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从跟跑到领跑 寇学文闯出“模具”人生

2019年09月02日10:17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创业之初,第一笔订单就是给华为总部做招牌,任正非亲自跟他谈成了这笔9500元的订单;事业小成时,他倾其所有投资电子宠物,却因市场的快速变化血本无归;几经商海沉浮,他从零做起,借来10万元“杀回”模具老本行;事业有成后,他感恩桑梓,回馈家乡。如今,他创立的其正集团,是中国产品制造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他就是寇学文,出生在广安市岳池县酉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现任深圳市四川商会会长、其正集团董事长。

为充分展示小平故里人的良好形象,激发更多乡友在外创业、回报家乡,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贡献力量,8月中旬起,市委宣传部组织广安日报社、广安市广播电视台骨干记者,奔赴我市开放合作主战场——广东、江浙、成渝地区,开展了“天南地北广安人·建功立业新时代”集中采访。重点采访了一批在这些地区艰苦创业、勇于拼搏、感恩桑梓、回报家乡的优秀乡友代表,充分展示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生动讲述他们争当家乡宣传员,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为家乡建设出力添彩的精彩故事。从今日起,广安日报开设《天南地北广安人·建功立业新时代》专栏,将陆续刊发此次采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人物名片

姓名:寇学文

性别:男

籍贯:岳池县酉溪镇

职务:深圳市四川商会会长、其正集团董事长

3年内,他从打杂的学徒变成了最年轻的管理人员

1987年,16岁的寇学文只身前往深圳。一下火车,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出身农门的他看花了眼。

没有高学历、没有专业技术,寇学文第一份工作是靠亲戚介绍到港资企业当学徒。当学徒说得好听是学技术,其实就是一个打杂工,每天干的就是端茶倒水、打扫清洁的活,根本没有人愿意教他技术,甚至有人轻蔑地叫他“北佬”。

那时,寇学文的目标是当“万元户”。学徒每天有4块钱的工资,加班费一小时8毛钱。为了早点当上“万元户”,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寇学文收过废品、卖过水果,有时还会到其他企业兼职。

尽管寇学文很努力,但这样的薪酬要实现“万元户”的目标,比登天还难。寇学文心想,当杂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学技术!

一个16岁的毛头小子,技术师傅压根儿不会正眼瞧他,哪有机会学技术?于是,勤劳机灵的寇学文三天两头去跟技术主管“套近乎”,请他们喝酒聊家常,办好他们交代的杂事,目的只有一个:学技术!

一有时间就钻进厂房练技术,休息时间少之又少的寇学文,没有觉得累,反而非常享受学东西带来的成就感。

越努力越幸运!几个月的时间,寇学文就从学徒变成了技术工人。两年后,19岁的寇学文就跳槽到模具行业的大佬——日资厂“皇冠”当拉长,是部门当时最年轻的管理人员。

创业初期,他跟任正非谈了一笔9500元的生意

1991年,处于快速发展的深圳特区,处处蕴含着商机。随时观察着深圳发展的寇学文,当然不会错过这次创业的机会。

广安人骨子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干脆利落,说干就干。已经是日企管理层的寇学文毅然辞掉工作,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朋友的模具公司。没过多久,寇学文终于成为“万元户”,这一万元也是他的创业启动金。

1992年,寇学文带着七八个兄弟开始单干,买了几台简易设备,在偏远农村租了一套农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文化昌工艺品有限公司。

“哪里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小作坊。”回想创业之初,寇学文的辛酸苦楚一下涌上心头。他说,夏天没有风扇、空调,热得没办法,他就和兄弟们在楼顶打地铺乘凉,炒一份田螺、米粉当下酒菜,几个人可以聊到天亮,“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却成为最怀念的时光。”

就是在这样的小作坊里,寇学文接到了第一笔订单:给华为做招牌。当时,华为厂房仅有800平方米,30多个工人,老板任正非亲自出来谈业务,寇学文报价11000元,两人经过半小时的讨价还价后,以9500元成交。

生意谈成了,但寇学文心里明白,他的设备根本做不了大招牌,敢接这笔订单,完全是因为他有好技术。没有机械,他们就手工喷涂;没有搬运设备,他们就自己扛货。在规定的时间内,寇学文交出了令华为满意的产品。(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之后,订单变多了,但由于实力弱,订单又杂又小。为了接到大订单,寇学文骑着自行车把深圳的模具加工厂都跑遍了,寻求商机。

1993年,听说老东家“皇冠”有一笔大订单要做,寇学文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主动找到当时的主管,请求把这笔订单给他做,但日资企业对于合作企业的资格审核一向严格,哪有情面可讲!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白白放弃,寇学文急中生智,终于想到了对策:跟大企业合作,产品仍自己生产。

