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7日10:0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防控新冠肺炎是一场严峻斗争,是考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施咏康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追忆最后15天的工作轨迹,回望22年的组工生涯,施咏康以舍身的壮烈、执着的坚守,践行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放心不下大家、唯独忘了自己
他,把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线
疫情来势汹汹,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在安徽大地鏖战。包河区有142万人口,是省政务中心所在地,汇集合肥高铁南站、汽车客运南站等交通枢纽,拥有全市最密集的住宅小区,对全区党员干部来说,战“疫”没有退路、必须打赢。
连日来,包河区广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与疫情短兵相接。作为组织部长,施咏康始终坚守岗位、积极履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市委安排,谋划开展了“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推动组建了“区直机关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短短一天时间,50个区直单位151名党员干部报名参加,全部下沉到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防疫是场人民战争,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硬仗,是检验锤炼我们党性的时候。”施咏康带头冲在前面,每天都深入一线督导,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防控举措落实,足迹遍布街镇村居、楼宇小区、商贸市场……
为守住社区这道关键防线,包河区实行“四级网格”防控机制,由区领导“一对一”包保15个街镇级网格。常青街道城中村老旧小区最多,一些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物业力量不足,封闭化管理难度大,是整条防线最为薄弱的部分。“把常青交给我吧,那里的情况我比较熟”,从那时起,施咏康就钉在了常青。东航银燕小区排查出一名密切接触者。得知情况后,施咏康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隔离措施,督促做好防护,反复交代“一定要注意安全”。
施咏康去社区经常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穿梭于街道社区之间,施咏康连续几天走路一瘸一拐,原来是因为膝关节长期积液,疼得他只能咬牙硬扛着。同事们看着心疼,让他去医院。他却说:“没事,走多了就麻木没感觉了。”
陈先法、许庆华2位副部长至今仍深感自责:“如果我俩再坚持让部长休息一天,也许就不会……”说这话时,两人的眼里闪出了泪花。原来,2月8日晚上下班时,见施咏康已连续工作两周,没有休息过一次,陈先法和许庆华都劝他:“休息一天,哪怕是半天也行啊,有我们俩在,你就放心吧!”“大家都在一线,我在家休息,不像话。”一句话把两人的好意给挡了回去。
第二天,施咏康尽管已身感不适,但还是一大早就出了门,跑完一个城中村、一个商业小区、两个老旧小区、两个回迁小区。准备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施咏康又接到区工商联的电话,反映辖区有几家企业想捐款捐物支持疫情防控,但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要走哪些流程。他立马打电话给相关工作人员,要求务必对接好。在接到“已落实好”的回复后,施咏康才完全放下心来。谁也没料到,这竟然成了他最后的工作轨迹!
施咏康走了,走得很突然,没留下一句遗言,却铸起一座丰碑,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
躬身务实、昂首进取
他,用实干书写出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为事业发展留下什么?”这是施咏康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尽职尽责“做答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包河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高,全区567个小区多是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还有38栋商务楼宇。组织怎么建?工作怎么抓?施咏康深知“党建工作要抓实,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扑下身子实干”。
问题要在一线发现,办法要在一线寻找,效果要在一线检验。2018年7、8月份,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施咏康跑遍了全区各类居民小区进行调研,最终研究确定了“围绕‘人’、立足‘楼’,建立党的组织、推进党的工作”的思路。
方向有了,行动起来。建设“红色领航和美小区”,打造“红色领航商务楼宇”,开展“党群家访”活动,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通过“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有效解决了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诸多问题,物业费收缴率达到95%以上。
