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专题报道>>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这里的矛盾纠纷出不了乡村社区

安徽铜陵探索三治融合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

2018年11月12日16:03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这里的矛盾纠纷出不了乡村社区

图为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举行信访事项评议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徐应炉 摄

“撤诉了,老洪撤回对儿子的起诉了。”11月3日,安徽省铜陵市。当撤诉的消息在义安区钟鸣镇金桥村传开后,很多村民对这起闹腾多年的父子纠纷突然化解还有些将信将疑。

钟鸣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任剑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因洪某荣重组家庭引发的财产、土地纠纷久调不解,调解协议签了又撕毁,不履行协议不说,还到处上访。

11月1日,任剑主持信访事项评议会,邀集镇综治办、司法所、法庭、国土等部门以及村干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对洪某荣父子采用情理法相融合的方式进行调解。最后,评议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了评议意见,父子双方仍要履行2015年达成的调解协议,父子双方表示接受评议结果。

“我不认为父子俩会再反复,确信这个纠纷终于能够画上句号了。”任剑说,评议开始时,父子俩仍然和以往一样恶言相加甚至要动手相向。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评议员通过面对面、背靠背轮番说法、讲理、唤情,“调解过程中有个细节坚定了我的信心,儿子在给大家加水的时候,给父亲加了一次水,洪某荣说这是十几年来儿子第一次给他倒水。”

果然,两天后,洪某荣主动撤诉,父子俩均打来电话表示一定履行调解协议。

“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铜陵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邹河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铜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以社区改革为依托,把“三治融合”作为惠民实事办好,实施“管家计划”,开设“法治超市”,办好“道德银行”,让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中小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

社区事务居民做主

自治是铜陵基层社会治理最活跃的细胞。

2010年,铜陵实施了“做大社区、强化自治、提升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制改革,将原有的街道撤销整合成大社区,实行区直接管理服务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架构。

“社区体制改革力促了社区回归自治和服务的本位。”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江文圣说,此后又在区直管社区改革的基础上,开展“减牌子、减考核、建事务、加强社区党工委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社区事项准入制度,退出和不予准入事项128个,减负比例达50.6%

社区理事会应运而生,在社区自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铜陵组建了75个社区理事会,实施社区“管家计划”,推进公共事务参与式治理、项目化管理,做到社区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提升了社区自治能力。

“通过居民自主议事、管事、监事,在民主参与中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做到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走在激化前,实现矛盾纠纷‘零激化’。”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方敏说,通过推行网格管理“全岗通”,将网格内的党务、政务、事务、商务、家务等与居民和辖区单位有关联的服务事项,全部列入网格服务范畴,实现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基本做到了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法治超市免费服务

“私下谈不拢,问题可能会越闹越大,到‘法治超市’说事,有专门人员讲法说理。”说起“法治超市”的好处,家住安徽省枞阳县钱桥镇高丰村村民吴成芝很有发言权。前不久,她与邻村的吴金兆在“超市”里“逛了一逛”,两个人的矛盾解决了。

吴成芝骑电动车回家途中,被同样骑电动车的吴金兆撞伤了腿。吴成芝要求吴金兆赔偿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吴金兆认为,除了医药费外,赔偿其他费用不合理。两人互不相让,便前后脚来到高丰村“法治超市”,找到“超市员工”钱桥司法所所长姚卫星评理。最终,在姚卫星的调解下,两人达成和解协议,握手言和。

在铜陵,这样的“法治超市”目前有71个,遍布全市乡镇社区。超市的店长由社区党工委书记担任,联系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网格员、综治专干等担任兼职“营业员”,组织律师和政法干警到“法治超市”当“服务员”,做到法律知识随时查询、法律咨询随时解答、法律援助随时提供、法律宣传随时进行、矛盾纠纷随时调处。

在铜陵,选择矛盾纠纷化解,除了各级调解组织、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还可以选择一些社会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近年来,铜陵市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建成安徽省首个市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对城乡社区服务、民间纠纷调解等4类社会组织,民政部门直接受理登记,取消筹备环节的登记审批。

“每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让社会组织承担矛盾纠纷预防化解项目50多个,投入经费4000万元。”铜陵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国源说,社会组织的良好发育为其参与矛盾化解提供了保障,采取项目形式让社会组织承担矛盾预防化解,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广泛多元。

道德银行随时存取

洗手液,爱心10分;陈醋,爱心15分;毛巾,爱心20分……

这是记者在铜陵市铜官区天井湖社区“道德银行”看到的兑换表。

“参加社会志愿公益活动1个小时可以得到1分,积累起来存在‘道德银行’,随时可以到社区的‘道德银行’存取使用,兑换物品和服务。”天井湖社区党工委委员、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荣建军说,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通过道德银行的志愿服务方式解决,既提升了居民主人翁意识,又营造出浓厚的邻里互助文化,减少邻里矛盾的发生。

近年来,铜陵市在乡镇、社区设立“道德银行”,将居民参加志愿活动的积分兑换成“道德币”,用于争先评优、兑换奖品或换取服务,道德之风吹遍了乡间田野、大街小巷,崇德尚法蔚然成风。

10月16日,重阳节前夕,金塔村为祝贺村民姚世璋老人100岁生日,举办了百岁宴,将全村70岁以上的236位老人一道请来,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重阳节。所有老人都是村里的志愿者上门接到现场的,一些孤寡老人深受感动。

“要孝敬老人、关爱妇女、保护儿童,不要欺老弃老、虐待妇女、家庭暴力……”尽管天色已晚,梅香胜还是拉上记者到村委会旁边的“金塔村村规民约”墙,给记者解读所立每条村规民约的意图。

德治在铜陵基层社会治理中是非常显见的元素。其中一些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救孤助残的故事催人泪下。

“‘道德银行’与‘管家计划’‘法治超市’融为一体、合力增效,成为‘三治’的有效载体,让‘三治融合’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落地生根,成为打造幸福铜陵的基石。”邹河说。

记者手记

在金塔村村委会,有一副对联“弘扬孝道文化 营造温馨金塔”十分醒目。梅香胜说,20年来村委会装修过几次,就是这副对联没有动过,我们永远都不会动。听了梅香胜话,记者再次诵读了这幅对联,字底有些斑驳的底色突然显得那么厚重。

自治、法治、德治是基层治理的三驾马车,铜陵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中,注重三治的融合,最大程度地释放三治的力量,坚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底座,把矛盾纠纷和社会建设统筹推进,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谋划,相得益彰。铜陵的群众安全感始终位居安徽省前列,2017年达到98.9%。

铜陵因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两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幸福指数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三,而被称为平安之城、幸福之都。

进入新时代,铜陵,这座长江岸边的平安之城,会展现出更美的姿态。(记者 李光明)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