订单如愿到手后,他就带着一帮人开始“玩命”地干。每天,寇学文就穿着短裤、光着脚在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一箱箱的货物,别人靠叉车搬运,他就请来两个大力士搬运,每天要吃几斤肉,吃得他“心痛”。

跟老东家合作了两年,每个月有10多万元的收入,这是寇学文第一次赚大钱。用积累的财富,寇学文租了更大的厂房,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不断打破场地、人员数量的门槛,规模越来越大,1995年6月创立了其正集团。

转型失败,他借来10万元“杀回”模具老本行

寇学文的成功来得太快,20岁出头的他已经完成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跨越,但人最怕的也是成功太早。1998年,寇学文陷入人生最低谷。

1996年到1998年,VCD红遍大江南北,寇学文借着这股潮流,赚了一大笔资金。

潮流来得快,走得急。1998年,VCD不再流行,寇学文失去了最大的合作商,其正集团面临转型。

当电子宠物开始流行时,寇学文跨行投资电子宠物市场,刚开始每天两百万元左右的盈利让他失去了判断。大胆的寇学文把所有的身家投进去,谁知,当产品生产出来时,价格从几百块下降到十多块,连买芯片都不够,400万台电子宠物让寇学文亏得血本无归。

这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成为寇学文人生中刻骨铭心的教训。他回到老家,停下自己冒险疾行的步伐,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钱没了,虽然心痛,但寇学文身上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还在。1999年,他从父亲那里借来10万元,再次奔赴深圳,重新回到创业大军中去。这一次,寇学文的目标很明确:踏踏实实做回老本行——模具。

重返模具行业,寇学文发现,在他转行电子宠物市场的那几年,曾经的合作伙伴其真公司飞速发展,但寇学文知道其真公司的总经理属于技术型人才,对跑业务一点也不在行。脑袋灵光的寇学文一下就想到了“借鸡下蛋”的办法。

怎么“借鸡下蛋”?

寇学文提出免费为他们跑业务,保证让他们各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让他们有接不完的订单,但寇学文有一个条件:其真公司做不完的订单,必须交给他做。

啥也不用出,就有接不完的订单,其真公司满心欢喜地接受了这份“双赢”的合作,还聘请寇学文担任副总经理。就这样,寇学文将拉到的大部分订单交给其真公司,自己则接一些小订单。他把赚到的钱都投入到设备上,没过几年就拥有了200多台设备。当有了足够的积累时,寇学文终止了与其真的合作,推广自己的公司,最终以口碑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寇学文说,2009年后的10年,他不再冒险,稳扎稳打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模具加工产业链,同时更加重视企业规范化、规模化建设,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做到了清晰顶层设计,明确落实步骤,努力实现企业的最优化发展。

如今,其正集团不仅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一流厂房,集团业务更是涉足工业地产、商业地产、金融等多领域并获得了良好发展。

立足川、深、港,面向世界,其正集团迅速成长为中国产品制造业具有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

感恩桑梓,他将产业延伸到了家乡

模具能够复制出一个个相同的产品,但做模具发家的寇学文的人生却难以复制。

不到30年时间,寇学文的企业从一个不到10人的小作坊,发展到拥有2400余人的多元化集团,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吃过的苦寇学文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初到异乡遭人排挤的经历,让寇学文对家乡的情感更加深厚。仅在深圳、惠州、东莞三地,其正集团就创举性地解决了大批川籍人员的就业问题。集团员工中,川籍员工所占的比例高达60%,在人员结构和经济形态复杂的广东,这是极其可贵的。

2012年11月30日,深圳市四川商会换届选举大会上,寇学文当选新任会长,在致辞中,他这样说道:“只有扎根深圳,才能更深更透地回望四川。”

担任会长后,寇学文诚信重义,整合多方资源,开辟多种渠道,把深圳市四川商会变成广大在深川籍企业谋发展、聚乡情的地方,同时积极促进川深两地经济投资和家乡建设。

2018年,寇学文组织深圳市四川商会的会员返乡投资考察,推动西部国际石材产业城落户前锋,填补了西部区域内尤其是西南区域没有大型石材产业城的市场空白,极大地支撑区域建设和经济提升,成为前锋区拉动经济、服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

目前,商会会员企业还在广安投资了枣山文旅小镇、前锋智能制造等多个项目,助推广安经济发展。

身在鹏城,心系家乡。寇学文表示,他将尽最大努力,引荐更多的优质企业,助力家乡制造业的发展。

□广安日报记者 陈玲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高红霞、罗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