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辽沈战役精神的当代传承

杨璐

2018年10月12日09:30    来源:刊授党校

辽沈战役中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有1.4万余人长眠在这片热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答案,信仰就是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并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抒写了壮丽的人生。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在北起长春、南至山海关的千里长线上,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展开了一次战略性决战——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整个战略决战的胜利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总共160余万人,历时52天,以全歼东北的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境而告终。此役后,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上升至300余万人,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战役的胜利完成了解放东北的伟大历史使命,也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展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智慧和丰功伟绩,也展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

辽沈战役的硝烟已经逝去,但不灭的是精神。重温辽沈战役的历史,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更赋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缅怀先烈,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仅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把辽沈战役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辽沈战役——人民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从1946年7月开始的解放战争,到1948年秋已经到了第三个年头,进入战略决战的阶段。此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形势都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双方兵力对比由战争初期的3.38∶1变成了1.3∶1,解放军的各方面实力大幅提升,也坚定了展开大决战的信心。与此相反,国民党的局势每况愈下,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毛泽东同志评价此时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同志提出“用5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选定为对解放军形势最为有利的东北。

东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工业基础都十分雄厚,而且还是当时全国五大战场中唯一一个解放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数量的地区。此时的东北野战军不仅拥有了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还拥有12个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个坦克团、17个独立师,共53个师70多万人,加上二线兵团和地方部队,总兵力已达到103万。在装备方面,有各种轻型火炮1600多门,重型火炮660门,高射炮116门。而此时国民党军兵力55万,被我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靠空运补给物资,在东北已经陷入困境。情况很明显,东北的大反攻、总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7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确定首先在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大决战即将在东北打响。

辽沈战役是一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役。决战开始前,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综观东北的军事形势认为,如果采取先打长春由北向南推进的作战方针,虽然便于部队行动和根据地人民支援,但从全局看会给国民党军南撤造成机会,对下一步作战造成更大困难。所以,毛泽东的战略视野直指北宁线,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役方针。北宁线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陆上通道,其核心就是锦州。锦州位于辽西走廊的咽喉部位,拥有“山海要冲、边关锁匙”的战略地位,是入关出关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春秋时齐桓公北伐山戎,三国时曹操北征乌桓,明代末年后金军队为了入关进行多次大战,锦州都是最重要的战场。毛泽东同志认为先打锦州,“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既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撤回关内的道路,也为下一步围歼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对于整个战役胜利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后所言,锦州所在位置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是东北,一头是华北,它一垮,东北和华北就失去了支撑,打锦州这一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辽沈战役是一场浴血奋战,荡气回肠的战役。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挥师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将士们顽强不屈、浴血奋战,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辉煌战果,彪炳史册,在东北大地上书写了解放战争历史的壮丽一页。

第一阶段: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战役打响后,东北野战军先后占领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攻克义县,孤立锦州。蒋介石组成“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从葫芦岛和沈阳地区东西对进,增援锦州,解锦州之围,与东北野战军背水一战。东北野战军扫清锦州外围据点,并在塔山、彰武和新立屯地区进行英勇顽强的阻击作战。其中攻锦胜败的关键在塔山,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海军上将亲临战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经过六昼夜的鏖战,在第十一纵队的配合下,歼灭国民党军6000余人,阻止了国民党军北上增援锦州的企图,成为阻击战当中以少胜多的英雄战例。10月14日10时,东北野战军集中25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10万守军,解放锦州,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缕曙光。10月17日,锦州解放后,被围困半年之久的长春10万守敌深感末日来临,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之下,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弃暗投明,率2.6万名官兵起义。10月19日,郑洞国率部投降,长春和平解放。至此,辽沈战役取得关键性胜利。

第二阶段:展开辽西会战,围歼廖耀湘西进兵团。攻克锦州,解放长春,给东北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10月18日,蒋介石第三次飞抵沈阳,令“西进兵团”在“东进兵团”的策应下“规复锦州”,实行总撤退。东北野战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以主力迅速回师辽西,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以求歼廖耀湘西进兵团于锦州和沈阳之间。23日,又一场决定性意义的一战——黑山阻击战打响,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以5∶1的兵力向我军阵地猛扑。第十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命令各师:“死守3天,不让敌人前进一步!”将士们凭借着大无畏的钢铁意志,用血肉之躯最终守住了阵地。101高地被炮火削去2米,成功完成了阻击敌人的重任,使廖耀湘兵团失去了西进的可能和南撤的宝贵时间。25日,廖耀湘西进兵团向营口和沈阳撤退,均遭阻截。26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新民120平方公里地域展开大规模围歼战,全歼“西进兵团”10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东北野战军为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日夜兼程、乘胜向沈阳、营口进军。到10月31日,相继解放铁岭、新民、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迅速逼近沈阳、营口。11月2日,解放东北最大工业城市沈阳。同日,营口获得了解放。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人民群众隆重集会,庆祝辽沈战役胜利。

