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四川党的建设

创业带上乡亲 发展不忘党恩

——记芦山县优秀返乡农民工张元超

钟键 董武

2019年09月27日10:43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初识张元超,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皮肤黝黑,憨厚老实,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一身朴素着装下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傻大个儿”,竟会是一家占地300余亩,年产值700余万元的家庭农场负责人。而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初心的坚守与践行,对组织的信任与追随,对家乡的感恩与热爱。

组织牵线归故里,无名小卒竟成创业新星

2006年以前,张元超辗转于沈阳、成都等多地打工谋生,当过送货员,做过切割工,辛苦忙活一整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那时,我最盼的就是回家,最怕的就是过节。”面对背井离乡的孤独和家乡亲人的期盼,张元超也多次萌生过返乡的念头,但当时的他一没技术二没本钱,返乡又如何谋生?

2007年春节期间,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大搞政策宣传,在了解到雅安的养鸭市场竞争小、需求大,党委政府还能在鸭苗和技术培训方面提供支持,张元超返乡创业的希望一下就被点亮了,当年便毅然决定留在家乡创办养鸭场。

万事开头难。令张元超没有想到的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阻碍竟来自自己的母亲。原来,张元超与家人商量,打算将自家的几亩油菜田用来修建鸭舍,世代以耕田种地为生的母亲当即提出强烈反对,无计可施的张元超将自己的困难反映到当地镇党委。终于,在镇党委的多方协调和帮助下,他成功流转了6亩土地,将养鸭场顺利建了起来。初期,考虑到张元超缺乏经验,村党支部书记主动牵线搭桥,帮助他和当地一位养鸭专家结成了“发展联盟”,专家负责技术,而他则负责管护。技术成熟后,张元超便开始自立门户,年复一年,养鸭数量由百至千,养鸭收入由千至万,当初的无名小卒摇身变为了村子里小有名气的创业新星,成了邻里乡亲口中名副其实的“张万元”。

政策帮扶再起航,负债累累再翻身

创业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让张元超苦心经营多年的养鸭场遭受了“灭顶之灾”,占地10多亩地的鸭舍全部倒塌,存栏的数万只鸭子跑的跑、死的死,幸存的百十只病鸭也按照当时灾区的防疫要求被进行无害化处理,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自己顷刻间债台高筑,张元超彻底心灰意冷。

就在张元超准备再次外出打工偿还债务之时,镇党委及时送来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并鼓励他重振士气,再次出发。村组干部第一时间雪中送炭,帮助他重建厂房、申请贷款、拓宽销路,不到两年,鸭场竟起死回生、转亏为盈,压在张元超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随着养鸭数量的不断增加,张元超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每天成堆的鸭粪不知该如何处理。正当犯难的时候,他听说政府正大力优化政策引进产业项目,号召和鼓励有条件的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种植业,并且将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于是,张元超便将鸭场附近的土地流转过来,种植了50亩葡萄、240亩猕猴桃,按照“禽—沼—果(菜)”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好农夫家庭农场”,率先在全县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养鸭产生的粪便瞬间“变废为宝”,成为了难得的有机肥料,达到了“污染零排放、有机肥还田”的综合效应。葡萄园采用“观光+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客人进园观光、采摘,投产当年就收入30多万元,整个农场年产值达700万元,较之地震前翻了几番,当初的“张万元”也成功变为了“张百万”。

铭记党恩不忘本,一人致富怎比共同奔康

2015年,按照将“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的工作思路,村党支部积极将张元超发展成了中共党员,后来因为群众的信任,他又被选举成了村委委员。然而,成为村委委员后的张元超,眉头却一天比一天皱得紧。

想到自己生活的红星村还是省定贫困村,身边的邻居、自己的亲人有很多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自己身为党员,也有一定能力,难道不应该贡献点力量?何况,创业这些年,每次难关都有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及时的关怀与帮助,如今自己生活好了,也是时候回馈社会、回馈大家了。

于是,张元超算了笔账,做了个计划。通过从群众那里流转过来的300余亩土地,每年可以稳定为200余户群众提供固定收益;“好农夫家庭农场”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人均收入2万余元;自己租赁了村级50余亩猕猴桃,年均为村集体增收4.5万元;为了帮助本村贫困户提前脱贫,并承诺每卖出一箱猕猴桃,便捐献0.5元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预计每年捐献资金可达7500元;通过提供免费技术培训,能够指导更多群众积极开展猕猴桃、葡萄等种植。

喝水不忘挖井人。张元超总是说:“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品德和态度。”在张元超种养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及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群众累计发展核桃产业1300余亩、猕猴桃产业近300亩、生姜产业150余亩、淡水鱼养殖30余亩、大棚蔬菜20余亩,而红星村也在2017年提前完成了脱贫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入党之时,承诺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康的张元超,正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如今的他,是家人心中的顶梁柱,是群众口中的领头人,也是村党组织重点培育的接班人。谈起将来,张元超壮志满怀地说道:“今后,我将继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康,并以个人亲身经历动员更多群众返乡创业、建设家乡。”(钟键/雅安市委组织部 董武/芦山县委组织部)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