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承载糖安民富重任再出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糖产业“二次创业”观察

肖克 周鹏飞 刘久锋 阮蓓

2019年11月19日11:27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承载糖安民富重任再出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蔗糖产业“二次创业”观察

广西,我国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产基地,在全国150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中,广西独占1150万亩。从1992年到现在,蔗糖产量始终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广西蔗糖产业历经起伏和波折不断前行,被誉为“甜蜜产业”的蔗糖生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飞跃发展。现如今,栉风沐雨的广西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再出发,载着八桂乡村转轨高速发展快车道,开启脱贫奔康、乡村振兴新里程。

新时代“甜蜜产业”如何滋心田、润生活?记者深入广西多个县区,进蔗林、看工厂,与蔗农交流、与企业座谈,观察了解蔗糖产业对国家的重要贡献和对区域脱贫奔康的关键意义,切身感受一个产业奋力开拓的不渝精神和承载的时代责任。

广西糖业,肩负国家食糖安全重任

食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也是制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各种轻化工,甚至是核工业所需的重要原辅料和辅助剂,其上下游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生产的120多个门类。

然而,作为世界食糖消费大国,目前我国食糖还远远不能自给,每年食糖产需缺口500多万吨。实现食糖基本自给,成为全国食糖主产区肩上的国家责任,其中广西一直都是排头兵。

广西大力发展糖产业,乃是优劣条件叠加下的必然选择。

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种蔗条件得天独厚;与此同时,全区48%以上面积为岩溶地貌,结构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对粮食作物“卡脖子”的旱灾频发,唯有甘蔗能跨越干旱的威胁。

据资料记载,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已提出:广西日照强、无霜期长,旱地比重大,今后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将是制糖业,并建议当局支持发展机器制糖工业。然而,从1934年桂系军阀建立第一个机糖厂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0多年间,广西仅建起屈指可数、生产每况愈下的几家小型制糖厂。1949-1950年榨季全区所产食糖中,绝大部分仍为土法黄糖片,机制糖占比仅为0.66%,广西的白糖市场长期为“洋糖”所垄断。

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广西糖业发展的新纪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糖业发展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1988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广西要在保持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及巩固和发展现有糖料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成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随后的发展奋进中,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建设全国最大糖业生产基地为目标,对糖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适时调整思路,制定科学规划,出台支持政策,理顺管理机制。其中,将发挥自身优势与积极运用中央在资金、信贷、税收、价格、物资等方面给予的优惠相结合,率先成立全国唯一的省级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统筹糖业农、工、商发展,是广西糖业发展好又快的重要经验。

2017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将糖列为与粮棉油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广西糖业迎来一轮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组合出拳,进一步助推广西从糖业大区向糖业强区迈进:

——出台《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广西糖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推动糖业转型升级;

——下大力气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大力推动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实施优质高产高糖“双高”糖料蔗基地,提高糖料蔗产量和蔗农种植收益……

科学的决策、有力的举措、实惠的政策,让广西糖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今年为止,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已连续20多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糖业已成为自治区重要支柱产业和广大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我国食糖安全和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甜蜜事业,滋润八桂农民幸福生活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广西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4年多来,广西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誓用奋斗与创新交上一份让总书记和全区人民满意的答卷。

扶贫富民要从优势和强项出发,而种蔗、榨糖正是破题答卷的正确选项。

在广西,蔗糖产业影响面有多大?据了解,目前全区有73个县(市、区)种植甘蔗,涉蔗农民超过2000万人,相关产业工人达10多万人。

不仅如此,把自治区糖料蔗产区图与集中连片贫困区地图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两类区域高度重合。在广西糖料蔗种植大县中,有24个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县、13个是自治区脱贫攻坚重点县、6个是边境县。

然而,要让一根甘蔗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威力,成为撬动精准脱贫的“杠杆”,需要产业这个坚实的支点。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集中力量推动糖料蔗基地建设,挖掘增产和提效潜力,在此基础上实施“甘蔗全产业链精准扶贫”计划。这样做于自治区而言,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大有裨益;放到国家层面,则关乎边境的社会和谐稳定。

方向既定,路径已明。自治区从甘蔗种植的薄弱点和痛点着手,明确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聚合多方力量,激活各方积极性,推广优良品种、加强技术扶持、发展规模经营、推行机械化生产、稳定收购价格、创新利用废弃物等举措,让同一块甘蔗地节省更多成本、产出更大价值。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全凤村卜江屯,空气中弥漫的甜味让人沉醉。邓文进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已摘掉穷帽,他靠的就是在产业发展政策帮扶下种甘蔗。

“在政府和糖厂的帮助下,我开始改种高产高糖品种,用机械深耕深松、覆盖地膜,甘蔗产量和收购价都上来了,而且甘蔗尾叶也能卖给养牛企业,额外赚到一笔钱!”邓文进说,他家也从草房住进了砖房,从自行车跨上了摩托。

邓文进只是广西靠蔗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随着广西蔗糖产业的蓬勃发展,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也有了希望和盼头。

目前,广西种植糖料蔗的贫困县中已有7个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贫困县蔗农平均年种蔗收入达6493元,占总收入的68%。越来越多广西农民靠着种蔗,建起了“甘蔗楼”,开上了“甘蔗车”,朝着幸福小康不断前行。

深化改革,助推广西糖业“二次创业”

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创业,广西糖业破解了产业发展缺活力的难题,实现了国有、民营、外资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了广西糖业的腾飞。

