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用一生践行初心使命——追记“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灵丘县王村铺村党支部书记杨双宝

2020年02月22日11:48    来源:山西日报

入党50年来,杨双宝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脱贫攻坚以来,他主动请缨回王村铺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两年,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建档立卡、发展产业,帮危济困,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组织群众开展防控,积极宣传防控知识,走家入户开展排查,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用肩膀扛起了守护全村人生命健康的重任。

“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老杨把自己累垮了”

如今,不少离开村子的年轻人都愿意时常回村。村民说,这都是党给我们选出了一个好支书,请回了一个大能人的结果。然而,让村民没想到的是,2月3日农历正月初十上午9时30分许,在村口疫情防控卡点带班值守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双宝,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

2月是杨双宝的生月,1949年出生的他,刚满71岁。

“杨书记走得太突然了。年前我们还商量着开春后有许多事情要做……”“他这个人要强、负责,每一件事儿都要干到最好。”“你看我们村现在干净整洁的,这可都是杨书记领着大伙儿干出来的。”……在杨双宝走后的这十多天里,村民们念叨最多的是他,村干部谈论最多的也是他,大家都不愿意相信一个为大伙儿办了那么多好事儿实事儿的“带头人”就这样走了。

“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老杨把自己累垮了。从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不是去村民家摸排,就是在卡点值班。他总说,疫情防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一定要守好卡点,绝不能对不起乡亲们。”2月17日,仍然坚守在卡点的村委会主任胡有伟说。

胡有伟告诉记者,王村铺村不大,人口流动也不多,但在疫情防控中,杨双宝不放松任何环节,正月初二乡里安排完工作后,老杨立刻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测体温、登记排查,还为村民们发放口罩、酒精和消毒液。

“全体村民们注意啦,为防范疫情,请大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这几天,村里的大喇叭每天还在提醒村民要做好防范,这广播词还是他写下的。村里有几个春节前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村民,老杨逐户登门,耐心劝说他们居家隔离,有情况立即上报。“杨书记每天都打电话问我和家人的情况,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头疼、发烧、咳嗽,体温多少?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出门,他隔几天就为我们送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从天津打工回来过年的杨小军说起这些好像发生在昨天的事儿。

“他一直惦念着乡亲们,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事儿”

“人均坡地一亩半,吃水靠肩挑,种地用铁锹,房子石头造,取暖树枝烧。”这是革命老区灵丘县白崖台乡王村铺村的昔日写照。

这个58户157人的小山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常住居民只有21户32人。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

在村的居民少、党员少、干部更少。村集体是既没收入更没活力。为王村铺村派优派强村级两委班子,成为白崖台乡党委的一剂良策。

经全面征求村民意见,选派本村籍在外的能人回村“当家”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盘点村子里走出去的能人,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老党员,68岁的杨双宝是合适人选。杨双宝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党性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担任王村铺村党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他脑子活、看得远,为号召村民外出务工、经商,他辞职打工创业,给村里人起了个好头!”“他一直惦念着乡亲们,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事儿。当年他就是十里八村的好人、名人。”村里的几位老人谈起杨双宝的往事,都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7年底,杨双宝向村党支部和乡党委提出申请,愿在有生之年回村子为父老乡亲多做些事情,同时愿意暂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尽快让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上任后,杨双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当村支书不是要当官,而是要多做事!”回村后,他带着大伙引水、修路、建公园、抓农业、上产业。村民说:“村里的事,他事事操心、件件上手。快70岁的人了,修路拿铁锹,修桥扛木头,整天山上沟下的跑,不知有多少事办不完!”就这样,小山村一年大变样,两年成了远近文明的生态村。

“杨书记不愧是能人,让村里换了模样”

2017年12月,杨双宝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王村铺村过去水资源丰富,很多村民在自家院里打井,方便吃水。后来,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水井渐渐成了枯井,村民们只能到村前的河里挑水吃。养牲畜的村民,家里用水多,得天天挑水。冬天路滑,老人挑水十分危险。吃水成了全村人的闹心事。

解决吃水问题,说来容易做成难。村里一半人家的房子建在山坡上,地下都是岩石。挖管道就是问题。在村里打机井建水塔,还要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全村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大难事。

可杨双宝有办法,他利用落差原理,从距村1.5公里远的河流上游,用管道将山泉水引进村中注入水塔,为了防止冬天管道冻裂,又铺设一条管道将水塔与河道下游连接,形成贯通活水,确保水塔夏天不溢水、冬天不结冰,村民一年四季有水吃。

“杨书记不愧是能人,让村里换了模样。他还借助水塔注入河道下游的水,在途经公园的杨树林处设计建成了喷泉景观。户外不结冰的时候,喷泉一天24小时喷水。吃水不用钱,喷泉工作也没成本,村民们都夸赞!”胡有伟说。

走进王村铺村,街道宽敞干净,护村大坝美观坚实,小公园里的白杨树高大挺拔,地面铺设石子,喷泉造型别致……

“你看我们村子现在多好,两年前可不是这样”,在疫情防控卡点值班的村民说,公园处原来是垃圾场,坑坑洼洼里满是烂柴牛粪,脏得没法看,“杨书记带着大伙儿硬是整出了一块儿夏天避暑的好地方。原先的街道也没这么宽,也没这么平坦。老杨精心设计,拆了旧坝把路拓宽、硬化了,还安装了路灯,放上了垃圾箱。现在村里的卫生都有专人打扫,村容村貌可是大变样了。”

在王村铺村北有一座水磨房,老远处就能听到磨盘吱吱作响的声音。据村民们说,这是杨书记争取的资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修旧如旧修好了水磨房。“水磨磨出的米面香着呢!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来这儿碾米磨面,用水磨碾磨出来的米面成了周围村民送亲友的首选,还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负责管护水磨房的杨连堂说,水磨房已经成了王村铺村的一张名片。

“总是想村里的事多,想自己的事少”

50岁的村民钟宝君,眼底出血,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可两个孩子一个读大学、一个念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挣不到钱,老钟每天愁眉不展。杨双宝建议他养牛,还帮他贷了款。“我现在养了5头大牛5头小牛,马上就要见利了,这都是咱杨书记的功劳!他咋就说没就没了!”钟宝君说。

83岁的独居老人杜桂梅,患有心脏病,眼睛也不好,常年吃药。老人指着炕上的药说:“隔段时间,双宝就进我家问问缺药不。这些药就是他给捎着买回来的!”

杨双宝自己有辆面包车,进城时经常帮村民“代购”,有些村民不好意思,他总说:“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我能帮啥忙就帮啥忙。”“他总是想村里的事多,想自己的事少。”胡有伟说,“村里搞提升工程时,有人建议把他家门前的一段路硬化一下,他坚决不干。现在村里的小巷都硬化了,他家门前的那段土路还是照旧。”

王村铺村依山靠河,人均耕地不到1.5亩,怎样让村民脱贫致富?杨双宝一直在动脑筋,他说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向阳的山坡上都是野酸枣,他想着,要是把品种好的枣嫁接在野酸枣上,说不定就是一条挣钱的路子。于是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做起了实验。“可惜没看到结果,他就不在了!”杨双宝的老伴儿说。

“村子里有山泉水,老杨想建池塘养鱼,还请专人进行论证。春节前他给乡政府打来报告,说鱼塘地址选好了,决定开春后就动工。谁知,他却倒在了防疫一线。老杨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他是全乡干部学习的榜样!”白崖台乡党委书记贾占涛说。

本报记者赵志成 本报通讯员王智苑捷

(责编:扶婧颖、李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