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领会延安精神,11月12日一早,水利部党校第47期班延安现场教学组全体学员顶着陕北凛冽的寒风,赶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现场学习。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铜像群和以宝塔山为中心的陕北风情浮雕映入眼帘,学员们的心灵为之一震,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员们自觉地站成两队,为革命先辈们敬献花篮并鞠躬致敬。随着脚步前移,一件件革命文物映入眼帘,毛主席骑过的马、周总理穿过的皮大衣、谢子长用过的细瓷碗,加之巨量珍贵的照片、影像、手稿、书籍、人物蜡像、场景复原等,无不诉说着历史。学员们仔细看展品、认真听讲解。通过“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这六个展示单元系统地回顾了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的十三个春秋,并在点滴中逐步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随后,学员们来到王家坪,开展《延安时期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现场教学。授课老师从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两个战争(民族解放战争、阶级解放战争)、三个觉悟(政党掌握思想、干部敬畏纪律、人民拥有信仰)、四句话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五种党员修养(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角度,结合历史和现代的案例,生动地为大家讲解了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展示了延安时期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归来,学员们仍意犹未尽,有感于延安时期的艰难困苦、有感于延安时期的历史伟绩、有感于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大家在讨论中纷纷表示,要在新时代继续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自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投身深化水利改革的大潮。
(责编:沈王一、张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