发展需因时而变,改革应随势而为。

近年来,如何应对制糖成本上涨过快、国际蔗糖产能陡增、国内外糖价倒挂等新形势,成为广西糖业进一步发展绕不过的坎儿。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糖、铝等传统优势产业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家底,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业重组,推动这些产业实现“二次创业”,为广西糖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搞清楚“二次创业”该如何“创”,抓手是什么,突破点何在,关键环节有哪些等核心问题。

2018年5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崇左市调研时指出,广西糖业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作出提高生产能力、保护蔗农权益、放开甘蔗市场、兼顾地方利益,整合加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蔗糖产业等工作要求。同年9月,自治区主席陈武强调,积极稳妥推进蔗区管理改革,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要有利于糖料蔗基地建设,二要有利于蔗农增收,三要有利于糖企做优做强。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人民政府于今年2月正式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降成本、增效益,破除老旧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放开甘蔗市场,打破地域界限,防止“画地为牢”,通过订单建立利益联结、效益导向的新型农企关系,从甘蔗种植到收割运输,从设备改造到管理体制,开展全方位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

现在,由于摒弃了过去糖企与蔗农“两头不见面,政府夹中间”的局面,糖企与蔗农双向选择、订单缔约,企业原料质量优、数量稳,农户种植更放心、收入增,广西糖业发展形势开始得到稳定,全区糖料蔗入榨量、食糖产量势头向好。

炎炎烈日下,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的“双高”糖料蔗基地,几个蔗农正抬着一根根管子在甘蔗田里进进出出,准备分块浇灌。

“这个季节,太阳暴晒几日,甘蔗地就会缺水,放在以前就会影响产量。”黄安村村民余云开告诉记者,“双高”基地建设彻底改变了局面,实现了旱涝保收。

余云开所说的“双高”基地建设,是广西按照高产、高糖、高效、集约、生态、安全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由中央和广西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的甘蔗增产增效工程。经过5年努力,全区目前已基本完成500万亩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目标。

“双高”田里种甘蔗,效益能增加多少?

据测算,在近两个榨季中,‘双高’地较普通蔗田每亩单产可提高1.5-2吨,蔗农每亩可增收800-1000元。这部分收入仅仅是提高单产增加的收入,还有耕地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完善、良种良法推广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等方面带来的综合效益。

一直以来,机械化水平低是广西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以收割环节为例,人工砍蔗、装车每吨成本达180元,而改用机械仅需80元/吨,这意味着亩产6吨的甘蔗田,使用机械化可以节省600元/亩!

在“双高”基地建设中,通过挖高填低,适当调整蔗田坡度和平整度,清理出露石芽;将小块地变大块田,按格田化要求,完善灌溉系统,建设机耕道路,为广西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按规划建成500万亩“双高”基地后,广西每吨蔗糖的原料成本有望降低200元,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结合500万亩“双高”基地建设布局,广西在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河池等地的糖料蔗种植优势区域,推进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的专业化,进一步提高糖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针对切断式机收蔗的原料特点,广西从运输环节入手,设计开发专用运蔗车,并对糖厂装卸平台、压榨输蔗槽、撕解机等实施技术改造,增加含杂物清洗工艺和设备,实现种、收、运、产的有效衔接。

应对挑战,领航中国糖业破浪前行

由于土地气候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机械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劳动力成本、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准等多方面原因,广西糖料蔗生产成本比巴西、印度、泰国和澳大利亚等产糖大国高了近一倍,糖业生产效率上也有不小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全球食糖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国际食糖价格持续走低,给广西糖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广西在降低种植和收获成本、改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制糖企业战略重组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重组大战于2016年打响,经过3年多努力,全区制糖企业集团已由2016年的17家减少到目前的10家,形成6家年制糖能力超百万吨的企业集团,预计2019-2020年榨季六大集团的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全区糖企国有、民营、外资齐头并进、竞相发展。

重组之后的广西糖企,已具备更强竞争实力和多元化发展能力。崇左东亚糖业公司、贵糖集团公司投资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制糖生产线已建成投产,南华糖业马山糖厂转产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红糖生产企业,博冠环保制品、富斯派科技用蔗渣生产的环保餐具全部出口欧美,四野牧业、金光牧业等发展繁荣蔗叶养牛效益显著……

“目前我们正加快蔗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扩大酵母、酵母抽提物产能,进一步延伸糖业产业链,打造全国糖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崇左湘桂产业园党委书记黄春梅说。

中粮集团崇左甘蔗糖部副总经理蒙军介绍,除了传统白砂糖、赤砂糖外,集团还研发了精制糖、高端药用红糖、液体糖浆、低聚果糖等产品,开始与日韩进口糖浆展开竞争。其中,低聚果糖的市场价可达20万元/吨,是普通蔗糖售价的30多倍,一根甘蔗中可以“榨取”的价值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现在的广西糖业,早已不是传统糖业“种好一根蔗,煮好一罐糖”的状态。现如今,集蔗、糖、酒、浆、纸、牛、肥、生物化工等于一体的糖精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广西建立起来,产品的种类愈加丰富,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据了解,为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锁定产品利润,广西正在运用云计算技术处理糖业相关的农、工、商大数据,建设服务糖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

广西糖业,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参与市场调控和国际竞争力的能力正与日俱增。

回顾广西糖业的过去,成绩振奋人心;展望广西糖业的明天,前景令人期待。从日益广阔的消费市场到逐步改善的原料基地,从趋于完备的工业体系到已成规模的龙头企业,从持续升级的技术水平到不断拓展的产业链条……正如国内外众多糖业专家在广西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那样:广西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重要产糖区,广西糖业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

(责编:谢忱、吕腾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