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宁夏《共产党人》

多维施策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田俊秀

2018年07月12日15:55    来源:共产党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干部群众要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决策部署,多维施策、务实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要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就如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解决好“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半壁江山,农民是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农产品的重要贡献者,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必须优先对待、优先发展的有机整体。

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体系,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部署必要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健康有序的轨道稳步前行、科学发展。

以产业振兴为基点,“三产”融合加快产业兴旺的步伐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首要的是“产业兴旺”。这不仅因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而且因为目前正在协同进行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四化”同步中,农业产业化是短腿,是需要强化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因此,农业强、产业必须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之后,农村也进入了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高质量生产、农村生产与生活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不断发达壮大是其基本表现形态。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传统农业的各种业态发生了种种变化。农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不再是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存的温饱需求单纯追求数量的扩张,而是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市场导向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在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比重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且,种植业内部和养殖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着不断调整优化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不能让三次产业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而要以统筹推进的思路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优化的高质量农业产业推进中实现乡村振兴的优质积累,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石。

以生态振兴为保障,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三维”宜居环境

绿色发展不仅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色,归根结底是农业发展的生命色。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本来优势和自身财富,但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对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偏离了这种本色和本来面貌。乡村振兴,就要从振兴生态做起,要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新时代农村的本色。

生态振兴要全面发力,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精神,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运行、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等诸多方面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让乡村振兴战略的色调明快起来,永葆乡村宜居的生命色。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铸就蕴含文化的文明乡风

优秀乡村文化是现代农民的精神家园,是乡村文明的根与魂。振兴乡村文化,铸就文明乡风,必须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我国农村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是这种优良传统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子弟生生不息地创造着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农村实施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乡风文明播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21世纪之初新农村建设开启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振兴乡村文化,要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广大农民,激发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紧密结合,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升当代农民的文明素养。

以组织振兴为保证,“三治”结合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组织振兴,就是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打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这个治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中,首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理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法治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健全治理体系的基本遵循。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因此,在组织振兴中,首先要振兴乡村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既要继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还要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让德治成为乡村治理的传统优势,在“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建设中规范村民的行为。

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三创”并举补齐农民富裕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人才振兴将是起决定力量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和脊梁。党的十九大在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要“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使命,这支人才队伍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这支人才队伍的带动下,农村的职业农民、返乡创业者和被乡村振兴战略吸引的各类人才一起凝聚成“三创人才”。即创富、创业、创新人才凝心聚魂,充分发挥创造智慧的活动中提振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开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局面。

以“三创”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以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重大事业引人,而且要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和优化人文环境留人,更要以创新的体制机制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三创”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三创”人才大多数是年富力强的精英群体,要对他们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健康需要与子女教育质量需要的满足,要把优质可及的医疗健康服务和适龄儿童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放在首位,厚植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宁夏《共产党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谢倩、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