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黑龙江《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十载三重门

唐剑

2019年04月03日13:11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门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换个思路来看,人生的过程,不就是从一扇门走向另一扇门吗?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在一扇门之内、另一扇门之外,当我们走出这扇门、走进那扇门,开始登堂入室,期间的过程就是所谓成熟。路上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但有时又会遗忘很多东西。有时走过无数扇门之后,又会发现最宝贵的东西被我们遗忘在了出发点。

走出“校门”

2008年,我走上远教工作岗位,开始接触党建专题片。老实说,虽然已经走出校门,但我当时的思维和眼界还停留在校门里面。要走出一扇门,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工作是面向社会的,但思维和观念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课本上学来的东西,其实是徒有把式、缺乏历练。尤其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课本,和现实还是有些差距,若真的把它完全带入到实践中,那就进了“沟”里。我最开始就进了“沟”里——信心满满、心比天高、夸夸其谈,做出来的片子理念停留在上个世纪,自己还觉得挺不错。

我制作了几部人物片,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不惜“超常”发挥,生造出一些主人公为大家不顾小家的桥段。直到有一次,我把做好的片子给主人公看,他看完面无表情,扭头问我:“我咋觉得,您拍的不是我呢?”我尴尬万分。他接着又问:“您采访我时,我说过这些话吗?”直到这时,我的所谓创作理念轰然崩塌。我才领悟到,做片子要讲故事是不错,但讲故事的原则却是尊重现实、尊重人物、尊重创作。这就是我走出的第一道门槛。

找到“窍门”

我常常陷入沉思,我们党建片该怎么拍呢,党员的故事又要怎么说呢?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上级远教部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电视片制作培训班。在这里,我深受冲击,收获巨大。老师们用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一个个先进的观念、一条条实用的技巧,刷新着我的创作理念,也解答了我的疑惑。过去做片子,我一直没有深入调研、了解人物,仅仅凭借案头材料就开始拍摄,所以故事讲得不好。另外,以往的创作,我对主角缺乏一个平视的角度,人为地拔高和神化了主角,让主角不食人间烟火,塑造出来的人物没有血肉。通过学习,我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要想拍好党建专题片,必须讲好故事、讲好初心。

从那以后,我开始摆脱案头材料束缚,在实际采访中用自己的眼睛寻找属于自己的角度。在拍摄林业站站长赖仕达时,我就是通过采访了解到,有一位赖仕达帮助过的农户年年重阳节都会请他来自己家里吃饭,从而以邀约赴请为情节切入点设计了双线叙事的策划方案,通过赖仕达在赴约路上的讲述、农户在等待过程中的讲述,构架起了一个丰满的故事。这个片子拍完,我觉得自己算是真正开窍了。

求索“心门”

近年来,随着硬件设备不断升级,我也一度走入创作的误区,片面追求画面的华丽酷炫,忽略了内容的充实严谨,看起来很美,实际空洞乏味。

2015年,我开始拍摄药监局干部李谢明。李谢明被下派到边远山村寨脚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原本任期只有一年,但是由于群众舍不得他走,年年挽留,他本人也觉得似乎总有事情没做完,不忍心走,结果这一任就长达五年。为什么李谢明在寨脚村一干就是五年呢?说来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初心。当人始终怀着一颗初心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急躁不耐烦,就不会常有自满而力尽,就会始终如一迈步向前。这是我从李谢明身上学到的道理,以此对照自身,就发现了因行路匆匆而遗落在路上的初心。有一种初心我刚出校门时本是有的,如今却已不见,那就是饱满的创造欲;蓦然回首,如今我又将它拾起。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平桂区远程办)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