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最美支边人物”先进事迹

高原绽放“格桑花”

湖北文理学院团队获评中宣部“最美支边人物”

2019年07月23日09:27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高原绽放“格桑花”

7月22日,中央宣传部发布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先进事迹,名单中唯一的集体——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引人注目。

格桑花,生长在青藏高原,是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情感;“格桑花”支教队,“生长”在位于襄阳的湖北文理学院,他们在学校是学生,到西藏是老师。

2014年,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首次赴西藏山南琼结县中学志愿支教。6年来,共有8批37人次赴藏,每批队员在藏工作半年,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汉藏民族团结。今年4月,他们曾当选2018年“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襄阳学生支教琼结

“短短4个月的支教,将成为我一生难忘的回忆。”7月16日,刚从琼结县回来的“格桑花”第八批支教队员黄灯麾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今年上半年,湖北文理学院大三学生黄灯麾加入了这个团队。

“之前以为那里很落后,去了才发现,硬件都还不错,但人才紧缺。”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的黄灯麾,先后成为了学校的生物老师和语文老师,受到孩子们欢迎。

2014年,当时还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山南市琼结县急需援藏教师。琼结由襄阳对口支援,位于襄阳的湖北文理学院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请缨,组建“格桑花”支教团队赴藏支教,在琼结县开展对口支教工作。

负责“格桑花”支教团队组织工作的校团委书记王瑶珺介绍,学院有着严格的选拔程序,近两年还增加了笔试、公开课等环节。

门槛越来越高,但同学们的支教热情高涨。第九批支教队员宋范坤去年就报名了,但因为公开课讲得不够好,没有入选。今年他再度报名,终于得偿所愿。

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从海拔不到100米的襄阳隆中,到海拔3900米的琼结县,支教队员面临高原反应的严重考验。

但几年来,这些在父母眼中还是“宝宝”的大学生,没有叫苦叫累,更没人打退堂鼓。

第七批援藏队员杨壮壮给记者讲述了“半截玉米”的故事。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午,学生顿珠找到他,说自己头上在流水。杨壮壮一看,顿珠头上长了个大脓包,虽然敷了药,但明显几天都没有换药,脓包里的脓水顺着额头流到了脸上。杨壮壮二话不说就带着顿珠去了县医院,当时正是午休时间,没找到医生,杨壮壮又带着孩子找到急诊室,请医生给顿珠清洗创口、换药、包扎。“回来时,他一路抓着我的手,亲热得不得了。”

一周后的晚上,顿珠敲开了杨壮壮的门,“老师,我有个好东西给你吃。”杨壮壮一看,原来是半截玉米,“这个瞬间让我记忆犹新,那不是玉米,是孩子水晶一般纯净的心。”

他们还在音乐、绘画、体育运动、科学实践等课程中,给孩子们展示了不一样的世界。琼结中学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成立了科创社,多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在对学生益西多吉进行家访时,70多岁的奶奶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我,拉着我的手对我感谢不已,这是对我们支教最大的肯定。”杨壮壮说。

从援藏到投身西藏

吴顺喜是湖北文理学院的名人。采访中,各位支教队员都提到这位“吴队长”。

参加了第二、三批“格桑花”支教的队员吴顺喜,如今已是琼结县琼结镇仲堆社区第一书记。

“西藏的天很蓝。在这里,我思索青春,我挥洒热情,我或许会感到疲惫,但从未想过放弃。”这是吴顺喜在2015年进藏一个月后,生日当天写下的文字。

从首批“格桑花”支教团队返校起,该校就多次召开“格桑花”支教专题分享报告会,每次都是座无虚席。

学校还以“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动为核心引领,打造了“格桑花之家”展馆阵地和“格桑花周末志愿服务”等衍生品牌,培育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民族团结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去,为“藏汉一家亲”“藏鄂一家亲”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目前,支教队员中已有6人毕业后返藏工作,立志投身西藏建设。受到支教精神感召,湖北文理学院已有34名毕业生进藏就业创业。(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龚丽丽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