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08:47 来源:法制日报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鳌洲社区两位因房屋漏水而产生矛盾的老邻居经调解握手言和。
“我们公司跟天津一家外贸公司签一个采购合同,押金付后天津公司却没有供货,不仅不退押金,他们老板还拒绝与我们沟通。如果我们去天津找警察,他们会像您一样帮我们调解吗?”
10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凤阳派出所康乐警务片片长苏勇东收到一条俄罗斯姑娘朱丽叶的短信。
作为外籍在穗务工人员,朱丽叶不久前通过苏勇东成功调解一起医疗纠纷,两人因此成了朋友。
说起这段跨国友情,则完全有赖于海珠区司法局探索的“司警联调”机制。
海珠区副区长陈建彬说,为了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海珠升级版,今年以来,海珠区不仅构建起“点线面”贯通的区、街、社区三级大调解网络,司法局与法院、公安及交警等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专业化“诉调对接”和“司警联调”等联调机制,还成立涉外和涉少数民族等一系列专业、行业调委会,并鼓励指导建立特色民间调解组织,实现专业纠纷专人调,行业纠纷行家解,让矛盾纠纷的化解不留一处死角。
有针对性调解破解难题
“你们不给我补偿,我就不同意你们安装电梯,你们也装不成!”
“楼里安装电梯是为了方便全栋楼的居民,大家不用再费力爬楼梯,而且国土规划部门也批准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给你补偿?”
不久前,海珠区某大学教职工宿舍安装电梯时,一楼业主陈先生因为阻止施工,与楼上邻居发生肢体冲突。
陈先生与楼上业主发生纠纷的这栋八层老住宅楼,住着不少大学退休老教师,每天进出爬楼梯成了多数业主的一大负累。为此,二楼以上14户业主共同申请增设电梯并获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然而,一楼的陈先生却认为增设电梯影响其住宅的通风采光,且施工和今后运行噪音都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为此要求楼上业主予以补偿。
由于楼上业主拒绝给予补偿,协商未果后,陈先生在电梯施工时出面阻挠,并由此发生冲突。新港街道调委会介入调解后,立刻启用该区预设的示范性电梯纠纷化解方案,协调派出所、城管局、国土规划局、公职律师事务所等职能部门协同参与调解。不到一个月时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由二楼以上业主对陈某分两期进行补偿,纠纷就此得以顺利化解。
海珠区司法局局长何达洲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群众诉求日益多元化,各种新型矛盾纠纷日益多发。为此,针对社会某一领域集中发生的矛盾纠纷,海珠区司法局探索整合各方调解力量,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调解。
海珠区现存大量老旧楼宇,因加装电梯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成为社会治理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海珠区司法局通过引导调解员积极参与此类纠纷化解,就住宅增设电梯的流程、标准、注意事项等对调解员进行专业培训,引入律师专业力量参与调解,拟定示范性电梯纠纷化解方案等方式并举,多渠道打造住宅增设电梯纠纷化解品牌法律服务。调解、司法确认、公证提存等一站式服务,使得旧楼增设电梯纠纷化解已经成为海珠区人民调解的一块招牌。
2017年,全区共成功调解安装电梯纠纷31宗;今年1至7月,成功调解41宗。而随着纠纷数的增多,该类纠纷的调解成功率也在节节攀升。
专业行业纠纷行家化解
今年6月,海珠区凤阳街调解中心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海珠区组建区、街调解中心和社区网格化调解的三级大调解网络构建工作。
海珠区调处办主任张应坚说,在实施三级大调解网络工程中,海珠区实行社区调委会和街道调委会繁简分流对接:社区内案情简易纠纷,由社区调委会调解;案情较为复杂的,由街调解中心指导街道调委会介入调解;重大复杂的案件上报至区里,由区调解中心统筹、协调全区职能部门及相关调解组织共同参与调解。
2017年7月,南洲街某建筑工地塔吊发生倒塌事故,造成7名工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在区级层面统一部署下,南洲街、滨江街、海幢街等7个街道分别“一对一”做好死者家属分流、安抚化解工作。海珠区调处办指导七个街道调委会介入此起重大纠纷,通过统一认识和赔偿标准,一个星期内就完成了该事故的所有善后民事赔偿调解工作。
海珠区还实行专业、行业调委会与其他调委会专业分工对接,实现专业纠纷专人调,行业纠纷行家解。如医疗纠纷,在全区18个街道调委会设立医疗纠纷受理点和处理点,邀请新南方正医调委化解医疗纠纷;成立由少数民族成员为骨干的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专事涉少数民族纠纷。
