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敬 郑家建
2018年09月10日15:07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三十年前,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刚刚在全国开展,他就迈进了福州市委党员电化教育培训办公室(以下称福州市委电教办)的门槛。此后的30个春夏秋冬,他与电教事业一路相伴,历经风雨,坚守岗位,初心未变。三十年来,党员电化教育的手段日益丰富、平台不断升级,他也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外行变成内行。手中的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身边的同事走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奋战在电教片创作的第一线,镜头背后,初心依然。他——就是福州市委电教办主任科员崔东。
求知, 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过军旅经历的崔东,说话办事作风严谨、言出必行。1988年12月,刚从空军部队退伍的他进入了福州市委组织部从事电教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从军营来到机关,随着环境的变化,他真切感受到了角色转变所带来的压力。“那时候我对电教一无所知。在空军部队我从不晕机,但到了电教办我就开始晕‘机’了。”崔东笑着回忆说,“对,就是晕摄像机。”握过枪的他,起初端起摄像机来却是莫名的紧张,机器上面的按键一个也不认识,拍东西就直直地站在那里,连镜头角度都不会选。在部队,新兵蛋子可以通过刻苦训练、通过跟老战士学习逐渐提高本领。可如今,该学什么,该向谁拜师,崔东一头雾水。
当过兵的人都有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血性,为了尽快熟悉电教业务,崔东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类相关书籍,单位保存的优秀电教片带子,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虽然经过集中攻坚,他对基本的摄像知识已经掌握,但总感觉很难再上一个台阶。这时,前往国内培养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的高等学府——北京广播学院(现称“中国传媒大学”)求学的想法,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
1993年,为了“圆梦北广”,崔东参加了当年的成人高考。但由于平时工作忙碌加上复习时间短,他遗憾落榜了。不过,他并未因此放弃梦想,仍然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终于在第二年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在课堂上聆听自己敬仰已久的老师授课,令他格外兴奋。当时他所在的班里有不少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视节目制作,完成日常功课还是有点吃力的。而崔东因为从事过几年的电教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拍摄经验,学起各类课程来就比其他人得心应手。第二年的期末考试,他每门科目均达到85分以上,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在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崔东不仅收获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知识、新理念,而且对电教片拍摄的规律和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此后,他除了更加努力地钻研电教片制作,还不断从书法、绘画、篆刻、摄影等其他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用他的话说,终于熬成了电教老兵。
求实, 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谈兵不是崔东的性格,学成归来后,他迫切地想到“沙场”练兵。这个“沙场”他并不陌生,就是福州市委电教办与福州电视台合办的党建栏目——《党的生活》(后改名为《闽都风采》)。回到办里后,崔东与其他同事一起负责《党的生活》栏目的拍摄与制作,节目由他们自采自编,经领导审阅后再交由电视台播出。
这档每期15分钟的电视节目,包括人物专题、闽海潮等多个子栏目。在跟班学习一年多之后,崔东逐渐掌握了栏目的拍摄规律和操作要求,开始独立制作节目。然而栏目制作周期紧张,人手却严重不足,电教办的四名同志平时忙于其他工作,真正能投入到栏目中的制作力量最多也就两个人。因此,在栏目播出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崔东都是单兵作战,独自一人下乡拍摄素材,回来后加紧写稿、剪辑制作,经常吃在机房、住在机房,一个人当成一个摄制组用。
那是一段虽然辛苦但却很有意义的日子。在崔东负责栏目制作的十年间,每期节目都如期播出,从未延误。后因电视台栏目改版,已经播出了400余期的《闽都风采》正式停播。这400余期节目里,崔东亲自参与拍摄制作的超过四百期,出色地完成了宣传福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宣传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等各项任务。
对待日常工作,崔东一丝不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他也从不含糊。1990年,福州市东街口百货公司总经理冯依淼在出差途中遭遇抢劫,不幸遇害。一时间社会上猜测纷纷、谣言四起。市电教办受命拍摄冯依淼的相关事迹,还原真相,消除杂音。接到这项任务后,崔东马不停蹄地赶往冯依淼的公司、家中和追悼会现场,采访到大量的珍贵素材,记录了一系列感人的场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电教片《不灭的烛光》。片子的播出让社会上的各种谣言不攻自破,同时也向观众传递出一种信念:虽然冯依淼已离大家而去,但优秀企业家身上锐意改革的勇气与勇往直前的精神永不泯灭。后来,《不灭的烛光》获得了全国妇女题材电视片评比第二名,同时荣获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一等奖,并被中央电视台引进播出。
求新, 领异标新二月花
“我们必须得跟上时代、跟上技术、跟上观众,不断研究新的电教片拍摄技巧和表现方法,决不能吃老本。”这是崔东经常跟电教办的新兵说的一句话。长期的制片实践让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也对党员电教片的创作有了独到的见解。
从1997年至今,为两年举办一次的福建省党员电教课件观摩评比活动拍摄参评作品就成了崔东的重要工作。其中,2000年拍摄的《陈玉春与熊猫巴斯》是他电教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决定拍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陈玉春后,崔东就开启了在福州熊猫世界长期跟拍的工作模式,熊猫喂养、熊猫表演、日常起居等一系列行为细节都被他认真地记录下来。不过,他很快意识到,如果单纯靠这些相对平常的画面来撑起整部片子,无疑会让片子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难从中找到亮点来升华主题。看来不能走平常拍摄人物的路线了,于是他告诉陈玉春:“大熊猫发生任何事情,一定要及时通知我。”
拍摄进行了几个月后,一天晚上十点,崔东突然接到了陈玉春的电话,说大熊猫巴斯病了。靠着多年积累的职业敏感与制片经验,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拍摄机会,便立即从家赶往单位,带上设备,同陈玉春一起前往鼓岭拍摄病中的大熊猫巴斯。从医护人员对大熊猫巴斯的救治到陈玉春跑前跑后的忙碌,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都被及时记录下来。大熊猫的病情稍稍稳定后,他才迎着朝阳离开鼓岭,拍摄工作整整持续了一个通宵。在长达一年半的拍摄过程中,他用客观的镜头、平实的视角记录下在这只明星大熊猫身上发生的白内障手术、病后恢复等大事小情,而一组组珍贵的镜头无不体现着陈玉春主任对大熊猫的精心养护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玉春与熊猫巴斯》这部片子随后获得了福建省党员电教片课件观摩评比一等奖。
水滴石穿,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崔东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攀上了事业路上的一座又一座高峰。他拍摄的讲述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陈乃春的作品——《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录外来务工人员担任社区主任服务群众的电教片——《一个外来工的小巷情怀》等多部作品先后获得了福建省电教片评比一等奖。2008年,他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称号。2017年,他指导拍摄的微视频《守望孤岛》在第十四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作品和十佳编导作品。
背负电教人的使命上路,崔东在起点就立下了服务党员群众的誓言。三十年后他仍然不忘初心,因为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终点。
(作者苏炳敬系福建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干部、作者郑家建系福建省福州市委电教办干部)
(原载于《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第8期)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