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黑龙江《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寻拍兴安岭上红——党建专题片《兴安首府党旗红》拍摄小记

刘琳琳

2019年02月25日13:09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在巍峨广袤的大兴安岭上,无边的树海在高寒气候下经霜历雪,终能争得来年的春光;尤其是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土壤的樟子松,傲骨铮铮,风姿不改,一年四季都用永恒的绿色装点着大岭。作为大兴安岭行署所在地的加格达奇,在鄂伦春语中意为樟子松生长的地方。而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共产党员们,正如一棵棵樟子松傲然屹立。在加格达奇区,有一个响亮的党建品牌——“我是共产党员”。为了将这一品牌的故事在荧屏上讲述出来,我开启了难忘的拍摄之旅……

“不打招呼”的采访

此次拍摄涉及到全区20个党委163个党支部,怎样才能拍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真正的风采?我们商量了一番,初步定下了一个原则:“不事先打招呼”,原生态拍摄,以求用真实来感人。

第一个拍摄对象是优秀党员陈齐光。我们并没有联系他的所在单位,也没通知他本人,就顶着小雨,在他负责的片区里寻找起来。终于在某小区里,远远就看到了一伙身披雨衣、脚穿水靴,正在抢修下水管道的工人。陈齐光一定身在其中。

走得越近,刺鼻的味道越是明显。看到这真实的场面,我们抓紧把机器架上,没打一声招呼,就这样默默地用长镜头特写来记录他们的工作过程。一锹锹的泥水、一勺勺的垃圾、一滴滴的汗水……每一个“草根演员”的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交流,一边采访。镜头里的陈齐光说:“下水主管道疏通是个良心活,少通一米没人知道,少挖一勺也没人看得出来。但我们凭的是良心。我们苦点、累点没什么,关键是群众能少遭罪,集体财产能少损失。”一席质朴的话,道明了他的辛苦奉献。他奔波在加格达奇区的大街小巷,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无论哪里有下水管道的故障,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排查故障,用优质服务和真诚奉献回报社会,彰显着“我是共产党员”的品牌形象。

在接下来的拍摄里,我们还是坚持“不打招呼”。这种没有“摆布”的拍摄,恰恰是对这些优秀党员的最真实再现。这个“不打招呼”,实际上就是不做润色、不搞花样、不走形式,特别出效果。

将事迹摆在生活中

拍摄优秀党员,当然要介绍他们的事迹。传统做法总是用中景同期声画面来自述,我们觉得这样未免有些枯燥,想真正打动人心,还是让事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这样才显得烟火气浓。

我们要拍摄的高丹是名老党员了,他退休后不褪色,担任了阳光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依然同在岗时一样,继续为群众服务。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特别合适的拍摄时机——当天晚上小区准备搞“百年梦想”猜灯谜大型文艺演出,我们特意在下午去拍高丹是如何布置会场的,好将他忙碌的身影收入镜头。

走进小区广场,远远就见高丹正满头大汗地蹲在地上,一丝不苟地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关知识的谜面布置在彩灯上。汗水从脸上一滴滴滑落,而他只专注于手上的工作。此情此景,促使我们赶紧架起摄像机。旁边有位大妈看到我们拍摄高丹,忍不住夸道:“这高丹,都退休的人了,还天天穿梭在小区里,给大伙解决问题,真是……”说到这她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当然,这位大妈的画面我们也没放过,觉得这是“最生动的同期”。

夜幕渐渐降临,演出开始了,我们的摄像机依旧对准高丹,拍下了他跑前忙后地张罗会场,拍下了他认真倾听群众建议,拍下了他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整个广场宛如欢乐的海洋,而高丹就是那朵最激情的浪花。

让场景来感人

专题片要拍出情感,手法还是很多的,可以用细节表现,可以用特写镜头,还可以用配乐……我们则另辟蹊径,准备用场景来表现情感——通过浓烈的现场气氛,来营造出浓烈的情感。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拍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曙光社区,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宣誓冲击着在场党员的心。85岁的老党员李维德看到我们,激动地说:“本以为自己年纪大了,没精力奉献了。可党组织没有忘记我,在我85岁生日的时候,给我过了一次特殊的生日会,让我这一生都难忘啊!”老党员们仿佛重新焕发了青春,这样的场景自然是无比感人。

随后,我们与社区党工委书记王颖交谈时了解到,像今天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偶然为之,早已经是一种常态——每个月的第二个周五是曙光社区党委的主题党日,“七个一”早已深入人心: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集中一次学习、提出一条建议、集体过一次生日、献上一场文艺演出、送上一份礼物、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唤醒了党员热情、强化了党性观念。这更验证了我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活动现场的热闹景象,不仅是渲染情感的手段,更成了对主题内容的一次升华。

通过场景来“煽情”,片中还有更多的应用。如曙光社区党工委与加格达奇海尔专卖店共同组建了“海尔蓝”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敦促了企业党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了让这一事迹能引起观众共鸣,我们同样是“用场景”:在社区居民李炳升、韩秀凤夫妇家中,我们拍到了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在忙碌,年轻人帮着打扫卫生,老党员和夫妇俩聊天,老两口的真挚笑容让整个场面十分温馨,也愈加动情。

群像的力量

随着拍摄深入,我们觉得,想要真实反映加格达奇优秀党员的风采,必须还要拍好“群像”。于是在拍摄的最后,我们来到了加格达奇区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凤坤向我们介绍,老年大学党支部十分重视学员党员的组织生活,成立了八个临时党小组,增进了老党员的凝聚力。看来这个群体应该很有“拍头”。

我们先是来到了古筝教室。教室里老党员们正兴高采烈地弹奏乐曲。下课了,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都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党章,一边看一边交流起体会来。这个细节很不错,我们赶紧拍了下来。随后,我们又跟着老党员们去光明养老院慰问。面对着养老院的老人,老党员们一曲《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唱得是热血澎湃,仿佛让人重新回到了那个创造大兴安岭精神的奋进岁月。献爱心、送温暖,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老党员们不仅走进养老院,还走进了小学校,大手拉起了小手,将爱与奉献精神传承给了下一代。这些画面我们都视为珍宝,一一拍摄并留存了下来。我至今还记着一个场景:当我问老党员们在老年大学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大家感慨道:“在这里,我们倍感党的关怀和爱护,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真的是夕阳无限好、晚霞别样红啊。

拍摄最终全部收工了。我觉得,对每名党员的拍摄,都是一次心灵的教育;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值得我去拍摄,更值得我去学习。兴安岭上红旗展,红旗下聚集的,是冲在时代前列的党组织和党员;就是这一个个党组织、一名名党员,在诠释着“我是共产党员”,让党旗更加鲜亮。“我是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党建品牌,更是一声大爱誓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委组织部)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