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党旗引领打赢“消薄”攻坚战

2018年07月11日14:58    来源:今日浙江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7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全省各地农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狠抓落实,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消薄”攻坚战。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消除5053个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用企业理念经营集体经济

暮春时节,永嘉县沙头镇珠岸村的“永嘉书院”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兴奋地说:“从‘书院’景点项目、景区停车场到复古商铺,村里项目一个接一个,村集体零收入的穷村变成了年收入200多万元的富村!”

珠岸村的逆袭,源于村两委的一个决定:以“零政策处理阻力”的承诺,全力支持永嘉书院旅游项目建设,并以土地入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按照村里与永嘉书院旅游发展公司的协议,景区门票收入的10%归村集体,去年门票提成有90万元左右。”村党支部负责人陈光强说,看到络绎不绝的客流,珠岸村还在景区门口建设了9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并改造提升了21间复古商铺用于出租,“光停车场的年收入有七八十万元,商铺全部出租的话,收入更是可观”。

为集聚发展潜能,珠岸村党支部还明确集体经济收入在保障村民基本福利、村级组织基本运行的基础上,每年按不少于50%的比例用于固定投资,进一步做大集体经济的蛋糕。陈光强说:“3年后,我们村的集体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

用企业理念经营农村,成为各地在“消薄”攻坚战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基层党支部谋方案、把方向,充分发挥了“基层指挥部”巨大作用,带领村民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临安区龙岗镇相见村,发挥毗邻浙西大峡谷景区的区位优势,村党支部尝试“村企合作”发展模式,与星级酒店合作共同打造“相见茶社”民宿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的渠道;

云和县石塘镇,利用村里丰富的水能资源,镇党委协调小顺、湖滨、长汀等9个行政村,启动了村级集体经济联建大坑水电站项目,各村合计占股79%,项目投产后,每年每个村集体将至少增收9万元……

用企业家的眼光经营村庄,用市场化的手段谋划发展,各地走出了资源入股、产业富村、物业联建、服务创收等增收新路,乡村造血机制不断强化。

以苦干实干兑现承诺

玉环市干江镇地处楚门半岛最南端,尽管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村民或以打渔为生,或外出谋生,很多村成了“空心村”,19个行政村有10个经济薄弱村。

干江镇党委通过实地“会诊”,启动了百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誓要赢得建设大会战与“消薄”歼灭战的双线胜利。

总投资约6亿元的干江国际滨海生态旅游区项目落户该镇,炮台村等成了该旅游区重点建设区域。镇党委发挥主力军作用,在项目规划、招商引资、土地指标审批等方面全面发力,村党支部在项目实施、土地流转等方面全力攻坚,党员干部主动请缨,成为“消薄”的排头兵。

炮台村在实施乡村旅游综合体项目中,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流转协议,村干部包干到组,党员联系到户,挨家挨户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最后,该村征收200多亩土地和500亩山林,并对100多间废弃石屋进行修葺,不仅推动了项目落地,还为集体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断岙村村庄建设落后,环境脏乱差。村党支部书记林作明立下“军令状”:“做美村庄环境,做富集体经济。”他一边带领村两委跑部门找项目,争创“美丽乡村样板村”,一方面依托滨海生态旅游区项目,带领村集体打造砂石建材中转站。通过整治,这个昔日破旧的小村庄裂变成“精致微花园”,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今年有望达到15万元。

如今,干江镇的10个村全部成功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在“消薄”攻坚战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苦干实干兑现承诺,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凝聚起强大的红色动力,带领村民们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浦江县白马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闲置的集体资源和有需求的企业牵线搭桥,镇党委书记郑燎原带着乡镇干部进村入户“拉业务”,小到一间旧民居,大到成片山林荒地,在他们眼里都成了可盘活的对象。

平阳县万全镇下桥村抢抓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建设机遇,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副业队,为工程提供建筑、填方、搬运等服务,并建设了一个沙石转卖场,主营沙子、石片等建筑材料的采购、搬运和转卖,为村集体年创收近200万元。

建长效机制倒逼发展

群雁高飞头雁领。农村的带头人有没有实干,能不能服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村的发展。据统计,全省69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中,有726个是党组织软弱落后村。2017年以来,我省同步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及软弱落后村党组织转化工作,突出选优育强薄弱村党组织书记,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的中心任务,作为考核村党组织书记业绩的重要标准,选出最能打仗的“领头雁”打好攻坚战。

“村‘第一书记’华俊尧既有思路又有办法,上任半年就为村里争取到了百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现在村综合大楼即将竣工,完工后每年至少可增加二三十万元的村集体收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联丰村党支部书记何飞平说,联丰村是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去年以来,在华俊尧的帮助下,联丰村不仅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而且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大为增强。

去年以来,婺城区从区直机关部门中选派8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涉农经济方面有特长、发展潜力较大的副科级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任“第一书记”,并围绕精准帮扶,组团开展任前业务培训,推动“第一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到强基础、育产业、促造血上来。加上前期2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原有下派的市、区两级“第一书记”,目前全区10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

建长效机制倒逼发展,成为各级党委在“消薄”攻坚战中的普遍做法。基层党组织建章立制、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考核倒逼作用,压实工作责任、抓实督查考核,将攻坚战持续推向深入:

平阳县把“消薄”工作列入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签订军令状,明确任务书,对工作措施不力、消除薄弱村年度任务未完成的,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联片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不得调离岗位、不得提拔重用;玉环市深化“强基惠民村村帮”“千名乡贤帮百村”和农村指导员等工作,按照“每村一团、每团3人、一帮3年”的“1+3+3”模式,使每个乡镇均有一位县领导联系包干、每个村均有一个部门结对和责任人帮扶,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全省乡村发展更均衡了,村级组织战斗力更强了,乡村治理的物质支撑更有力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这一场消除薄弱村的攻坚战,让浙江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记者 袁卫 岑文华)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