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博学与躬行

陈鲁民

2018年07月06日14:26    来源:刊授党校

领导者要做博学多闻的楷模,平时应多读书学习,多深入基层,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善于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拓展信息的来源渠道,这样才能做到博学多闻,成为领导干部中的“学问家”。


博学多闻,意即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也说过:“多闻曰博。”博学多闻的反义词是孤陋寡闻,愚昧无知,不学无术。

博学多闻,不仅是一个人富有学养的表现,也是当前飞速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迫切要求。在全民族知识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在获取信息途径日益便捷多样的前提下,一个见少识寡的人是无法胜任领导工作的。想想看,虽然你身居高位、大权在握,但如果看书比下属少,学问比下属浅,见识比下属差,水平比下属低,一张嘴就露怯,一问三不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不配位,难以服众,哪里还有威信可言,还如何去开展工作?

如何做到博学多闻?古人有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说,要做到博学多闻,一方面需要阅历和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博览群书,涉猎各门学问。领导干部要做博学多闻的楷模,平时应多读书学习,多深入基层,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善于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拓展信息的来源渠道,这样才能做到博学多闻,成为领导干部中的“学问家”。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果在过去信息闭塞、流动不畅时代是一句大话,那么在今天信息时代则是很轻松就可以完成的事。浩如烟海的纸质书籍,数不胜数的电子文稿,使我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与无数大师泰斗对话。学史可知上下五千年,识新则能纵横九万里,不断获取各种知识与信息,补充精神营养,从而使我们的知识积累厚重起来,头脑丰富起来,眼界开阔起来,才干练达起来,睿智豁达,高屋建瓴。讲话可以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撰文可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决策可高效科学,减少失误;理事可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主政可事半功倍,政绩卓越。

只有博学才能多闻,博学是多闻的前提。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几代领导人皆在博学多闻方面身体力行,带了好头。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堪称博学多闻的楷模。爱读书这个习惯,他从幼年开始,保持了一生,也受益终身。战争时期,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毛泽东同志要行军打仗,指挥作战,筹款征粮,发动群众,可谓日理万机。但稍有闲暇,他就会捧起书本,看得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当时,军情紧急,为轻松上阵,毛泽东同志的许多东西都丢弃了,可两个书箱一直跟着他南北征战。参观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看到他的卧床上摆着几百本书,占了床的三分之一。他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容斋随笔》。而据他自己回忆说,读《共产党宣言》有上百遍之多。正因为毛泽东同志读书多、学问大,因而讲话旁征博引、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著文一针见血、文采斐然、妙笔生花,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在动员干部到敌人后方去时,他说这就好比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在讲中国革命战争策略时,他用《水浒》里王进打洪教头的例子说明要有进有退;在莫斯科给留学生讲国际形势时,他引用《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说明斗争立场要坚定;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他的大会闭幕词就以《愚公移山》为题,都收到了极好效果,有的成了传诵一时的名言警句,有的成了家喻户晓的不朽名篇。

习近平同志也是博学多闻的典范。习近平同志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他16岁的知青生涯,在陕北黄土高坡上,他白天干农活,夜里读书不辍。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对他的最深印象就是“爱看书”“好学”。他们清楚地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常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习近平同志仍忙里偷闲,坚持读书学习,并用自身奋斗成长经历激励新时代青年。2013年五四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正是因为这样长期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日积月累地广闻博见,锻炼了他不凡的领导才能,形成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打造了他突出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杰出领路人。

领导干部的博学多闻,主要不是为了能说会道、知多识广,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增加工作才干,培养出干好工作的才气,从而胜任本职工作。何谓才气?《辞海》说,就是才能,较高的思维或办事能力。与此相近的还有才干、才具、才华、才识、才思等。古人说苏秦、张仪有“纵横捭阖”之才,管仲有“安邦治国”之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张良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其实讲的都是工作才能。

今日而言,领导干部大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人才,学历、经验、德才表现,缺一不可,理应才气十足、才华横溢,这也是工作的需要、时代的要求。才气,是领导干部称职的必要条件。有才气的领导,博学多识,明察善断,奖罚分明,号召力强,善于把握全局,推动工作;而才具平平的干部,则往往才疏学浅,优柔寡断,没有魄力,缺乏威信,难负众望。领导干部的才气,主要应包括口才、文才、办事之才。口才好,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大会讲话、小会发言、个别谈话天天都少不了。口才好不一定非要出口成章,但至少要做到逻辑严密、表达清楚、言简意赅,有说服力。文才好,能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推动工作,对一些重要文章,不能仅满足于能出题目、出思路,更要自己动笔写文章,闲暇时也能写诗填词,或自得其乐,或言志养气。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办事之才,有才气的领导,不论是贯彻上级精神、干好本职工作,还是组织活动、召开会议,都能高瞻远瞩、举重若轻,迅速掌控局面,善于抓主要矛盾,调动群众积极性,有效推动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但领导之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没有捷径可走,是勤读书、多学习、广历练、常思考的结果。特别是读书学习,是才气的最重要来源,“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领导已组织了几十次集体学习,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英国作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一句话:开卷有益。因而,我们坚持读书学习,不仅要学习革命理论、马列经典,还要博览群书,学经济、学科学、学历史、学文学、学常识,书读多了、学问大了,博闻强识、满腹经纶,才气自然也就来了,想挡都挡不住。读书多了,肚子里有了“东西”,说起话来自然会滔滔不绝、舌灿莲花;拿起笔来也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助;主持工作、驾驭局面也肯定会举重若轻、成竹在胸。

才气还要从实践中学,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多闻,实践也出才气。宋代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也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都说明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增长才气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投身火热的实践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多见闻、多经历,打硬仗、打大仗,打一仗总结一下、提高一步,才能不断增长才气。只有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下情,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向他人请教,汲取营养,获取智慧,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实用的才气。反之,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的才气是伪才气,是赵括、马谡那种纸上谈兵的假才气,吹吹牛还可以,一上战场就要露馅。

孔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理想追求没有止境,我们的学习也应没有止境。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永远学习、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论职位多高、工作多忙,也不能忘了学习。要学而知不足,做到博学多闻、见多识广,做新时期“学问家”,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段晨茜、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