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强基础 方能谋长远——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的“功与谋”

2019年07月09日11:07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强基础 方能谋长远

“我们彝州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决心,紧盯重点难点,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脱贫攻坚往深处做,往实里抓。”近日,记者在地处乌蒙山区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采访时,听到州委书记杨斌的一席铿锵话语。

记者发现,在杨斌的多次讲话中,成绩与经验往往一笔带过,大量篇幅讲问题、不足与工作部署。他经常谈到的突出问题:一是还未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都是“困中之困、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个体贫困与区域性贫困交织,素质型贫困与条件型贫困叠加;二是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巩固提升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那么,楚雄州脱贫攻坚的成绩单怎样呢?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4.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5万人,贫困行政村从644个减少到188个,贫困发生率从12.25%下降到2.5%;2017、2018连续两年综合绩效考核排名云南全省16个州市第一名;在2018年云南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楚雄州分列全省第二和第四名。

2017年,楚雄州牟定县、姚安县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姚安县群众满意度测评名列全省第一。2018年,双柏、南华、大姚、永仁4个贫困县顺利摘帽,实现了零漏评和零错退,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33个贫困县前列。目前,只有深度贫困的武定县尚未摘掉穷帽。

穿走在楚雄州起伏褶皱的高山深谷间,颇能感受到其脱贫攻坚之不易。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东部的乌蒙山、西南的哀牢山、西北的百草岭,形成三山鼎立之势。金沙江、红河两大水系江河沿岸的平坝及盆地所占面积不到10%,呈现“九分山水一分坝”的地貌特征。

摘掉穷帽,只是阶段性胜利。楚雄州上上下下以“在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功”的工作态度,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将眼前的事功与长远的谋略,通盘考虑,力图打牢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与长期发展的基础。

破基础设施瓶颈

早在170万年前,作为人类发祥地之一,生活在楚雄州境内金沙江流域的元谋人,就已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并掌握了用火技术。距今4000年以前,以元谋大墩子和永仁菜园子为代表,楚雄州境各地已先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然而历经沧海桑田,依山傍水而居的彝族、傈僳族等民族兄弟,始终无法摆脱自然生存环境的制约,被称作“直过民族”。

经济基础差,首先差在自然生存条件,山高、坡陡、箐深、缺水、缺地等;其次差在人的素质,全州总人口274.8万,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其中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96.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6.4%。

散布在深山里的贫困村落,块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生产力要素构成中,块块都是短板。新时代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下决心铺路架桥、打通水电路,补齐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和弱项,是必闯的一道关。

武定县发窝乡党委书记周永许告诉记者,全乡1万多人口,群众饮用水主要依靠山泉水,种地更是缺水。由于境内没有骨干水源工程,部分村组水源一到旱季难以保障。各级财政扶贫资金计划拿出2.1亿元,修建引水渠和水库等骨干水利设施。“一大笔投资非常值得,覆盖面、受益面广,能管长远。”周永许说。

过去3年,武定县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8亿元,超过全县前30年扶贫资金投入的总和;硬化农村公路2708公里,全县建制村公路100%全部硬化,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达99%、村组道路硬率达90%、村间道路硬化率达95%;完成饮水安全建设工程685件,有效保障了12.3万人的安全饮水。

针对那些“一山分四季,谷坡两重天”,交通、饮水设施无法到达的深山区,不得不采取易地扶贫搬迁办法。2016-2018年,全州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万户、5万多人。建设城镇安置点143个、安置34599人,占总搬迁人口的67.74%,其中特色小集镇集中点129个、安置23899人。

元谋县甘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把搬迁群众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搬迁至坝区农业产业园区,突出傈僳族民居特色,打造元谋僳僳族第一村寨,既建设了新集镇又发展了傈僳族文化旅游业。南华县雨露乡集镇安置点,依托白族民族文化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既彰显了白族民居特色,又较好地解决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

补产业发展短板

“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就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不等人,我们要进一步聚焦这些突出问题,全面排查、精准发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确保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在武定县发窝乡发窝村委会左梁子村民小组,正在调研中药材产业种植的楚雄州州长迟中华说。

楚雄州创新实施“规划引领全覆盖、项目资金扶持全覆盖、主体带动全覆盖、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四个全覆盖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原则,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稳粮、强畜、促特、兴果、融合”的思路,以近期抓粮、烟、菜、畜,中期抓特色经作与林果,常态化抓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精准选择有市场、效益好、覆盖广、带动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攥紧拳头培强做大。

