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陈科

2019年03月28日13:07    来源:刊授党校

7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70年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踏上了“赶考”之路。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上空冉冉升起。经历了近代以来100多年苦难斗争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开始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70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这个时间段内,创造着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填写了一张张成绩优异的“答卷”。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

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起步,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前进。改革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正在日益接近。

194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不足百元和不足50元,而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从1953年到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增长了171倍,从经济落后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严重短缺,许多工业品都不能制造。而现在,我国形成了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兴服务业蓬勃壮大,钢铁、水泥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逐步跃居世界第一,劳动生产率、能源利用率也得到稳步提高。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经济陷于停滞的农业和手工业国家,逐步成长为制造大国,并正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而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9.58%。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进程已经启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的地区战略正在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你追我赶,方兴未艾。

70年中,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6.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至2018年的6.8‰……这不仅使中国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而且为人类战胜贫困、为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实例。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生活步入法治化的轨道。195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这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进立法、司法改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行已经走上法治化轨道。依法执政成为党的基本主张,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遵循。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进程加速,到2010年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谋划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大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和显著内容,中国开启了整体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

文化建设繁荣发展。70年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几乎一无所有向丰富多彩转变。人民的文化生活从严重匮乏向比较丰富转变。政治文化从传统的专制文化向民主法治文化转变,民主、法治已经构成政治文化的主旋律。社会文化从落后的封建文化、半殖民地文化转向了以公平正义为主旋律的现代文化。经济文化从过去追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转变为以效率、创新为主旋律的市场经济文化。道德文化从传统的三纲五常为主体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开明、包容的新型道德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人急于摆脱贫穷落后,对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考虑不周、重视不够。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此启航。1983年至1999年,“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水土保持”“节约资源”相继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1979年,我国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标志着国家的环境保护迈上法制轨道。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先后颁布30多项法律法规,涉及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国民经济领域,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框架。建设“三北”防护林,治理京津风沙源,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对120万平方公里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施封禁保护。“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已经由亿万人民的美好期待,跃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化为各行各业的实际行动。

建设强大的国防。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统一,捍卫人民利益,中国军民毅然亮剑。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果断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人民子弟兵挺进大西南,平定叛乱、稳定中印边界。这几记重拳,打出了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七八十年代,边境自卫作战、南海海域维权作战,为国家安全再添保障。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驻香港、澳门部队接收两地防务,洗刷百年屈辱;中国军民的海上维权行动,成果显著;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一次又一次抢险救灾、一批又一批的护侨行动,让人民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美呈现。随着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陆军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健全的强大军队。国防科技创新和先进军事装备硕果累累。“两弹一星”发射成功,军事信息系统、战略战术导弹、核潜艇、航空母舰先后列装,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享誉世界,歼-20、歼-31、运-20、先进无人机、新型先进舰艇陆续问世,为建设现代国防,实现强军梦,提供了坚实支撑。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坚定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于1997年、1999年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基础,为中国和其他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开辟了广阔道路。从此,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揭开了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崭新篇章。1953年12月,中国、印度两国在北京举行谈判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处理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入人心,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载入史册。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决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大潮,在40年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所公认。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7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回望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说过“进京赶考”。对于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好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7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虽然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考试”仍在继续,一张张“考卷”还需要我们书写答案,继续“赶考”的严峻考验还在我们面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实现13亿多人共同富裕任重道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