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16:09 来源:法制日报
图为案件调解成功,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字。 (资料图片)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法院这个重要的纠纷解决场所来说,面对社会治理涌现的新特点,诉讼已显然不能作为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更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发动社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来广泛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为此,北京法院同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为打造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色的“枫桥经验”升级版齐心助力。其间,通州法院通过重塑民商事审判新格局,以简案调解、类案快解,繁案精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纠纷解决需求,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工作品牌。
10月15日上午,北京京尧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拿着一摞案件材料,来到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立案。李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些案件中的7件已经在网上立了案,其余几件经过导诉台法官初审,证据材料齐全、案件事实清晰,直接给他发了调解速裁案件的立案号,“这样一来,能节省很多时间。”作为律师,李健时常跟法院打交道,他口中的“节省时间”,来自于对通州法院改革成果的切身体会。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通州法院受案量大幅攀升,人案矛盾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法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破解这一困境,通州法院大力推进立案阶段“多元调解+速裁”和繁简案件分流机制改革,形成了前端分流化解大批普通纠纷、后端精细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全新审判格局,并以“强调解”助力案结事了,以10%的员额法官资源高效办结了全院60%的民商事案件。
繁简案件三番分流
何琳是通州法院立案庭的一名法官,除了日常立案窗口值班,从去年开始,她又多了一个新“工位”——诉讼服务大厅的导诉台。10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大厅,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导诉台接待立案群众的两名工作人员,何琳就在其中。
“大爷,再跟您确认一下,您这是交通事故案件申请执行,立案材料已经齐了,我现在就给您发放立案号,您去里面窗口马上就能立案。”
“您好,您这是小额借贷纠纷,但是不同意调解,我们为您发放速裁立案号,请您拿号往左走……”
导诉台挤满了咨询的群众,但何琳始终耐心作答。顺着何琳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同的立案窗口上分别标示着“L1”“L2”“L3”符号。对于这些“代号”的意义,通州法院立案庭庭长于俊平解释说:“不同标识代表着繁简不同的案件类型,立案分流是我院‘三番分流’工作模式的一部分。”
于俊平向记者解释道,所谓“三番分流”指的是导诉分流、立案分流和甄别回流。对于当事人申请立案的民商事案件,凡是具备“可调解、能速裁”条件的,将不局限标的和案由,在导诉环节就导入多元调解程序。“何琳负责的就是这一关,即对法律关系相对简单的纠纷,直接发放调解速裁立案号,引导当事人前往专门的调解速裁立案窗口立案,其余案件则引导至普通立案窗口立案。”
记者注意到,整整一个上午,何琳一直在忙着审核材料、判断案件繁易、发放立案号。据了解,从2017年起,通州法院立案庭每天都要抽出两名法官在导诉台值班,专门负责案件分流,把好案件进入法院的第一关,为纠纷解决寻找最便捷的渠道。当然,如果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调解没有成功的案件,法院会立即启动速裁程序进行审理。而需要鉴定、评估、调查取证的复杂案件,则当日转回审判庭,从而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据统计,借助对矛盾纠纷的梯次“滤化”,今年上半年,通州法院共分流导出案件15172件,占同期民商事新收案件的66.19%。
调解与速裁无缝衔接
梁联林是通州法院速裁庭副庭长,同时也是13人速裁团队的带队人。在这个大团队里,除了梁联林、法官助理及3名辅助人员外,还有7名人民调解员。“将人民调解员编入法官团队,这是通州法院的首创。”通州法院速裁庭庭长杜鹏介绍说,经过立案庭把关进入速裁庭的案件,会先由带队的员额法官进行筛选,选出其中适宜调解的案件分发给团队调解员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转速裁审理。