武定县已衣镇罗能村,金沙江畔一个少数民族村落。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文南海,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儿跑出老远,又停下来向后张望。他兴奋地带着记者,去看河谷坡地上种植的构树,一共有3000多亩。他说:“浙江老板投资的这个项目,从2016年搞起来,构树叶子每年收获三四茬,像割韭菜一样。去年,另一家企业投资养猪1000多头,拿构树叶来喂猪,大肥猪长得毛光水滑。就地形成一条产业链,效益好得很。”当地老百姓靠土地出租和务工,收入也不菲。

古铜肤色与身板结实的傣族汉子文南海,不承认罗能村是贫困村,全村686户家家种芒果,有800多人在外务工,家里家外能赚钱。他承认“这里生存条件还是艰苦”,正在动员部分村民易地搬迁,“搬出去一部分,留下来的可以更好改善。”

构树产业对土质环境要求不高,作为扶贫新项目在武定县落了地。到2018年,已有8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到构树产业扶贫行列,共带动500多农户发展构树种植,规模化种植构树6000亩,全县构树种植、饲料加工、畜禽养殖配套衔接产业化已经全面启动,实现了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种植阶段迈进。

种庄稼,可以种一茬收一季。发展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短期困难要解决,长期规划设计更不可少。

双柏县把产业扶贫摆在“五个一批”之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扶贫产业合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模式。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达84%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确定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加工与消费品制造四大重点产业和12个重点扶贫产业,扎实推进基础配套、项目支撑、精准招商、基金扶持、龙头引领、品牌培育六大工程实施。

在楚雄州有一种共识,扶贫产业能否长效、牢靠不牢靠,关键在于建机制。楚雄州采取“23496”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普遍推行“双绑”模式,即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绑定发展,以及“产业+村‘两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绑定模式。在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以入股分红、订单、电子商务、打工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州共有49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9万户、30.05万贫困人口发展扶贫产业,主体带动覆盖率达到100%。

立足资源优势,选定扶贫产业,建立联结机制,长短效益兼顾,才能真正兴产业、摘穷帽,楚雄州的农村产业路子彰显“功与谋”。

树党建旗帜引领

楚雄州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采取项目化推进方式,组织实施农村党建全面升级,着力在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党建脱贫“双推进”“双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组织覆盖质量、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楚雄州委副书记李明说:“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好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当好总指挥,聚焦考核评估指标,查漏项、补短板、固底板;驻村扶贫工作队坚守一线,吃住在村、当好先锋;开好党员会、贫困户会议、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四会’,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每一个环节都抓住抓牢。”

在楚雄采访期间,经常听到“十万大军抓扶贫”的说法。楚雄州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安升给出了权威解读:全州12636个基层党组织和103个乡镇8240名干部职工,1100个村(社区)3558名干部,14892个村(居)民小组17434名干部,40215名农村50岁以下在家党员,31017名机关事业单位挂包干部,2768名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组成“十万扶贫大军”。

“十万大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与责任明确定位。楚雄州有一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12345”工作法,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强组织、聚力量,选干部、育人才,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什么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呢?因为建设好基层党组织队伍,才能打牢基础、管长远。”楚雄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士金说。

记者赶到武定县茶甸镇老木坝村采访时,村委会大门敞开,空无一人。旁边的村民说,附近山上出现小股山火,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上山打火去了”。老木坝村,曾是云南省委组织部的驻村扶贫联系点,党组织建设过硬,干群素质较高,在产业发展上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上山打火”见证基层干部的辛苦,也是见证素质的时刻。

南华县五街镇通过“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镇建立产业党支部39个、党员892名,实行每个行政村一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每个自然村一支工作队指导督促,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名干部挂包。制定28个村组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野生菌、核桃、洋芋、萝卜和畜牧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以来,全镇脱贫户没有一户出现返贫情况。

楚雄州纪委监委紧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和作风保障。制定实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关于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深化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对党员干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十个方面问题进行拉网式大排查。

2018年,全州共排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798件、移交839件,立案查处107件,处理159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14人。分41批对125件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有了党建旗帜引领,楚雄州才能以坚决的政治态度、坚定的工作信心、坚强的统筹保障,确保深度贫困县武定县脱贫摘帽,圆满实现2019年整州脱贫及长期发展目标。(记者 余向东 左旭东)

(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