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4日09:11 来源:光明日报
“是党培育了我,把我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培养成了一个享受革命荣光的共产党员。”95岁高龄的张富清,他的名字是近半年才进入人们视线的。若不是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人们或许还无法得知,在湖北来凤这座被大山环绕的小县城里,竟“藏”着一位共和国的“人民功臣”。
1924年,出生在陕西省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张富清,由于父亲早逝、大哥夭折,母亲带着他们兄妹3人艰难度日。1945年,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打长工的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二哥。他被关押近两年后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当杂役。1948年3月,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的张富清没有选择回家,而是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
1948年11月,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打响,战况异常惨烈。那日拂晓,张富清担任突击组组长,带着两名战士抠着砖缝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去,端着冲锋枪一下撂倒七八个敌人。“我就没想能活着回去。”张富清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战役结束,张富清荣立一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也因此认识了张富清,拍着他的肩膀夸他“作战英勇”。
1955年,张富清面临转业。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干部,尤其是偏僻艰苦的湖北恩施来凤,“那里又苦又累,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满怀当年突击战斗时的豪情,偕妻子来到了“一脚踏三省”的来凤,这一待就是64年,也把曾经的峥嵘岁月收进了一口暗红的皮箱内,只字不提。
在来凤,张富清的第一任职务是城关镇粮油所主任。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为了提高碾米量,他先是发动社员帮忙加工,又想方设法买来几台打米机,基本解决了供应难题。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业绩突出,张富清调任三胡区副区长,这是来凤县出了名的穷地方。张富清每天同大家一起上山干农活,手上的血泡从没断过。即使再累再苦,张富清也从未想过放弃,他只有一个念头——困难面前,共产党员不冲,谁冲?
心中无我,深藏功名。张富清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在他眼中,从始至终,自己只是一名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普通共产党员。如今,张富清和妻子仍住在一套老房子里,生活简朴的他内心充满知足和感恩。走过95年的风雨人生,即使往事尘封,他也从未忘记过那些并肩奋战的战友,“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我还要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一辈子跟党走”。从老英雄的眼神中,流露出一名曾为共和国流血奋斗的战士,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本报记者 章文)
相关专题 |
· 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