去年10月,通过某商会介绍,在京经商的王某向李某借款2000万元用于经营工厂。借款合同到期,王某迟迟不还钱,李某无奈将王某告上法院。这一案件事实清晰、证据充分,直接被分流到了梁联林带领的速裁团队。梁联林查看过案情后,认为案件具有诉前调解可能,便交给了团队调解员开展工作。
果不其然,原被告双方对于事实并无太大争议,可王某却称,自己的工厂因环保不达标被关闭,没有钱还款。这样一来,调解陷入僵局。调解员见状立即联系梁联林,沟通了情况,梁联林当即决定马上开庭。当天,该案便经速裁审理并当庭判决。3天后,李某拿到了胜诉判决书。
记者了解到,在通州法院速裁庭,一半以上的案件最终都通过诉前调解顺利解决,还有部分在速裁审理过程中调解成功,最终只有约30%的案件是真正经速裁裁决的。对于经法官甄别,不适合调解或速裁的案件,速裁庭还会在整理完案件基本要素之后,将其回流到普通民商事审判庭精细化审理。
借助速裁法官与调解员的统一“编队”,调解与速裁的紧密衔接,2017年,通州法院立案速裁庭有效化解案件27452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数的60%,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仅有14.28天,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9.53%。今年上半年,梁联林审判团队又结案2275件,在全市法院民商事审判中排名第二。
“强调解”助案结事了
现年46岁的王蔚是通州法院驻院专职人民调解员,曾当过十多年法官的她,对法院工作非常熟悉,如今对调解工作更是全情投入。王蔚说,“在通州法院做调解工作,心里总是特别有底。”
不久前,一起家庭纠纷又被分到了王蔚的手中。原告张先生将父亲张大爷告到法院,要求自己一个人继承因病去世的母亲的房产份额,理由是他在建房时出过资。由于案件事实比较清晰,经工作人员引导,当事人主动选择了诉前调解。
王蔚简单翻阅卷宗就对案情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电话和当事人进行了沟通。电话中,王蔚向张先生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告知其这个案子需要让其他的兄弟姐妹们共同到场,听取大家的意见。在张先生的配合下,一家人终于坐到了法院的调解室里。
“来到法院的一家几口,刚开始火气都很大,尤其是张大爷,被亲生儿子告了,可以说是怒不可遏。”王蔚说,这样的气氛在处理家庭纠纷中,她经历过太多,对于如何化解颇有心得。她先是春风化雨般的劝解,等当事人情绪平复,在逐条地解释法律规定。“其实很多当事人打官司,对于法律规定都不十分清楚,调解员把事实和法律一摆,当事人心里也就明白了。”经过王蔚的一番努力,张先生的兄弟姐妹们一致同意,由张先生与张大爷共同居住在涉案院落,自愿放弃了母亲遗产的继承。
王蔚告诉记者,这样的“成功”是通州法院“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们常常能遇到的。记者了解到,“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是通州法院打造的一个多元化调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和律师调解工作,成立至今其调解成功率高达82%,而取得这样的成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通州法院对于调解员业务能力的培养。
“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现在已有专职调解员32名,他们都被分别编入到不同的速裁法官团队,随时接受法官指导,遇到任何疑问或困难,可以随时向团队寻求帮助。不仅如此,通州法院还建立了“五微”人民调解员培育的新模式,通过微党建、微课堂、微警示、微团队、微典型,打造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人民调解员培育路径,力促多元调解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把调解员的调解结案数也计入团队,对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实行双考评,审判团队对调解员的评优评先有一票否决权,调解员的评价也占到法官年底考评的30%。”杜鹏说,法院设置包括考评、保障、培训等在内的人民调解员履职机制保障,今年上半年,调解员与团队配合已经成功调解案件4036件,人均结案288件,为成功化解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手记
身处北京行政副中心,面临新型矛盾纠纷,通州法院将推进民商事速裁和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探索诉前分流化解大批普通纠纷,引导民商事纠纷依法、依规、高效、便民开展。
作为“枫桥经验”的积极践行者,通州法院以实际行动重塑民商事审判繁简分流新格局,打造“强调解”团队,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纠纷解决方式始终,努力为北京副中心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记者 黄洁 张雪泓)
相关专题 |
·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