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山西《前进》杂志

把抓好党建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劲引擎

谢日升

2018年11月20日09:41    来源:前进

近年来,天镇县始终把党建统领脱贫攻坚作为大政治、大经济、大任务、大责任,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靶向治疗,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让“党建+精准扶贫”成为脱贫致富的关键“招数”,全县上下形成“大党建”引领“大脱贫”的格局,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同频共振、互促双赢。

一、“精准”中重站位,提升脱贫攻坚的“内力”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占领思想领域的扶贫高地,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落实,激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一是注重政治引领,强化思想建设。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到贫困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委书记王建江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重大战略思维特别是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和个人感悟体会,为第三期县管干部专题研讨班作党课辅导,要求领导干部深入理解“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切实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群众意识,站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以“一天不耽搁、一刻不懈怠”的态度真抓实干、补齐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二是领会指示精神,拓展眼界视野。县委组织部多次召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与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座谈,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关心了解驻村扶贫干部的工作情况,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和心声,指导扶贫干部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三是组织理论考试,检验学习成效。组织全县670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考试,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初赛,全县各乡镇和各总支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共选派了28支队伍参加了竞赛,按成绩高低组建三个参赛队伍参加了全市的复赛。

二、“精准”中选干部,激发脱贫攻坚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选拔干部。一是把握用人导向,践行好干部标准。把政治素养作为选贤任能的第一要素,把准把严政治标准这条硬杠杠,践行“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树立讲政治、顾大局的“风向标”,通过谈心谈话和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根基。二是突出能岗相适,打造过硬队伍。创新推出“1+1”干部培育模式,将轮岗交流同后备干部储备相结合,通过轮岗锻炼、乡镇挂职等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119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等一线岗位,健全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库,强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职位。三是强化干部监管,防止带病提拔。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坚决防止“灯下黑”。从严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监督机制,让干部明确底线、分清界限、坚守红线,让干部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在成绩中享受人生,着力打造一支“阳光、公道、廉洁”的干部队伍,构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四是完善实施细则,激励干事创业。制定并认真落实《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意见(试行)》《天镇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从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方面鼓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让“容错纠错”成为改革者实干者的“强心剂”,进一步激励全县各级干部勇于担当、大胆创新、积极作为,更好地实现干部队伍配置最优化、绩效最大化。

三、“精准”中抓基层,强化脱贫攻坚的“能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此我们补短板、促规范、重保障,靠抓实基层党建构筑起脱贫攻坚的“桥头堡”。一是夯实脱贫堡垒,基层班子更强。县委坚持精准选人用人育人,通过村级换届选举,着力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有项目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能人大户到贫困村工作,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为提振各村活力注入一支“强心剂”,一大批能力强、干劲足、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基本技能更高。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采取“走进来”开展“菜单式”培训、“走出去”开展“提升式”培训、“走下去”开展“引导式”培训和“坐下来”开展“交流式”培训等方式对全县农村(社区)“两委”主干、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共计6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对全县4726名帮扶责任人进行了培训,不断提升了“两委”主干致富、带富能力,确保把 80%以上的时间和工作精力放在精准扶贫上。三是开展集中整顿,基层组织更牢。县委组织部会同各乡镇党委对照农村党组织应列为整顿对象的10种情形,一个支部一个支部排查,将村“两委”换届以来有信访举报特别是有网络舆情反映的重点村,全部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并按照倒切10%的比例,共确定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23个,并逐一分析原因、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软弱涣散农村党组织实施精准整顿、全面提升。四是加强效能建设,基础工作更实。将扶贫攻坚纳入基层党建责任书,把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作为“三基”建设的核心,纳入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内容,层层传导压力,压实扶贫责任。把立“军令状”范围深入到基层农村“两委”干部,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以项目化手段统筹推进基层党建重点问题取得突破,难点问题着力攻坚,全县共确立“书记项目”26个,切实把基层党建“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主题党日+”活动与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每月聚焦脱贫攻坚开展党日活动,凝聚各级党员干部思想共识。五是强化民主监督,基本规范更细。通过建立村干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公开行使公共权力和便民服务事项的政策依据、权限范围、运行流程,规范履职行为。特别是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由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决定,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从源头上防止“微权力”腐败。

四、“精准”中强机制,增强脱贫攻坚的“活力”

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硬要求、考核管理的硬杠杠、提拔任用的硬标准,推动各级部门和党员干部动真格、扶真贫。一是建强组织体系,从严主体责任。县委专门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执行指挥长,下设10个工作组;乡镇成立12个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包点县领导为乡镇指挥长,乡镇书记、乡镇长为执行指挥长;乡镇包村干部是村级指挥长,每个乡镇明确2-3名扶贫专职干部。县指挥部每月召开1次例会,包联县领导每周到村督查指导1次,工作组每周召开1次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建立精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上下衔接、左右联动、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的组织优势,定期研究精准脱贫重点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强化队伍管理,从严考核实绩。科学整合省市县乡四支力量,实现行政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三支队伍”227个行政村全覆盖,从职责任务、日常管理、考核激励、召回问责四个方面入手,印发了《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三支队伍”管理工作方案》,把精准脱贫工作纳入各级干部绩效考核,全面实施了“一线工作法”、“入户派饭法”、“三校对法”等工作举措,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担当,做到领导班子负责“不松手”、一把手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担责“不缩手”,用“向我看、跟我干、敢担当”的实际行动,做推进“3445”发展方略的组织者、实践者和跨越发展的担当者。县委从保障驻村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以及必要的办公经费出发,从各方面关心支持驻村帮扶工作,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强化激励问责,从严评价考核。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表彰奖励,优先提拔重用,形成推动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的良好导向;对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出现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并对帮扶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五、“精准”中谋发展,汇聚脱贫攻坚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这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一是做实产业扶贫,使群众真正得“实惠”。积极探索实践以“党建+产业”“党建+帮扶”“党建+创新”“党建+人才”“党建+品牌”的“党建+”系列模式,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堡垒”、党员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力军”,形成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发展格局。通过租赁大面积荒山荒坡建成了黑石梁、晋能等光伏地面大型集中式电站,采取一村一站、多村一站等形式建起村级分布式电站,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建成用户光伏发电系统,全县达到5.23万千瓦的发电规模,每年可为贫困村分配收益8万元,为非贫困村分配收益4万元,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破零。二是打造保姆品牌,使群众致富看“标杆”。近年来“天镇保姆”叫响了牌子,打出了声望,但输出了一定数量的适龄妇女之后,遭遇了供求难以接应的瓶颈。对此,县委、县政府及时提出了面向全国大市场打造“天镇保姆”升级版的顶层设计,与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合作,成立了五星家政的天镇保姆管理学院,在天镇、大同、太原开设了三大培训基地,面向全国招保姆。目前,“天镇保姆”正在走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数以万计的天镇保姆正以每年每人3.5万元的收入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有生力量。三是紧盯民生热点,使群众生活得“改善”。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县委、县政府紧盯贫困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下大力气,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面加快水、电、路、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2020年全县23万父老乡亲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共天镇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