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1日09:59 来源:湖北日报
3月10日,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医护人员与治愈者合影留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快增加医疗机构床位,要用好方舱医院,通过征用宾馆、培训中心等增加隔离床位。”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尽最大努力收治病患者。
“宁可让床等人,也不要让人等床”“应收尽收,不漏一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的指示掷地有声。
2月初,数以万计、与日俱增的确诊病患,已经远超医疗资源负荷极限。如何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难题亟待破解,也必须破解。
不能任由疫情蔓延,更不能让患者求助无门!设施设备宁可事后收储,也不可应对不足!
建设方舱医院,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迅速扩大收治容量。
短短10多天时间里,16座“生命之舱”在武汉三镇拔节生长,筑牢疫情防控基石的同时,托举起生命希望。
统计显示,方舱医院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实际开放床位1.3万余张,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万余人,实现了“人等床”到“床等人”的转变。
“方舱医院创造了一个中国经验,这一段历史将写在武汉、写在湖北、甚至写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史册上。”3月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休舱现场说,“武汉的春天已经来了,相信我们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也不远了!”
生命之舱充实“应收尽收”底气
总床位数1564张,34天累计收治1848人、出院1327人……设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江汉方舱医院,不仅是开放床位最多、累计收治人数最多、累计出院人数最多的方舱医院,同时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入住患者零死亡、康复患者零回头。
3月9日16时,江汉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34名康复患者,宣告休舱。
2月3日17时开始改建,5日17时正式移交武汉协和医院,21时收治首位患者。从决策到建成,江汉方舱医院仅耗时两天。
48小时建成一座可收治1500多人的医院,中国速度再次震撼全球。
“方舱医院是抗击疫情的创新之举、有效之举。”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说,要把这样一个场所改造成具有中等规模的医院,涉及到医疗、救护、院感等复杂问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位,体现了政府的执行力。
以雷霆万钧之力抢建方舱医院,是为了践行武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应收尽收”承诺。
江汉区天门墩社区居民王汉民,1月下旬就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因定点医院床位紧张、核酸检测排队迟迟无法入院治疗,只能在家自我隔离。2月6日凌晨,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其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当天就被收入江汉方舱医院。“如果不是有方舱医院,恐怕还要在家里待着,病情一旦恶化后果不敢想象。”王汉民说。
截至3月10日,武汉市累计确诊患者近5万人,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2万余人。这意味着每4名确诊患者中,就有一名由方舱医院负责治疗。
“建设方舱医院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在短期内迅速扩充了医疗资源,解决了大量患者入院治疗的问题,避免了疫情以更快的速度扩散。方舱医院的建设,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
从2月3日首家方舱医院建设开始,到2月27日出现“床等人”现象,历时仅20多天,就彻底改变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床位充足,为群众吃下疫情防控的“定心丸”。病人的收治力度得到大幅提升,轻症向重症的转化率有效降低。
有人说,16家方舱医院作为48家定点医院的有效补充,铸就了武汉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底气,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医护无微不至托举生命希望
16家方舱医院,汇集了四面八方驰援而来的医疗力量。各地尽遣精英的目的,是为了给予患者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一面墙上,医护人员用红纸贴出一棵“信心树”。树枝上,满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留言:“愿月余,疫病除,国泰民安”“平安回家,加油”……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患者向女士说,“毕竟这里以前不是医院,一开始有些担心,但住下来后,立马有了安全感。医护人员每天测量3次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如果病情加重,会马上被发现并及时转院,比在家隔离要安全。”
配套设备从简单到逐渐周全,医护人员从急缺到迅速到位……筹建时间虽短,但方舱医院对患者治疗细致程度丝毫不亚于定点医院。驻守武昌方舱医院的上海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张继明说,10多支医疗队以及政府部门之间衔接顺畅,方舱医院高效运转。
救治病患,方舱医院全力以赴。照顾生活,医护人员无微不至。
“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个医院,而像是我们自己的家一样,很温馨。”3月9日,江汉方舱医院康复患者郭女士从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手中接过出院证明。她说,方舱医院点燃了患者生的希望。
为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御寒,各方舱医院提前为每个病人准备了加厚的被子、电热毯、取暖器,为全体人员配发军大衣、羽绒服,有条件的启用24小时集中供暖。
“在方舱里住了十多天,肚子是饱的,被子是热的,心里是暖的!”3月7日上午,病愈出院的余女士为东西湖方舱医院的后勤服务保障点赞。
点点滴滴,感念在心。方舱与共,医护人员和患者早已成为“一家人”。
一些镜头令人振奋:在医护人员带领下,患者们随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健身操。
一些画面令人难忘:突然停电,患者不仅不慌乱,还用手机为正在治疗病人的护士打光。
一些场景令人泪目:康复患者出舱前,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万般感谢、不舍离去。
中国智慧创造防疫中国经验
时针回拨。
2月初,严峻疫情笼罩武汉全城:患者人数猛增,医院床位全线告急,相当数量的轻症患者或疑似病人求医无门。形势若得不到改变,这些人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悲剧,也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
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是传染病防控的治本之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等提议,建设方舱医院,把所有确诊的轻症患者统一集中收治隔离,避免更大范围的扩散。
大规模建设方舱医院防控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重大创举,以往没有哪个国家采用过,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也没有先例。因此有人说,短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提供超过1万张床位,这件事只有在中国才能完成。
“方舱医院的大规模使用,在我国医学救援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医务人员的积极努力、特别是武汉市广大市民的配合与患者的理解支持。”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这为中国乃至世界今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重大灾情疫情,迅速组织扩充医疗资源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在方舱医院的建立上,我有很大的一个感受,我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江汉方舱医院院长孙晖说,实践证明,方舱医院迅速建立和有效运转,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国智慧。
“今后我国在制定建筑设计标准的时候,对于大型会展中心、体育馆、库房、厂房等,可以考虑留好接口,使其具备在24小时内转化成为方舱医院的条件。”王辰说,方舱医院在将来设计国家应急体系乃至世界应急体系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日前,河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参加方舱医院休舱仪式的路上,在大巴车上唱响歌曲《朋友》。随着疫情不断得到控制,我们将一次又一次听到这样“再也不见”的告别,武汉保卫战中方舱医院的故事也将定格为历史记忆。但其间汇聚的能量、闪耀的希望,必将继续延续,为武汉加油、为战“疫”助力。(记者 李源)
相关专题 |
· 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