陈建彬说,如今,海珠区已经打造起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纵横交织、“点线面”贯通的人民调解网络:在点上,组建区、街、社区多层次和企业、行业专业区域宽领域的三级五类342个调解组织,培养1281名专兼职、特聘人民调解员队伍;在线上,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管局、农业局、卫计委、妇联、人社局、交警等部门建立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合“会诊”、联动“出诊”的调解工作格局;在面上,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区工作站及基层舆情信息网络将工作重点向基层延伸,构筑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
目前,海珠区共有调委会297个,其中街道调委会18个、社区调委会265个、企业调委会5个、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委会9个;共有驻公安派出所、驻区拘留所、律师、个人等各类调解工作室45个。
特色民间调解高效有力
“五类车”整治是当前城市管理的一个热点课题,海珠区同样面临着这一难题。
一次,在“五类车”整治活动中,100多名“五类车”车主在东晓南路聚集围堵,引发数百名群众围观,一场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就在危急时刻,凤阳“老娘舅”们赶到现场,配合街道司法所和派出所,对车主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制止了矛盾升级,并最终劝说让车主们配合政府的整治行动。
2012年,凤阳街在辖区内全国最大的布匹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广东省首个异地务工人员联谊会——“幸福平安凤阳联谊会”,并有意识地培养和吸收活动能力强、联系范围广、热心社区事务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或各省籍异地务工人员参与辖区内民间纠纷化解。这些被称为“老娘舅”的调解员们,由于他们话乡音、晓乡情、叙乡理,接受系统培训后,说话更有说服力,易被理解和采纳,由此成为街道和异地务工人员化解矛盾纠纷的“润滑剂”。
为填补调解力量,海珠区司法局鼓励引导街道、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依据辖区发展方式或居民职业特点,经过几年探索发展,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民间调解模式,实现调解工作不留一处死角目标。其中,作为享誉世界的广交会场址所在地,海珠区今年5月设立的琶洲国际会展区域调委会涉外调解工作室,及时、高效为外商在穗期间的纠纷化解发挥了特有作用。
今年春季交易会期间,一名伊朗籍外商因房东不配合做房屋租赁备案,导致其无法续签签证,继而影响其在国内注册公司的经营而引发纠纷。
涉外调解室聘请的外籍调解员迅速介入调解纠纷,多次帮助外商与房东进行翻译沟通协调,联系市出入境管理处跟进签证事宜,最终帮助纠纷双方解除租赁合同,并将相关情况向市出入境管理处进行说明,外商成功续签了签证。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海珠区各调委会调解民间纠纷34768宗,成功调解34762宗,成功率99.98%,涉及人数89565人;其中,调解重大群体性纠纷270宗,成功率100%。
记者手记
广州市海珠区积极探索打造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多元化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点多、线长、面广”的组织体系将人民调解的触角无限延伸到基层社区和各行各业内部,有效夯实了人民调解的基石,推动了人民调解专业化、品质化、个性化。“诉调对接”“司警联调”、医患纠纷联动处理机制、涉少数民族纠纷调解对接、涉外纠纷调解、纠纷化解繁简分流对接……一大批特色调解品牌的孕育与成熟,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成为可能,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多元、协商、依法、共治的本质,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海珠区从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入手,在广泛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职业保障,力求实现人民调解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发展“特邀调解”“特色调解”“民间调解”,将商会、协会会长,少数民族精英,妇女干部和职工代表等吸收到调解组织并聘请为“特邀调解员”,一方面发挥内部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专业纠纷专人调、行业纠纷行家解,让矛盾纠纷的化解不留一处死角。(记者 章宁旦 文/图)
相关专题 |
·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