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山西永和风光的摄影作品
山西永和乾坤湾景区
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是地处山陕交界、黄河沿岸的一个偏远山区小县,因发展迟缓,至今仍是山西省深度贫困地区。而历史上,永和又是红色文化厚重的革命老区,红军东征时期,毛泽东曾两次进驻永和指挥对敌斗争。近10年来,永和县深耕红色文化产业,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振兴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带动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的发展道路。
传承基因,汇聚红色文旅资源
永和县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行了著名的红军东征对敌斗争。在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曾两次进驻永和县,亲自指挥红军在山西的对敌斗争,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并指挥东征红军胜利回师西渡,前后共居住了13个日夜。
红军东征的壮阔历史,让永和成为一片深藏着红色记忆的革命热土。为了牢记东征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永和县兴建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开发了于家咀湾红军东征回师渡口、红军崖英雄湾等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以及乾坤湾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文庙大成殿、望海寺等其他配套旅游景区,目前已成为晋西南红色旅游的首选之地。
讲好革命故事,留好红色记忆
借助地理优势,永和县将东征纪念馆修建成党性教育基地。共投资3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534平方米,可承担100余人的培训规模,住宿由周边群众开发的农家乐提供,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同时,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通过外聘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上讲台、室外拓展训练、重走东征路等方式,打造主题党日班、党性实践教育班、红色文化体验班和行业培训班等培训项目。
红军东征历史遗迹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如传说于家咀村有一块长方形石头形似沙发,毛泽东、彭德怀曾坐在此石听取红军渡河情况汇报;永和县阁底乡的“珍珠米”由毛主席命名;永和有枣脐呈五角星状的红枣从红军东征后才出现,所以称为“五星枣”。红色教育实践中,永和县在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特色民俗物产,为前来参加党性教育和红色旅游的干部群众、讲好革命故事、留好红色记忆。
筑巢引凤,打造红色旅游专线
为了吸引游客,永和县打造了一条红色旅游专线,并大力改善了村级道路、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了环境优美、宜居舒适的22个“美丽乡村”。乾坤湾景区全面推动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宾馆、餐饮等布局,沿线修建了驿站、观景台、步行道、自行车道。县政府投资实施了全长102公里的山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永和段)建设工程,使永和连贯晋陕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同时,永和县与中央、省市及各种新型网络媒体对接,在央视和山西电视台宣传永和红枣、槐花等农产品;在“今日头条”开设发布政务矩阵专号,开设“抖音”政务号,发起“永和乾坤湾玩转好心情”抖音短视频创意挑战赛,播放6.6亿次,2018年《抖音县域景点数据报告》显示,永和已成为全国“网红”热度十强县。
发展产业,促进老区精准脱贫
自成立以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已接待100多万人次,2018年,共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6万人次,承接各类培训20余期1200余人次。同年,乾坤湾接待游客19.6万人次。红色文旅产业的大力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精准脱贫,有效地改善了永和的文教民生,有效地促进了党建工作。
红色文旅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与脱贫攻坚“双赢”局面。东征纪念馆干部培训中心2018年收入就达到75万元。政府补助的农家乐改造工程也带动了农民致富。全县农家乐达到201户人家、312孔窑洞,农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过去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的阁底乡东征村2016年村集体账上只有2万元,到2017年集体收入已经超过了20万元,实现了整体脱贫。
借助红色文旅产业,永和县的文化、教育、民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型文艺活动,如“重走《黄河大合唱》创作之路”寻根活动暨《纪念黄河大合唱80周年专场音乐会》等在永和亮相。红军小学也于2019年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260所、山西第6所、临汾市唯一一所红军小学。2018年,东征村还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在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来自上海的观众王先生深受感染:“来到这里,能听到生动的革命故事,能领略到伟人的风采,共产党人的伟大,真是让人感受颇深。”纪念馆建成以来,迎来一批一批党员干部,有担任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有不少年轻的党员和基层干部,他们在这里宣誓,在这里上党课,在这里缅怀先烈、追寻初心。
虽然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但永和的红色文旅发展已经趟出了一条好路子。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永和探索出的“文化旅游+扶贫”的产业模式,可以为老区文旅发展提供一个发展思路。(作者孙豪 单位系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