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成都《先锋》杂志

成都推进乡村振兴主要经验与启示

李国祥

2018年09月10日13:32    来源:先锋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成都一些乡村视察时,对其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成都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作用。梳理总结提炼成都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做法和经验,不仅有助于成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走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道路,而且有助于为其他地方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为2018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成都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休闲旅游、食品饮料、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5个千亿农业产业集群。其中,发展全域旅游对乡村产业振兴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意义重大深远。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是乡村产业兴旺亟待破解的难题。成都城镇化率水平高,是高度发达的大都市,土地极其稀缺,“寸土寸金”。农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土地的产业,算经济账在成都搞农业总是“得不偿失”。成都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和“农业+会展”等行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按照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乡村产业体系,不仅可以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衡量乡村是否振兴,最重要的标志是看能否让乡村留得住人才,吸引到人才。成都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还要通过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培育聚集加快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高端人才。除培育新型农民外,成都还通过增强特色镇(街区)人口集聚力和新产业新业态承载力转移农民,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农民生活富裕的实现,确保农民全面发展。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泉。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社会上往往会将乡村和农业作为落后的标志,将农耕文明作为落后的文化,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乡村和农业迟早要被淘汰。虽然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乡村将消失、传统农业将被改造,但乡村和农业不可能整体“灭亡”。要树立起乡村是可以振兴的观念,必须振兴乡村文化,让农民和全社会普遍认同乡村振兴价值并采取共同行动。成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把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府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以及扩大公共文化有效供给等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中有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的工程最多。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开展“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载体、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为主要抓手,全面开展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推进治水、治土、治霾、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设施配套水平。通过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方面的工程,让生态环境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第一资源要素及文化振兴的第一符号。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动组织振兴,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动员能力,就是要加快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成都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成都乡村振兴五年计划提出要探索建立“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运营模式,“十大重点工程”中提出的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等,这些构建了“一核多元”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和推动力量。

重点突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全面振兴,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均衡使用力量推动乡村方方面面的振兴。综观世界各地推动乡村发展,无非两条基本思路:一是自上向下推动;二是自下向上推动。当然,在实践中,乡村发展往往是自上向下推动和自下向上推动有机结合的。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主要以自上向下推动为主,在力量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求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明确的“三农”工作总抓手,具有明显的自上向下推动的特征。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十二条明确意见,6月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全国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受到多种约束因素影响,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有重点地分步分类实施。抓住乡村振兴重点、针对乡村发展短板和弱项,特别是解决处理好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破除瓶颈约束,才能确保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

成都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关键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都把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通过生态振兴,不仅有助于把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产业振兴,而且有助于传承发展中华农耕文明,实现文化振兴,从而带动人才振兴,促进组织振兴。

成都之所以把乡村绿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关键举措,与乡村道路建设现状及重要地位直接相关。通过多年农村公路建设,“村村通”的目标在成都已基本实现,但是成都乡村道路尚未完全形成网络体系,断头路问题仍然存在,相互之间还不能完全相通;成都建成的很多乡村道路主要是满足农机运行的需要,与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成都推进乡村绿道建设,对村道、组道、机耕道、河堤进行绿道改造,加密乡村绿道,和园林道形成网络体系,能够发挥绿道生态保障、健身运动、文化博览等功能。

成都之所以把川西林盘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这是因为林盘关系到“西控”特色镇(街区)和产业园发展。成都在“西控”区域为了引导要素资源向特色镇(街区)和产业园流动,产业向特色镇(街区)和产业园集聚,人口向特色镇(街区)转移,提出了创建“特色镇(街区)+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街区)+林盘+景区”和“特色镇(街区)+林盘+产业园”等模式,这些模式都需要以林盘作为支撑。

成都为了发展全域旅游,以“十大重点工程”为重点,推进全域景观化景区化,特别是推进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等标志性建设,对不断地推动成都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以实干促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成都推动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要求,立足资源禀赋、生态底蕴和比较优势,对全域乡村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注重“多规合一”,形成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建设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这为成都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已经形成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和做法。邛崃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是产业优先、招大引强,成效显著,经济蓬勃发展;崇州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是生态优先、创新创造,成效显著,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初步显现出乡村全面振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效应。

崇州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探索走出一条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以全域旅游重构城乡格局。尤其是崇州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过度开发,甚至连一个牛棚、一个猪圈都没有拆,既保留了乡村风貌,又有效地避免了千村一面,独具特色,投入又相对较少,让有限的财力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为此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到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什么是城乡融合发展?一般认为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保、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明显比城乡分割发展具有优势。城乡关系是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且这些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城乡之间存在着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人口关系、治理关系和环境关系。分别城镇和乡村制定政策,既无法反映城乡关联的现实,又无法促进城乡融合。对于一个经济社会,相比城乡分割,城乡融合发展更具有优势。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避免发展失衡和负外部性,有助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城乡互补并形成一体化和整体化格局。

目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目的还在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体目标。成都基于大都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现状,不仅要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要根治“城市病”,提出探索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极具超前性和创新性,值得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

围绕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化,成都把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提升宜居宜业品质、推进全域景观化重塑新型城乡形态、注重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等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

特别是成都提出城市园林绿化要突破种植苗木花卉观念束缚,营造大田景观,全域构建大公园城市,不仅让农民,而且也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推窗见田、开门见绿”,这些理念独树一帜,值得实践。

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前,农村要素资源流动性明显地比城市差,主要原因是制度障碍。只有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解决“门槛”多、平台少难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要素资源市场,才能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优化配置,这方面的改革创新,成都也可能为全国提供经验。

总之,成都推进乡村振兴已经率先起步。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正在学习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和规划。但是,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目前还处在观望和“等靠要”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惠政策,而成都已经制定并着手实施乡村振兴五年计划,落实“十大重点工程”,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在邛崃、崇州等地召开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通过打造千亿农业产业集群、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现代要素聚集体制机制和建设新乡村及培育新型农民等措施,正在有力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除了继续发挥好规划和制度供给等自上向下推动乡村振兴外,还应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注重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成都《先锋》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黄瑾)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