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

争当“千年大计”的改革先锋——对话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二级业务主办逯向明

郭 东 原付川

2019年07月05日08:22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争当“千年大计”的改革先锋

逯向明在工作中。 通讯员 刘向阳摄

6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上,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二级业务主办逯向明当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我就是雄安新区最平凡的一员,像我这样的人在新区还有很多,能够有幸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倍感荣幸。”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逯向明一再表示,多说说大伙儿。

别看岁数不大,1986年出生的逯向明却履历丰富,在平凡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900多个日子里,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兢兢业业,勤勉工作。经手的两万多个文件,无一差错;参与起草的《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目录(暂行)》,为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没有漏过一个件

记者:雄安新区的工作头绪多、节奏快、内容庞杂。作为改发局办公室的负责人,您是如何做到既要高效地处理公文收发、督办落实等工作,还要做好服务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逯向明:我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确保零差错。在同事、朋友眼里,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为了保证工作不漏项,在我的电脑桌面上,始终有一个“工作流水账”的文档,里面记录着需要处理的公务,一天少则二三十条,多的时候上百条。

这是今年3月的情况,仅一个月就记录1400多条。平均每天要接200多个电话,事情一个接着一个,我这样记录是为了提醒自己,时刻做到忙而不乱。

雄安新区在行政管理架构上大胆创新,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综合设置改发局、党政办等7个内设机构。作为“一个部门管经济”的改发局,任务极其繁重。

两年多来,新区改发局80%以上的有编号文件都经我手,总数超过2万件。没有漏过一个件,没有出现过一个重大差错。

如果把工作比喻成一场足球赛,我就是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每一项办公室的公务工作都是球场上飞来的球,漏项就是丢球,就是没能守住自己的球门。

我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当好守门员,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实现了工作零差错。2017年至2018年,改发局办公室分别收到各类文件5700余件和8000余件,涉密文件比例超过60%,全部登记归档且无一漏办;办理反馈征求意见稿、督查督办文件、提案810余件,全部按时完成;协调保障会议1150余场,无一差错。

面对急难险重从不退缩,关键时刻敢担当

记者:在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和您一样的雄安新区建设者,一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您是如何创造性地工作的?

逯向明:面对急难险重从不退缩,关键时刻敢担当。作为第一批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工作人员,我始终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初心,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2017年2月,我还在省发改委工作时,被相关部门秘密抽调,开始参与雄安新区筹建工作。当年12月,我成为首批调入雄安新区的优秀干部之一。

经历的多了,我工作起来举重若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总能冷静妥善处置。

去年11月26日,周六,由于孩子生病,忙完当天工作,晚上11点多赶到保定市区的家里。次日凌晨2点,我接到电话,要求6点前提交一份雄安新区与其他单位签署战略协议情况。

不忍心打搅熟睡的妻儿,给爱人留下一张纸条,我开车匆匆往新区赶。不巧的是,当晚有大雾,上不了高速,只好走下道。

出发前,我电话联系新区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凌晨3点,我赶到了新区办公室,此时相关部门的材料已陆续传来。我立即开展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这个紧急任务。

新区设立伊始,我与新区协同组(改革发展局前身)同事连续奋战50小时,撰写《关于对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情况报告》,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出向部分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央企、金融机构等推介雄安新区。

去年2月28日,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活动现场总指挥,我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筹备京雄城际铁路开工仪式,协调国家有关部委、京冀两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等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受到各方的高度评价。

敢于大胆改革创新,努力创造“雄安质量”

记者:在雄安新区工作,不是做常规的事就行,应该“想干创新的事、能干创新的事”。您是如何创新性工作的?

逯向明: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座右铭。只有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发起挑战,才能够达到最远的目标。

新区设立后的3个月内,在我的协调对接下,新区与110余家大型央企、高端高新企业对接座谈。其中,一批企业向新区提出了设立分支机构,深度参与新区规划建设的强烈意愿。

新区设立之初,由于实行严格管控,包括产业准入管控和企业注册管控。2017年7月,新区管委会在综合考虑后,决定有序放开企业入驻。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放开,哪些企业优先入驻,却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我认真梳理研究每一个到访雄安新区的企业,围绕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未来产业的总体方向,经过比选、走访座谈,3次上新区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讨论,提出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在内的48家拟入驻新区的企业名单。

随后,我又5次到保定工商局、11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协商会,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历经近1个月的摸索,提出新区初期工商注册办法和首批获批入驻新区企业名单。

2017年9月,雄安新区首个国有企业和首个民营企业注册成功——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和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拿着这两张营业执照,我与这两家企业工作人员激动地击掌。

首批企业入驻新区之后,我又对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参与起草《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目录(暂行)》。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获得批复后,我和同事对照规划纲要,对产业准入目录进行修改完善,并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出台了《关于雄安新区产业准入和注册登记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为雄安新区产业政策研究和企业注册提供了依据,吸引更多高端高新产业入驻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今年4月1日,2630余家企业在新区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

(责编:王珂园、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