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80)

2018年08月16日09:5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高屹

  “百年图强”“振兴中华”,是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主旋律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人民备受外国列强的欺侮,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5000年的文明古国,竟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腐败,历代反动政府屈膝媚外、软弱无能以外,还由于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国力不强,以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去对抗已经和正在为近代工业所装备的外国列强,是很难克敌制胜的。所以,近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民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一方面为推翻反动政权而斗争,一方面梦想中国能够有自己的工业,能够实现现代化,能够富强起来。但是在人民没有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梦想是难以实现的。康有为、梁启超发动戊戌变法,企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办实业,使国家兴盛,结果失败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旨在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纲领,企图实施使中国能够具有西方物质文明的《建国方略》,终因反封建不彻底而落空了。一直到1949年,近代工业才只占国民经济的1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有了希望。毛泽东在参观延安的一次工业展览时说过:“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工业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是决定军事、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宗教这一切东西的,是决定社会变化的。”他还说:“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的论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广大共产党人的共同意愿,也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有了前提和可能。在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把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任务。

  1953年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实际上就是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总路线,实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为了实现工业化。在经毛泽东主席核准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提纲中,除了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外,还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

  1954年,毛泽东主席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按照当时的提法就是要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通过的党章总纲中,也列入了上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也许是中国盼这一天盼得太强烈了,也许是以为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就可以跨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在现代化问题上采取了一种冒进战略。

  1958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应地还提出了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任务,原意是要多、快、好、省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不但未推进,反而延缓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1964年,在经过几年调整之后,经济形势已明显好转,在这年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意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这次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和10年前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时相比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把交通运输业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今天看来,这一改变是十分必要的。

  有待推进的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被“文化大革命”所干扰。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全面整顿。这一年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三届人大提出的现代化步骤和目标。这个报告是由邓小平负责起草的。这一时期,邓小平还提出要以毛泽东主席的三项指示为纲,实际上是以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为纲,强调四个现代化是大局,一切都要服务于这个大局。他说:“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大局是什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到一九八O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还有二十五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后来,“四人帮”“批邓”,主要就是批判他不以阶级斗争为纲。

  邓小平真正能够为中国现代化进行战略构想,主要是在粉碎了“四人帮”、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治贫图强,要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愿望有了实现的保证。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中国现实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成果的总结。

  总体上来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总的讲是不清醒和发生失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这一阶段是由不完全清醒转入比较清醒和比较自觉的阶段。

  对于第一个阶段,邓小平曾总结道: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未完待续)

(责编:李璐颖、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