各项服务,进一步确保员工健康返岗、顺利进厂。

“西安旅游集团作为西安土生土长的国有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省人大代表、西安旅游集团董事长毋文利介绍说。自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毋文利及时指导西旅汽车公司将旅游车改为应急保障车,共为西安市各单位提供车辆1243台次。

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为确保返岗人员顺利返岗、复工复产,毋文利又联合西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面向西安市复工企业推出复工团餐服务,并由西旅汽车公司提供定制包车服务,解决企业复工燃眉之急。

疏解堵点 “十八般武艺”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做好返岗人员安全顺利返岗的同时,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深入企业了解复工复产准备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尽快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在省人大代表、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看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他说:“我们根据区域实际,提出‘龙头企业优先、重点项目优先、五上企业优先’‘重点保障城市建设,重点保障民生工程’的‘三优先两保障’原则,面向企业提供复工人员核酸检测补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外地返回西安复工人员交通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贾旭芝走访调研了部分公司复工复产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对公司反映的社保部分减免、房租补贴等问题,形成书面报告上交,积极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建言献策。

“免租金!”作为渭南市人大代表、渭南市海天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尹张利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她决定减去进驻园区的9家小微企业各2个月厂房租金,直接减负达到16万元,得到了园区小微企业主的一致称赞。

“虽然我自己的企业刚刚渡过难关,目前还处于恢复阶段,但是一想到减免租金能让9家小微企业受惠,我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事。”当提到减免租金的事情,尹张利笑着对记者说。为掌握园区企业的复工复产动态,尹张利始终与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通报疫情变化,沟通复产准备工作进展,解除了园区企业的后顾之忧。

“22户规上企业、6个重点在建项目全部按时复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各级党组织有一套完备的应急防控体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镇上采取了网格化管理,园区采取了‘一企一人’包联指导制、‘保姆式’服务、‘全企全员防控网’等政策。”谈起助企复工复产的“法宝”,宝鸡市人大代表郭海东说。

作为扶风县绛帐镇党委书记、科技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郭海东多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完善防疫防控漏洞,帮助园区内企业迅速投入生产。“在协调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我们要求专人跟进服务指导,完善防控方案,成熟一家,及时协调复工复产一家,建立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采取‘一企一人’办法,运用‘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指导,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形成‘全企全员防控网’。”郭海东说。

补齐短板 “造血式”举措提前谋划助脱贫

“如果卡点撤销,怎么撤,往哪撤?”

“村组道路、生产路哪里需要修补?”

“电管站、水管站、农业站、扶贫站等由谁来联系?”

用于交通管控的卡点和路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这些卡点和路障成为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的“拦路虎”。扶风县人大代表、杏林镇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林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提前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分工。

在全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的第二天,王安林到各村民小组的田间地头进行复勘,召集村民小组长了解群众需求和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了脱贫计划:坚持统筹推进“八个一批”政策,突出“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聚焦“长短结合”,在巩固既有脱贫成效的同时,注重在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上下功夫。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村特色品牌产业“杨家沟大樱桃”转型升级,王安林带领村干部自费到铜川等地考察走访,同时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请教,并邀请村里的“土专家”现场指导,进行科学管理培育。

“目前,200亩樱桃园已经全部栽植、覆膜到位。新的樱桃基地3年后将进入盛果期,预计年利润300万元以上,全村分红将达210万元以上。”王安林说。(本报记者 秦骥 见习记者 陈宏江)

(责编:刘尤罕、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