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共奏城乡融合交响曲

2018年07月19日13:45    来源:今日浙江

在浙江,城市和乡村就像西湖里的一枝并蒂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浙”里承载梦想、安得乡愁:繁忙都市万商云集,中小城市强势崛起,特色小镇星罗棋布,美丽乡村烟桥画柳;

“浙”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制造布局农村,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城乡产业深度融合,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浙”里城乡更富、生活更美: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公共服务均等有序,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城市繁华、乡村美丽、城乡一体的靓丽图景,源自一个战略的持续接力。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明确要求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15年来,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走出了一条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为建设“两个高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7年和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054∶1,成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城乡居民收入最高的省份。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面对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城乡、工农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习近平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2005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六大任务,以及深化城乡配套改革等七项战略举措。各市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规划纲要或实施意见;从2005年开始,省统计局每年发布《浙江省年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为完善决策、推进决策提供依据。

几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努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逐渐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新格局:

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的目标。各地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2011年,浙江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率先探索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新型城市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基本形成改革创新驱动、三次产业联动、城乡一体推动的发展格局”的决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速。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任务。省委把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之举,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城乡并重、区域协同,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浙江以大花园建设为依托,按照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城乡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等各项改革,激发创业、投资、消费、就业的新活力,为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动力支撑。

强化新型城市化的主导力

建德市寿昌镇,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街巷整洁、管理有序,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来自航空旅游、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产业的名企白领和来自周边村落的人们一起创业就业,共同诗意生活。

从打造省级中心镇、国家重点镇,再到创建省级、国家级特色小镇,近年来寿昌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吸引了各类人才到这里安居乐业。寿昌镇的嬗变,是浙江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

2005年,习近平同志主持制定《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过程中,将“大力推进城市化”列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并进行了相关部署。

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背景下,2006年8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强调“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开启了新型城市化的新征程。

10多年来,几届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型城市化战略思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带动能力,把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大文章书写得气势磅礴。

以城市群和都市区为主体形态,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引领支撑能力。从2003年开展环杭州湾、温台、金衢丽三大产业带和城市群规划研究,到2010年开始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再到2018年深入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以及浙中三大城市群日新月异,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义都市区稳步发展,都市区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大力推动7个省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转型,产业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以行政区划调整和经济强县、强镇扩权改革为重点,做强城乡一体化平台载体。大力推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一城数镇”“小县大城”战略和现代化美丽县城建设,2007年开始实施《浙江省中心镇发展规划(2006—2020)》,2010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小城市培育工程,69个小城市培育试点、200个左右中心镇和400个左右一般镇快速发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中心镇和小城市为就地城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

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为抓手,打造融合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平台。从2015年开始,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目前已形成了“首批2个省级特色小镇、三批106个省级创建小镇、两批64个省级培育小镇”队伍。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正成为浙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浙江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在新型城市化战略指引下,特色独具的浙江各类城镇已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更为强劲。2017年,浙江城市化率达68%,比200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抓牢城乡统筹的主载体

统筹城乡发展,群众最迫切的是改变农村环境。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部署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序幕: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此后连续5年,习近平同志每年亲自主持召开一次全省现场会。他强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安吉县大胆探索“千万工程”升级版,率先提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0年浙江总结安吉实践经验,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2.0版。由此,浙江农村告别“脏、乱、散、差”、变得日益洁净靓丽,农民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农村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农村精神风貌与农民文明素质、干部作风与干群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与城乡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浙江按照建设“美丽中国”新要求,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成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3.0版本。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省委、省政府随即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开启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等“五万工程”,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经过15年努力,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到2017年底,全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的97%;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庄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和96%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公路通村率、通村公路硬化率、班车通达率均为100%,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和以高铁、机场为骨架的“一小时交通圈”快速形成;农村自来水、光纤网络、有线电视均实现了建制村全覆盖。

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也成了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大花园”。

激发城乡一体化的新动力

深化城乡配套综合改革,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促‘三农’”和以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思路: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让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在2007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强调指出:“深化城乡配套的综合改革,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搭建发展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营造发展新环境。”

遵循这一理念,几届省委始终把深入推进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农业经营体制、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各项改革渐次开展。

“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全面实施,农村资源和农民资产被迅速盘活;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正式成立,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体系全面构建,农民合作不断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进程加快……到2017年底,全省22676个行政村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99%的承包经营耕地完成实测;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95%;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率99.5%;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覆盖率96%,已有33个县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51个县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要素在城乡顺畅流动,财富源泉在乡间充分涌流。

随着力度空前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纵深推进,不断向农村和基层延伸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使浙江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农村服务更加完善:优质医疗服务“双下沉、两提升”覆盖全省,所有县(市)都已建成至少一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99%、100%,15年基础教育普及率为98.7%,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达89%;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20分钟养老服务圈”初步建成;近8000家农村文化礼堂、2.6万余个农村文化广场遍布乡村,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生活保障更加全面: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1200.7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35元/月;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参保3134.2万人,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62.5%;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为730元/月,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程度达到93.3%。

城乡收入更加均衡:2015年,26个欠发达县集体“摘帽”,全省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提前五年,率先在全国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169元;2017年,率先全面部署“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5053个薄弱村实现“摘帽”,2018年,启动“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

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浙江城乡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宽广。(记者 袁卫)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