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代先锋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2019年05月21日16:37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霞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2015年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弹药箱,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18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 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云南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你退后,让我来!”是时代的召唤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这一个个时代强音,不仅时时刻刻激励着每一位军人砥砺前行,也成为了杜富国成为军人以来的信条。

“爸,我报名参加了扫雷队!”

“危险不哟?”

“危险肯定是有的,但是雷总要有人扫。”

第一次得知儿子要去扫雷,杜俊心里虽然担心,却仍然表示支持:“你的事情你自己规划。”

但扫雷到底有多危险?其实杜俊心里也没底。

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的大幕拉开以来,400余名官兵挺进南疆雷场,辗转在6个县70余平方公里的雷场,清除113块共计57.6平方公里的雷区,排除地雷和各类爆炸物19.82万枚。

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每一个排雷战士在用血肉践行入伍誓言,用生命书写时代符号。

入伍8年,杜富国先后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荣获多次嘉奖,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还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

一项项荣誉背后,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痛楚。

在扫雷队里,负伤是常事,顺利走出雷场就算捡到一条命。

五班班长刘贵涛冒着近40度的高温,忍着蚂蟥叮咬,小心翼翼拆除一枚诡雷,抖落身上的吸血蚂蟥,旁边的战友惊呼:“小心,有地雷!”刘贵涛一看,他站立的地方,脚边就是一枚地雷;

战士们搜到几枚地雷,几经努力,地雷的起爆管始终取不出来。原队长龙泉让战士们退后,自己单独拆除。在拆最后一枚地雷时,龙泉的左手食指被铁片划破,依然眼睛不眨,照常作业。事后军医为他包扎,伤口深可见骨……

“明知扫雷有危险,为何还要来扫雷?”杜富国负伤的消息传出后,扫雷队的神秘面纱也慢慢被揭开,这份高危的职业在收获敬佩的同时也带出疑问。

面对问题,寥寥数字,回应有力:人民有要求,统帅有号令,战士有行动。

时代的召唤,是他们前行的唯一航向。

正如杜富国说的那样,“来到解放军这个光荣集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我感到,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

“你退后,让我来!”成为一切思考的答案。

天眼时评

发扬“让我来”的英雄主义精神

伍少安

扫雷英雄杜富国的特殊军礼,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任务当头他冲锋在前,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生死一线他舍身相挡。“你退后,让我来”的铿锵话语,充分体现了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向着梦想奋力前行。

新时代呼唤大担当。担当的大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都需要大力发扬“你退后,让我来”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就不会视探索尝试为畏途,就不会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就能够干成事并真正获得人生快乐与实现人生价值。

当前,全省贫困县退出还剩一半任务,一些突出问题还不容忽视,农村产业革命需要下大气力深入推进。这需要我们学习杜富国英雄事迹,苦干实干、顽强斗争,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决胜之年全面胜利。

贵州大地精彩纷呈,贵州儿女英雄辈出,在各行各业和省内、省外都不断涌现出先进人物,杜富国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只要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发扬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和艰苦工作环境中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编:周洪业、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