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辽宁《党支部书记》

第一书记老郑

李刚

2019年08月14日16:01    来源:党支部书记

人都说组工干部,写写算算是内行,唠农家嗑、干农村活儿就是外行加外行了。但是,在老郑身上,却是又一番“景象”。郑晓军,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工会主席,2018年5月被选派到该县枸乃甸乡中心屯村任第一书记。五十出头的老郑打小在农村长大,他对农村的父老乡亲一直怀着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掏出真心解难题

作为第一书记,下村工作干什么,组织上自然有要求,但在老郑心里,还有他的“小九九”。抓党建促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前提是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想去做,只有把群众当成家人,他们才会接纳一个外来人,自己才能做好驻村工作。“村里的大事小情就是自己工作的方向,怕的是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所以,老郑到村工作,首先想的是真心实意与村民交朋友,为他们解难题。

王贵财是这个村的低保户,有着严重的智力残疾,多年来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没有穿过一双保暖的棉鞋。冬季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老郑到县里给他买了一套棉衣和棉鞋。王贵财穿上后,逢人就说:“这是老郑给买的……”

5月,正是筹备春耕生产的季节。老郑驻村后,首先想到的是做好“进农家院”的第一课。在他的工作日记中,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走访路线,贫困户、群众、党员……每家的情况和诉求清晰可见,最值得点赞的是最末的几页记录,是梳理后的工作计划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做完一个就打一个对号。

有一天,老郑听说87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党员朱生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很困难。他马上就同村书记刘强一起去探望朱生老人。老人见是两位书记来看望他,激动得落下了眼泪,握着老郑的手说:“真想不到,你刚到俺村就能来看我,真是人民群众的好干部、百姓的贴心人啊!”

干部下乡拿个本,好像有点“另类”,但老郑不这么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走访的多了,老百姓提的事就多,初来乍到,可不能把老百姓提的事忘了。”跟老郑交谈时,他流露出真想把工作干好的劲头。

村民徐维臣是村里的低保户,因腿患有骨结核,不能干重活,无收入来源,老郑就给他安排了轻体力活。年底徐维臣领到工资时说:“多亏老郑给我找点活干,要不过年还真没钱。”村里有位叫徐明义的人,本是一家供销社的职工,下岗失业多年,因没有交社保,劳动关系无法确定,社保不接收。徐明义找到老郑,老郑了解完情况就帮他跑县里各有关部门,办好了相关手续。

驻村一年多了,现在大伙都不把老郑当外人,喜欢和他谈生活,渐渐地他对村里的各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

扑下身子办实事

老郑驻中心屯村以后,看到村委会大院是原大金厂小学的老旧学校,院内路面坑洼不平,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便向县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政策支持。经多次协商,终于争取到资金,给村部院内铺设1100平方米的柏油路面。在近30天的施工过程中,他同工人们顶着烈日高温,一边干活,一边检查质量,汗水湿透了衣背,双手磨出血泡。扭秧歌活动在平坦的村部院里开展时,看到村民喜悦的笑容,老郑也由衷地笑了。

“到村工作,在村里是一个阵地,县以上各部门也是我主攻的一个阵地。”老郑总结道。每次回县里,他都要跑上几个部门汇报工作,求得支持与理解。村部取暖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到冬天,一些文体活动无法经常开展。在老郑的争取下,村部新建锅炉房65平方米,更换了取暖锅炉及室内基础设施。村民荆连贵的手臂受伤了,当时他老伴不在家,老郑就自掏腰包为他买药,还亲自去荆连贵家给他做饭,老荆感动地说:“老郑人真是太好了!”

抓产业促进脱贫攻坚是选派工作的重头戏,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郑,总能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在走访了解全村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后,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对策、找门路,因户施策定出个体脱贫措施。2018年,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银行的惠农贷款,每户以5万元的贷款资金入股本村强强肉鸡养殖场,年末养殖场每年给每户贫困户分红2727元。2019年6月,老郑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北京玲兰花卉种植场投资300万元,新上花卉大棚20个,老百姓又有了新的致富项目。

7月1日,正值党的98岁生日,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在村里新修建的120平方米的党建长廊重温了入党誓词。老郑还现场给党员上了一堂“互动式”党课,在回顾“初心”中,激发党员争做“领头雁”的使命担当。 

《党支部书记》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闫妍)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