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乡村教育的“山乡巨变”

2019年09月03日16:29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乡村教育的“山乡巨变”

新华社重庆9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

9月2日是开学报到的日子。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的141名孩子早早来到学校,不一会儿,琅琅读书声就在这个偏远山乡响起来了。

“学校变漂亮了!”六年级的郎宇彤说。

新学期,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先的水泥运动场地铺上了塑胶跑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足球场、篮球场,还有了崭新的宿舍和多功能活动室。

中益乡小学的变化是我国乡村教育“山乡巨变”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许多农村学校成为当地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免费营养午餐等普惠政策陆续落地,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让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路之变:“悬崖村”天梯飞架,上学路变平坦

“要下山去上学啦!”一大早,12岁的某色小林就从被窝里爬起来了。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她腼腆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

某色小林的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全村163户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680米到1500多米的高山上,包括某色小林家在内的几十户村民住在山顶,进出村要攀爬垂直落差达800米的峭壁。过去,17段悬挂在山崖的藤梯就是通往外界的“路”,村里的孩子只能由父母背着或在腰间拴一条“安全绳”牵着上下山。

这个被称为“悬崖村”的大凉山小村庄深受习近平总书记牵挂。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2016年底,州、县两级财政筹措100万元资金,一条由6000多根钢管搭建而成的2556级钢梯盘山而起。如今,孩子们去上学要走的正是这条路。

上午7点半,某色小林背着早已收拾好的书包,和父亲、哥哥妹妹一起出发去山脚下的勒尔村小学。从山顶走几百米相对平缓的土路,就来到两段高度一百多米的钢梯,钢梯台阶由两根至三根钢管组成,间距约10厘米,两旁焊接了扶手。站在悬空的钢梯上低头望去,下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记者手脚并用,一步步小心踩着钢管缓缓而下,背着书包的某色小林却是敏捷轻快:“像走楼梯,踩上去踏实,不担心踩在小石子上滑倒了,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

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告诉记者,有关方面正在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计划未来一两年建成通往“悬崖村”的缆车,免费对村民开放。不久的将来,这条“空中天梯”将使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平坦。

校之变:水泥运动场地铺上了塑胶跑道 有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刚刚过去的夏天,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小学校长谭顺祥忙得停不下来,两个月的暑假只休息了不到两天,“学校在改扩建,实在是走不开。”

石柱县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中益乡小学。

谭顺祥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非常关心,询问了学校寄宿情况,还专门走进食堂,察看食谱、操作间和储藏间,了解贫困学生餐费补贴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扶贫配套资金支持下,中益乡小学启动改扩建工程,原先的水泥运动场地铺上了塑胶跑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足球场、篮球场。能容纳80名学生寄宿的宿舍楼暑期刚刚完工,新建的多功能教室也即将投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了让孩子们开学就能用上这些新教室、新宿舍,全校22名老师早就提前返校,搬运家具、打扫卫生,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2岁小学生某色小林就读的勒尔村小学。

“5年前,学校刚从山顶搬下来时,老师上课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校长吉克伍达说,如今5层高的白色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电扇、饮水机,还开通了网络教室,与县城优质小学实现了远程在线教学。学校食堂也正在改扩建,学生上学不用花一分钱,每天能吃到两顿肉。这对当地多以玉米、土豆为食的家庭来说,意义重大。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1248亿元,并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1631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达3700多万人。

师之变:师资力量发生大变化,有的学校不乏省、市级教学能手

“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延安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教师们至今还记得,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时的殷切嘱托。

如今4年多过去,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教学楼由3层增加到5层,还新增了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合唱教室,学术报告厅、少队部等多功能部室,教室的水泥地面铺上了防滑地胶。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仪换成了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老师可以在上面随意写字、画图、并能随时连接互联网调阅教学资料,学生的学习环境大大改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师资力量发生巨大变化,学校教职工从2015年的20名壮大到40名,其中不乏省、市级教学能手和区级学科带头人。

硬件要有变化,软件也要有提升。37岁的张燕是语文老师,已有18年教龄,去年5月,她被学校派到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跟岗学习一周。“去优秀的学校跟岗学习比听一些教育讲座来得更快,效率最高。如重点章节怎么处理,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我们学习完吸收后,在教学中优先使用。”培训归来,张燕与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分享学习心得,还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近年来,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广州市花都区骏威小学、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等建立了教育合作结对机制,定期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校还和结对帮扶学校的教学能手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师傅”调离原来的学校,帮扶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就要多“走出去”。新学期伊始,中益乡小学的“95后”全科教师唐大鹏被派到位于重庆主城的南坪实验小学跟岗学习,他说,希望能学到城里小学的教学方法,回来后再教给山里的孩子们。(执笔记者:李勇、柯高阳,参与采写:胡浩、吴晓颖、梁爱平)

(责编:王静、王珂园)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