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2019我们这样作答

——吹响决胜脱贫攻坚战冲锋号

2019年12月31日10:36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年终岁尾不松懈,天寒地冻战犹酣。

  时光如大河奔流,载着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广安儿女,站在了2020年的大门前。回望来路,广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累计实现32.4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20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摘帽。

  展望前程,我们信心百倍、不胜不还。2019年,广安市坚持脱贫攻坚的初心使命,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4.75亿元,圆满完成2.6万名贫困人口脱贫、194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任务,顺利实现了全域脱贫目标。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干部群众以决战决胜的拼劲攻坚克难,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等政策措施,凝心聚力补短板,攻坚克难惠民生,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上下齐心、尽锐出战,凝聚攻坚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在脱贫攻坚战中,项目对接到实处、政策落到实处、资金用到实处,帮扶队伍的人才保障很关键。就贫困面广、贫困户多、贫困程度深的广安而言,这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

  一年来,全市上下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猛攻。广安市把最精干的力量用到一线,共选派驻村工作干部4100余名,组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820个,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820名,动员5.08万名干部职工沉入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同时,全市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采取领导干部包联帮扶、“三支队伍”驻村帮扶、县际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的创新帮扶机制,着重选拔出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

  解非常之困,当用非常之策,广安市各地在保障脱贫攻坚战场用人机制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岳池县创新探索人才使用机制,采取“县引村用、岗编分离”引才模式,实行编制单列管理、统筹使用,根据专业特长重点安排到“软乡弱村”、产业重点村、深度贫困村工作。

  广安区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开展童伴计划,把支医志愿者聘用至农业、水务、卫生等岗位,聘请“童伴妈妈”,为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情陪伴等服务。

  前锋区出台《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二十五条措施》《广安市前锋区贯彻落实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提升帮扶干部的攻坚士气。

  …………

  脱贫攻坚不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合唱”,啃下“硬骨头”,必举全局之力。广安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齐参与、广配合、共帮扶:组织720个中省市县帮扶单位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帮助引进各类资金9476万元,购买及帮助销售农产品4444.9万元;深化“百企帮百村”工作,241个企业与297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直接受益人数8.3万人;引导7个民主党派省委结对帮扶武胜县贫困村;积极推动“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协作项目15个,完成投资3300万元……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全市干部群众上下齐心,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凝聚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根治贫困顽疾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遍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大问题,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必先识贫,找准致贫原因,方能对症下药。

  纵观扶贫现实:各区市县贫困地区,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通病”——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

  审视广安市情: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今年广安市仍有2.6万贫困人口需要摆脱贫困。剩下的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差、生态脆弱的地区,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超过半数,脱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从脱贫稳定性上看,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农村新的贫困人口可能还会出现,且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针对问题,如何打开脱贫攻坚新局面,广安必须拿出超常规的新手段、以超常规的力度来推进。

  在脱贫措施上,各地结合实际,突出解决好“怎么扶”的难点,通过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社保兜底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发展产业是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之举。精准扶贫以来,广安市各地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就地就业,取得了较好的脱贫效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之要。广安市按照“一人创业,全家致富”“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思路努力扩大就业。一年来,各地对有发展能力、发展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特点、需求和条件,分别进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产业对接帮扶,提高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

  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转移就业、鼓励创业9.85万人,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0.77万人;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2548名,带动2.1万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针对特殊贫困群体,实施保障帮扶。广安市逐步建立起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大病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无业可扶、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脱贫路上不掉队。

  如今,一系列脱贫创新实践蓬勃开展后,通过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实现靶向发力,各地贫困“顽疾”正逐渐得到根除。

  巩固成效、夯实根基,提升脱贫质量

  今年4月,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批准广安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广安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脱贫摘帽。但这,只是完成了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是广安面临的又一艰巨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持续用力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行稳方能致远,“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向前行。“虽然全域摘帽了,但还是不能松懈,力度不能减。”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建玲表示。

  全域脱贫之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实织密返贫防线。在脱贫攻坚新阶段,对已脱贫群众做到结对帮扶不脱钩、不断档,收入监测不放空,继续加大产业就业、健康扶贫、消费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脱贫群众奔康路上不停步。

  回头看大排查,起于看,归于帮。“看”是手段,“帮”是目的,不仅要睁大“火眼金睛”,更要下足“绣花功夫”。全市数万名帮扶干部在贫困群众脱贫后,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中,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扎实开展回头看大排查,并根据各地实际,打破束缚,创新建立长效机制,2062个突出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前锋区探索出“十看五帮三机制”,看收入、看吃穿、看住房、看就学等,帮持续稳定增收、帮住房条件改善、帮脱贫政策落实等,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分级预警机制、问题督办机制,防止脱贫群众再返贫。

  广安区围绕聚焦所有农户、聚焦贫困现象、聚焦全面小康,对标持续增收、住房安全、医疗保障等七项指标,资金、政策、帮扶、考核四个方面力度不减,创立出“三聚焦七对标四不减”工作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华蓥市建立动态监测、按需分类、后续帮扶、考核促进的脱贫巩固“四机制”,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

  这些脱贫成效巩固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运用,为脱贫群众筑牢了一道道返贫防线。

  改变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让脱贫群众不返贫,提升脱贫质量,不仅要加强动态监测,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更要夯实产业基础,扶精神、扶知识、扶技能,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对此,广安市将820个贫困村连线成片全域规划纳入产业扶贫范围,今年新(改)建现代经作基地8.5万亩,培育经营主体162个,转移就业、鼓励创业9.85万人,村级公益性岗位就业0.77万人;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2548名,带动2.1万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同时,依托“新时代讲习所”,常态化开展中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宣讲、扶贫惠民政策宣传和感恩奋进教育40余场次;开展各类主题评选活动,有力推动农村现代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营造出人人懂感恩、人人肯奋进的良好氛围,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全市上下将迎着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立下愚公移山志,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全力以赴,交出一份脱贫攻坚亮丽答卷。(记者站 范聪 刘伟 兰林前 记者 刘秦君 文/图)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