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雄
2019年12月24日07: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外汇管理局前新闻发言人管涛认为,决定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三个定语内涵丰富,彼此之间密切关联,内在统一。“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一脉相承,中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要符合中国特点,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管涛认为,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要适当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他说,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还需要做一些制度性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市场的功能和效率。例如,加快提升债券市场的风险定价能力,推动统一的债券市场发展等。“通过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升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改变当前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融资体系,是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内在需求。”
“制度并不能决定股市涨跌,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建设理顺市场,让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管涛举例说,通过科创板推进了发行上市制度改革,还有退市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集体诉讼制度等。
管涛表示,高度适应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和我们的经济转型发展密切相关。“金融体系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实体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为什么说我们流动性比较合适,利率比较合适,但企业仍然感到融资难融资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有的金融结构下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效率不够。这就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丰富金融供给。”管涛说,供给侧改革是双向的,既有面向老百姓投资的供给,又有面对企业融资需求的供给。
管涛说,普惠性就是老百姓的投资渠道更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多,把投资和融资的门都打开,让企业和老百姓都受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一点就是要扩大百姓的投资渠道,打开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大门,把普惠性落到实处。”
管涛认为,竞争力是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一个体现。“竞争力应该是双向的。只有内部的有竞争力的体系才会有对外充满竞争力的表现。”管涛说,例如打破刚兑、一些经营机构退出等,是市场内在竞争力提升的表现。
在谈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时,管涛认为,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就是在预期层面建立起一种金融风险预防机制,然后通过多层次市场的发展,有效地推动各方力量的联合,既联手防范风险,又能够一起化解风险。通过现代金融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分散风险、抑制风险的发生,最后有效地化解风险。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