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就业是最大民生。山西省积极打好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定岗位,帮助劳动者稳定就业,减少疫情对就业影响——

稳岗位 稳就业 保民生

2020年03月19日10:31    来源:山西日报

太原市第四突击队 帮扶企业就是帮就业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不复工、不达产,公司正常运转将无法想象。”日前,太原市预算评审中心评审一科科长李志勇,收到了山西盛畅达建材公司负责人孟经理的致谢短信。位于尖草坪区的这家企业,复工复产势头良好,生产热火朝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太原市抽调825名机关干部,组成8支突击队,深入六城区和清徐县、阳曲县开展精准帮扶。李志勇就是第四突击队的一员,负责帮助盛畅达建材公司。自下沉企业以来,李志勇和其他队员们每天早上7时准时来到厂区门口,登记信息、测量体温、防控宣传,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企业。

企业复工,关键在人,一时的用工短缺便会影响到企业产能。在依托突击队招聘信息平台的同时,李志勇及时与太原市娄烦县的陈家庄村、新会村、南峪村的第一书记取得联系,将招工信息发布至各个贫困村。招工信息发布后,通过牵线搭桥,企业收到众多应聘电话,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做到了战“疫”、扶贫两不误。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安全平稳复工复产,就是支持疫情防控,就是稳就业保民生。在与企业领导的沟通中,得知企业现在的业务流失严重,达产形势严峻,李志勇和突击队员们立刻开会沟通,协调解决办法。在了解到太原市重点工程阳曲粮食园区的球形仓基础急需5500米混凝土管桩后,立刻与对方取得联系。“我们项目工地目前正在加紧办理复工,你们企业的产品符合我们的需求,同时离我们工地非常近,运输距离短,价格也就很优惠。”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山西二建娄经理实地考察后当场拍板,签订了订货合同,使企业实现了首季订单“开门红”。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突击队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一问题一策的精准帮扶。在复工复产的现场,突击队员们喊出“我先上”的口号,原材料紧缺要联系,物流周期延长要想办法,生产场所消杀通风要人手,哪里最紧要,哪里就有突击队员的身影。在这里,他们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替企业分忧,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安家”企业,助力复工。

本报记者杨文俊

山西共青团“云端”招聘会 线上找工作挺给力

3000余家用工单位企业,3万多个就业岗位,4万余人注册,100多万次浏览……这是山西共青团助力复工复产大型网络招聘会的一组数据。

3月5日,山西青年大数据平台就业创业系统正式上线,同时也标志着山西共青团助力复工复产大型网络招聘会的正式开启。十多天来,入驻平台的企业不断增加,应聘者线上注册日渐火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在这个平台上,播种希望,收获梦想。

山西博观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高科技企业,每年春季,他们都会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吸纳新员工,但是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线下招聘已然不现实。山西共青团搭建的这一网络招聘平台,为这些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共青团是一块金字招牌,我们企业能够入驻这样的平台,倍感荣幸,我们企业也因此得到更多求职者的青睐。”山西博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明智说,他们同步也在其他网络平台进行招聘,从关注量与投递率来比较,共青团搭建的就业平台,明显优于其他平台。

中化二建团委书记王小龙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共青团搭建的就业招聘平台更具有公信力,我们企业在这样的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不仅可以更好地找到高素质员工,而且对企业自身也是一种宣传。”

杨晴是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由于疫情影响,她在线上多个平台都投递了简历,当两家用人单位向她抛出橄榄枝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山西共青团就业平台的招聘单位。“选择共青团搭建的就业平台,心里更踏实。”杨晴说。

据介绍,经过前期广泛动员和开发用工岗位,山西共青团网络招聘会共有1310家用人单位参加,职业种类达到3989类,现有工作岗位37540个。截至3月16日12时,线上注册人数47187人,浏览量127634人次。

本报记者李炼

家政企业红马甲集团——让务工人员安心返岗

“我现在护理一名两个月的宝宝,做两个人的饭,工作挺好的,感谢县里和公司在疫情期间点对点服务、包车护送我们务工人员上岗,既安全又贴心,解除了我们出行难的顾虑。”来自岚县的小张是一名专业育儿嫂,目前来并务工已经有一周的时间。

