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最美奋斗者

在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讲解18年,听众累计超过25万人次

王学广:坚守“红色课堂” 传扬“红色故事”

2019年08月01日11:17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王学广:坚守“红色课堂”传扬“红色故事”

■ 见习记者 张文君 本报记者 袁宇

特约记者 司玉

“母瑞山有个青龙潭,也叫红军潭。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生活、战斗,哪怕是在数倍敌人的围攻下也没有人屈服。”7月26日,在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一场关于红军潭的“红色故事会”开讲了。故事的主讲人是满脸皱纹、双鬓花白的81岁老人王学广。

王学广是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也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从2001年至今,老人已在纪念园讲解了18年的红色故事,将红色的火种点燃在每一个听众心中。

“第一次了解母瑞山革命斗争史的时候,就被那些革命烈士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王学广说。1991年,他作为中瑞农场工会主席,开始筹建场史馆。正是这次筹建工作,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种子。

为筹建中瑞农场场史馆,王学广翻山越岭踏访,寻访当年和红军并肩战斗的老人。他见到了曾给王文明送过信、多次见过冯白驹的李明达老人等,深入了解了那段艰苦卓绝的琼崖革命岁月,听到了许多感人泪下的故事。

截至目前,王学广累计讲解母瑞山红色故事3900多场,听众达25万多人次,最多一天讲解16场。他还多次受邀到海口、三亚、定安、文昌、琼海、屯昌、澄迈等市县党政机关和大中小学校为党员和青少年学生讲课。

“红色故事,最重要的是真。”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18年里,王学广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样讲好红色故事,把革命战士身上的品质展示出来。他说:“不光要真,还要讲好讲活,让大家爱听。”

王学广初到纪念园,便发现原有解说词不仅刻板陈腐,有许多人物和事件指代不明,甚至有缺漏之处。

“不能让先人蒙羞呀!”为此,王学广找来《红旗不倒》《琼崖革命斗争史》等一批革命书籍反复阅读,记下大量笔记。书中叙述不清的,他就进行走访,一一验证记录。

为了讲活红色故事,王学广到当年红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切身体验,加深感受。最终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写出4000多字的演讲稿。同时,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受众,王学广还多次修改,完成了3个不同版本的讲解稿,分别可以讲60分钟、45分钟、30分钟。

尽管已经81岁,王学广仍然坚守在讲解一线。“我对母瑞山有深深的眷恋,母瑞山是两次保存琼崖革命火种的地方,当年革命先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开展抗战。我现在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我想我是可以坚持下去的。”王学广老人说到这的时候,眼神之中带着一份坚定。

王学广在自己的讲解生涯中,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母瑞山精神,“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学广说。

在“七一”红色旅游高峰期,王学广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解16场,忙碌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我儿子有时劝我,让我回家享福。但是,让更多人了解母瑞山精神就是我的愿望,所以我坚持给大家讲。”王学广说。

2016年3月,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进行扩建,拥有3个主区,中间是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的展馆,两边是教学楼和办公接待楼,纪念园的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现在纪念园的条件变好了,展馆里有了视频设备,讲解室里有了空调、投影机和麦克风,能更直观地给参观者展示当年的情形。”王学广说,有了好条件,更要承担起讲好革命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重任。

王学广说,他现在正在有针对性地培养新人,“园中现有3名讲解员,把他们培养起来了,我才能放心。”

(本报定城7月31日电)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相关专题
· 最美奋斗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