辽沈战役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传承坚决拥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优良传统,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辽沈战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制定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在战役过程中,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来往的数百封电报,显示了反复磋商、招招制敌的高超指挥艺术。1948年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总部发出了《关于攻取锦州打击援敌的政治动员令》,当夜,指挥所由哈尔滨向前方移动,当列车行至郑家屯车站时,林彪得知国民党军在葫芦岛方向增兵,打锦州的想法产生了动摇,提出要回头打长春的建议。第二天,罗荣桓、刘亚楼说服了林彪,发电给中央军委,纠正了打长春的想法,明确表示“我们仍拟攻锦州”。中央军委回电:“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10月5日,指挥所入驻锦州西北牤牛屯。东北野战军领导坚决拥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服从中央正确作战方针,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最终赢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传承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始终坚定理想信念。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时说:“现在我们大多数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观念完全消失。”正如蒋介石所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很多将领已毫无信仰和斗志可言。刘伯承元帅在担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期间,把廖耀湘请来讲课。有位学员曾向廖耀湘问过这样的问题,“在黑山阻击战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你们再鼓一把劲就很有可能攻下黑山,就可以避免全军覆灭,为什么你们突然后退了呢?”廖耀湘回答得很简单:“国民党军心涣散了。”那么,究竟何谓信仰?又如何来坚守信仰?辽沈战役中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有1.4万余人长眠在这片热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答案,信仰就是为了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并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抒写了壮丽的人生,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大无畏的英雄情怀。

在锦州这座英雄的城市,有两条街道是以烈士的名字命名的。锦州攻坚战中,共产党员梁士英和尖刀排的同志们被铁路路基附近的一座敌堡挡住了前进的道路,地堡内的机枪疯狂吐着火舌,部队冲击受阻。在这紧要时刻,梁士英奋不顾身地跃到敌堡前,将爆破筒塞进地堡的枪眼中。在他正要离开时,爆破筒被推了出来,眼看着爆破筒冒着白烟吱吱直响,梁士英转身又将爆破筒塞了进去,结果刚要松手又被推出来。梁士英双手紧紧抓住爆破筒,用全身力气死死顶住。轰的一声巨响,梁士英用自己的身体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战后,梁士英被追认为特等功臣。锦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将邹容路改名为士英街。

对于锦州的人们来说,云飞街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以中共锦州地下党支部书记马云飞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攻打锦州前夕,马云飞组织地下党支部的党员积极搜集国民党守军的火力配置、人员装备、后勤供给等各种军事情报,为我军顺利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锦州攻坚战打响后,马云飞考虑到攻城部队不熟悉市区街道的情况,容易造成伤亡,主动提出为三纵突击营带路,在途中不幸头部中弹光荣牺牲,倒在锦州解放的黎明之前。为了纪念他,锦州人民将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前的教仁路改名为云飞街。

革命理想高于天。辽沈战役中还有无数共产党人的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也许他们的名字无人记得,但他们的功绩将万古长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政党,从南湖红船出发,用了不足百年的时间,发展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要继续传承辽沈战役将士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始终坚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传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宗旨意识。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巨大支援和贡献是胜利的源泉和重要保证。在辽沈战役的人民支前统计中,有无数让我们惊叹和感动的数字,动用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粮食5.5万吨、修路2185公里等等。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政府的领导下,人民以巨大的人力、物力生产支前,支援解放战争。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并肩战斗,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样: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东北各族人民为东北解放所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延边朝鲜族特等烈属模范李玉今,在参军热潮中,连续送走了自己4位亲人参军。李玉今全家10口人,她深知如果丈夫参军,生活重担就会落到自己身上,但她依然坚定地对丈夫说:“干革命就得豁出去,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一切由我来承担。”她送走了丈夫,又动员小叔子林升龙参军。李玉今25岁那年,丈夫林池龙在四平战斗中光荣牺牲,她忍着悲痛,白天带领互助组生产劳动,晚上劝说公婆,战争难免会牺牲和流血,又把两个弟弟云龙和青龙也送去参军。李玉今舍小家为大家,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动无数人,被评为支前模范,出席了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辽宁省北镇县李屯村妇女主任佟玉兰,在絮绗运动中,主动请战,带动全村妇女仅用10天时间做军鞋500双,纺棉线400多斤,超额完成了任务,同时还把群众节省的3万斤粮食,打的5万斤军马草都交到前线,被辽西省政府命名为支前模范。整个战役中,哪里有我军战斗,哪里就有人民群众支援,是什么力量,让原本遇到战争就会四处逃难的老百姓,不顾身家性命推着手推车、挑着粮食奔赴最危险的战场?辽沈战役胜利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史。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共产党人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在大多数人利益一边,才为辽沈战役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执政中的最大优势和最大危险,都跟“人民群众”相关——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党就拥有了最大优势;而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会面对最大危险。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我们要继续传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不胜。

传承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的优秀品格,始终加强作风建设。“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毛泽东同志所提到的“不吃老百姓苹果”的事迹,就是在辽沈战役中发生的。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四纵解放了兴城,直属队担任看管城西果园的任务,苹果的香气迎面而来,十分诱人。但战士们再渴也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还将落在地上的苹果装进筐里,摆放在老百姓家的窗下,因为他们知道吃一个苹果也是违反部队纪律的。后来,战士们“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消息轰动了全军,十师被授予“秋毫无犯”“仁义之师”的奖旗。正是我军始终加强作风建设,严明纪律,才取得了辽沈战役最后的胜利。“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故事教育了几代人,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严治党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以严格自律的作风建设,向人民群众作出郑重承诺。传承辽沈战役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的优秀品格,全面净化党风政风,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要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隐退到历史的深处,辽沈战役作为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中的瑰丽篇章已载入史册,而70年来它所记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它所展现的中华英雄儿女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和严守纪律的优秀品格,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锦州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