啃下“硬骨头”、解决“老大难”,才能有出路、拓新路。施咏康务实,但不守旧;踏实,却不教条。管得着看不见、看得见管不着,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他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大部门制”改革,将街道原有的26个部门整合为“一办七部两中心”,推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全部入驻,积极推动区、街道、社区三级“大共治”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70%问题靠服务解决、20%问题靠管理解决、10%问题靠综合执法解决的“721”基层治理新路子。
在他的推动下,包河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得以快速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大共治”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的党建格局更加坚实生动。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区、楼栋的党组织和党员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发挥了关键作用。
架好“渡人梯”、搭起“创业台”
他,为事业积蓄着智慧力量
包河区作为合肥滨湖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干部干事创业、人才集聚创新,事业才愈发兴旺。为此,施咏康组织细化“三案”精准管理、优化综合考核,完善人才培育、评价和流动机制……
有源头活水,方能鸢飞鱼跃。施咏康一直重视全区年轻干部的培养,他组织深化实施“滨湖先锋”工程,3年来选调了90多名年轻干部到一线“墩苗”历练。“到了基层,才晓得‘热锅上的蚂蚁’是啥滋味,才知道群众拿你当贴心人是多幸福”,这是包河区残联副理事长周清梅基层锻炼最深的感悟。
包河区人才科技资源集聚,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坐落其中,安徽创新馆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配套项目先后落户。如何开发好身边的人才“富矿”,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大文章”,施咏康想了不少点子。他牵头制定《包河区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办法》,亲自绘制包河人才公寓“地图”,打造“包·有巢”品牌,建设“人才社区”,全力解决住房等人才最关心的事。在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施咏康推动创立“金领家园”平台,构建党建引领与人才服务“双阵地”,面向近10万金领人才,提供“党群、政务、生活、公益、双创”五大服务。
打造“养人”环境,施咏康不遗余力。在帮助中电八所一位专家协调子女上学的问题时,施咏康得知该单位由于编制、历史等原因,注册地不便迁移,以至于不少人才享受不到合肥的人才政策。为此,他亲自带队,上门服务,“一揽子”研究解决了问题。他反复交代,“人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在施咏康的努力推动下,包河区已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420多人,省、市级领军人才等2282人。院士工作站也从无到有设立了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达到16家,总数位居全省城区第一。
做正直的人、干正派的事
他,以铁肩担当起忠诚公道
“组织部的干部必须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做最真实的自己、最诚实的干部。”施咏康常常提醒大家、处处带头示范。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工作,他都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
2019年,合肥市开启了最严格的南淝河流域水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区级河长,施咏康主动扛起责任,经常利用双休日步行巡河,凭着一股子韧劲,历经一个多月的努力,成功解决了“三无”渔船拆解这个“老大难”问题。有人说他“去得太勤”,他说:“这是政治任务,不能含糊。”
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在与他套近乎、拉关系的人眼里,他不通人情世故;在探听口风、打听消息的人面前,他始终守口如瓶;但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同志,施咏康从不让他们“吃亏”。一名在信访局默默工作六年多的干部被提拔后,感慨道:“我从未向组织提过,50多岁了,组织上还一直在关注着我,提拔我真是没想到。”
为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守好“大后方”,是施咏康生前抓紧落实的最后一项工作,制定“激励办法”“奖惩措施”,一项项工作都细细梳理出来、记录在工作日志上,生怕遗漏。
把群众当亲人、把同事当战友的施咏康,对待自己的至亲和朋友,却又是那么“不近人情”。一名搞建筑工程的老乡托施咏康疏通关系,帮忙在区里的项目中找点“活”干,他没有同意。朋友说他没情义。他说,规矩坏了,情义成了利益,才是真的没了。妻子没有固定工作,有个企业老板得知后,打电话给他,“让你爱人到我公司来,工资不会低”,施咏康婉言谢绝。
“掬一捧清泪,思一身清风!念劳累身影,追奋进足迹!”这是一名包河区基层干部追思施咏康时写下的一段话。
斯人去,同哭为君咏;悲中来,齐战唤安康。施咏康用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用忠诚书写人生华章,为新时代组工干部树立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通讯员 皖组宣)
相关专题 |
· 人民战“疫”党旗飘扬 ·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