3月10日,一辆搭载返岗复工农民工的绿色大巴车驶离吕梁市岚县人民广场,于下午两点到达省城红马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护送小张等10余位农民工平安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到达太原后,红马甲集团为他们测量体温、登记个人信息、解决午餐问题……红马甲集团事先已对公司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消杀,确保安全第一。此外,公司给这批务工人员安排了宿舍,为他们解决了外出务工的许多实际困难。

在安排完宿舍后,红马甲集团就返岗后的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征集了每位职工的意见,并根据个人选择,尽快将他们安置到保姆、保安、清洁员等不同的岗位,做好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螺丝钉”,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红马甲集团总经理周全有介绍,公司是一家山西本土家政企业,坚持“面向城乡、面向贫困地区、面向弱势群体”的企业理念和“扶贫济困,强技乐业”的办学宗旨,家政公司设立了月嫂、育儿嫂、老人陪护等相关实训场所,积极组织实施好护工实训工作,让在外就业的护工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进行实际操作,能文能武,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脱贫致富。

在防疫和复工的关键时期,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岚县相关通知要求,岚县采取集中乘车的方式,护送外出务工人员赴太原等地上岗就业。岚县人社局主动服务,积极行动,联系用工单位,收集用工信息,制定保障方案,协调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发放防护口罩,为路途遥远的农民工提供矿泉水、方便面等“爱心大礼包”,对车辆进行消毒,全力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安全返岗与顺利复工。而红马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点对点的迎接、服务,更为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问题上了双保险,令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更有保障、“上岗”更加安心!

本报记者邓伟强

国道239线阳泉郊区过境改线工程建设工人 有活干,心里就舒畅

清晨,当峡谷和群山还被黑暗笼罩之时,翻越刘备山的第一缕阳光,已点亮了国道239线阳泉郊区过境河底至荫营段改线工程工地农民工的工棚。

“噔噔噔……”工地厨房内,来自四川的炊事员余师傅运刀如飞,精心准备着当天早餐的食材。“铛铛铛……”一会儿工夫,准备完食材的老余挥舞起铁勺在大铁锅内翻炒。饭菜的香味,溢满整间屋子。“有活干,心里舒畅,饭菜吃起来也香。”老余说。

吃过早饭,开完碰头会,时间正好8点。项目部技术员李柯准时出现在工地上。李柯,25岁,四川宜宾人,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他头戴安全帽,身背作业包,口罩和眼镜把脸部捂得严严实实,背包里装满了施工图纸、安全检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书。从去年7月来到工地,李柯至今没有回过家。复工后,他统计施工进度,核实人员信息,检查现场作业是否规范,撰写安全日志,从早忙到黑。

工地上,10多辆运土车辆来往穿梭,几台挖掘机“高歌猛进”,刺耳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工地。驾驶舱内戴着防护口罩的李德圣师傅正在操控机械紧张作业。李德圣来自成都沐锋建筑劳务有限公司,从2月18日来到工地,每天连续作业八九个小时。站在旁边的张海涛是现场管理,他说:“工人师傅人换机不停,24小时两班倒,现在已挖运土石方5000立方米。”

日近晌午,春意融融。三都特大桥工程是国道239线改线工程的一处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桥桥梁工程架设正酣,复工后现场有40名工人在紧张施工。农民工大部分来自湖南、四川、河南、重庆等地。今年47岁的徐满辉是湖南人,正低头焊接钢筋,飞溅的焊花与身后的蓝天白云勾勒出他清晰的影像轮廓。“家里还有父母双亲和孩子。每当思念亲人的时候,就通过微信视频解解闷、聊聊天。”徐满辉说。话音刚落,一位工人喊道:“吃饭去了,食堂买了不少菜和肉。”老徐应了一声,拿上饭盒走了出去。

四川路桥国道239线过境改线工程项目副经理聂鑫在三都特大桥桥梁预制现场检查工程进度质量。他介绍说,总投资12.68亿元的国道239线阳泉郊区过境河底至荫营段改线工程是国道239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重点工程,计划今年底完工。工程全长13.66公里,已完成投资5.1亿元,目前已有230余人复工。

本报记者陈俊琦 本报通讯员武勇峰

 

(责编:谢倩、闫妍)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