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

村级议事规范 群众心里敞亮——青海乡村“议事会”助推基层民主决策

2019年12月16日08:4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村级议事规范 群众心里敞亮——青海乡村“议事会”助推基层民主决策

新华社西宁12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大千、沐铁城

坐落在山脚下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周德村平均海拔超过2800米,地少人多、环境脏乱差和人心涣散曾是村庄发展的最大难题。

如今,周德村全面脱贫已一年有余。寒冬农闲时节进村,虽少了绿树和庄稼的陪衬,但整洁的村容、平坦的硬化路、积极热心的村民,无一不透出村庄的活力和希望。

“以前心里有疙瘩,大家都私底下议论,财务不公开,账本名目一团麻,项目招标小部分人说了算,甚至有惠民资金优亲厚友的情况。”上新庄镇党委副书记季军说,总人口653人的周德村,2015年以前年均人收入不足2600元,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上级党组织入户调研后发现,村级民主议事不规范,扯皮纠纷、人心不齐是耽误发展的主因。

如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保障群众权益让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

困难倒逼问题解决。在上级党委引导下,周德村党支部书记石玉珍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老党员、妇女代表等一边研究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一边挨家挨户听取群众心意,下决心重塑村党支部公信力、凝聚力。

“党建引领,村里探索建立了民主管理‘四会四议三公开’制度。凡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经过村(支)委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三公开’就是议题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石玉珍说。

村民活动室和图书室改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前年改装房屋时商定以2400元价格承包施工,但完工后报账费用却多了200元。当月的议事会上,负责项目的党员干部解释损耗灯泡的原因并承担费用,没绕弯子推卸责任。这件事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村民吴延龙说。

此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产业发展等工作均在“四会四议三公开”中顺利推进,周德村民心齐、民风好,发展劲头大逆转。

人心是第一要素,发展要靠制度规范。距离周德村七八公里外的土门关乡后沟村,结合实际制定“三议三榜”制度,这个人均耕地不到1亩的村庄不到3年就成为全乡各项工作的“领头羊”,相关制度也被争相效仿。

“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同时对商议、审议、决议结果进行3次张榜公示,每榜公开时间至少7天。”后沟村党支部书记祁永彦说,公示不只在纸上、墙上,还要直抵村民手中、心中。

以前宣传政策靠“大喇叭+电话”,2017年,后沟村建立工作交流微信群,平均每户2人入群,随时了解村里的新动向。

湟中县委组织部组织室主任苗伟说,群众的眼睛最亮,感情最真诚,他们对村两委、党员干部越来越信任,环境整治、垃圾清理等都经过讨论公示,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和致富振兴相互促进。

周德村、后沟村……在青海,不少村庄通过民主议事重塑面貌,探索特色化民主治村道路。青海省“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刘志德说,在此过程中,青海及时印发《关于建立村级民主议事规则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农村牧区村务管理规范化、议事透明化,使党建引领自治共治落到实处。

乡村治理好,两委风气正,建设劲头足,移风易俗也快。在海东市,民主议事制度实现村级全覆盖,针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出台的村务管理制度作用显著,有的村庄移风易俗户均减负15万元。在藏区地广人稀的村庄,手机一响,村民骑着摩托车到村委会、河边、集市上开议事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刘志德说,未来,青海将通过配套的乡村文化建设、矛盾化解等制度机制加快推进村级民主议事,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广大乡村群众尝到“甜头”,更有“奔头”。

(责编:王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