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黑龙江《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党教专题片如何把好选题关

孙颖

2018年06月28日09:10    来源: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党教专题片最应该注意表达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主题。党教专题片必须以鲜明的党性教育主题来承担起对基层党员群众进行宣教的职能。那么主题又该如何鲜明地体现呢?其中涉及到的元素很多,比如选题、结构、节奏乃至解说、画面、音乐等等,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选题;精准的选题是正确的制片原点,也是制片工作的基石。党教专题片如果在选题上不精不准,即使在华丽的画面、严谨的结构、适当的节奏等方面再下功夫,也是南辕北辙。笔者结合多年制片实践,谈一谈党教专题片在选题上应该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镜头向前:选题时代化

党教专题片无论是人物片、工作片、文献片或是文艺片,总的特点可以说都是进行党性教育,再具体一些,就是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以陶冶情操、鼓舞人心。因此说,党教专题片必须要有一种“直达人心”的教育效果,否则就是失去了立身之本。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基层党员群众所接受到的教育必须是符合所处时代之特征的,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当前,我们就要大力宣传贯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征的典型事迹、发展理念、社会价值、时代精神等等,否则就是与时代脱节。一个没有时代气息的选题,如果既不能承担起应有的宣教使命,也不能真正吸引住基层党员群众,等于毫无价值。

时代化选题应是反映当前工作重点的选题。党教专题片要紧密围绕当前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来选题,这样才能切实起到对当前工作有力助推的宣教效果。以我们拍摄的《天山脚下逐梦人》为例。这部片子是2017年拍摄的,起源是1997年根据中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江苏省开始选派援疆干部赶赴新疆伊犁州工作;到2017年,正好是对口援疆二十周年,而援疆工作也是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上,来拍摄一部关于援疆干部的典型事迹片,对我们的组工工作将会有相当的促动作用。因此我们定下了选题,将镜头对准援疆干部中的优秀代表,并最终选择了徐罗康。通过刻画徐罗康的典型形象,以点带面,充分展现出江苏省援疆干部二十年来在新疆认真谋事、踏实干事、善于成事的良好形象。片子播出后,由于“二十年”这个概念的符号象征意义很突出,引发的正面效应很大,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时代化选题还应是呼应社会热点的选题。党教专题片也不必一切都围绕着具体工作来具体发声,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基层党员群众,也可以“蹭”一些社会热点来发出好声音。当然这个“社会热点”不能是哗众取宠的,而应是基层党员群众热切关注的。还是以具体片子为例。2012年我们拍摄了一部片子,叫《老张的梦》。之所以选这个题,是因为2012年堪称“PM2.5元年”,雾霾在全国多个城市肆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阶层纷纷议论的话题。也是在那一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正式写入党章。当时我们考虑到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热点,而“中国好人张春银”为实现生态文明梦想,义无反顾到盐碱沙漠化地区大搞绿色种植,此时推出这部片子,正与当时的大环境吻合。不出所料,《老张的梦》一推出,由于符合社会热点,很快就引起了各方关注,并得到了广泛肯定。

镜头向新:选题创新化

党教专题片的选题还是应该一以贯之地寻求创新。“一贯制”选题已经很难满足基层党员群众日益丰富的观看需求。只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选题才能“夺人心魄”,从而让基层党员群众产生浓厚的观看欲望。具体来说,创新化的选题一是领域具有创新性,在新生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中筛选选题。二是事迹具有创新性,不要总是简单地围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这些点来大做文章,固然这是我们应该去大力宣传的,但总是如此,就显得有些固化;同样口味的菜肴,吃久了会让观众倒胃口,要创新菜式,给基层党员群众奉献出一些别具风味的特色菜。三是画面具有创新性,如果选题能够提供一些别致的视觉享受,通过画面艺术来增强宣教效果也是一种可行性的探索途径。

创新化选题应该能够带给观众启发并丰富其内心的思考。以往基层党员群众看了某部片子,总是感叹片子中的典型可亲可敬、事迹可歌可泣,但仅到这一步,也许还不够。好的片子,应该是能引发观众去更多地思考,去思考片子以外的一些东西,这才是宣教价值的更大化体现。2014年我们拍了一部片子,叫《筑梦月亮山》,讲述的是东台小伙陈晓明去贵州支教的事迹。一个在繁华都市生活长大的青年,却毅然决然地留在了贵州的偏远山区,在那里娶妻生子、教书育人,决定奉献自己的一生。说句实话,陈晓明当时还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表现出来一种坚守。然而我们却坚定不移地要做这个选题,目的一是告诉观众,一个人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长期坚守本身也值得讴歌;二是告诉年轻人,在商品社会也可以不为名利所累,用“别样”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部“别具一格”的片子一出,反响也很不错。

创新化选题还可以给观众提供“新鲜”的视听享受。有的选题“注定”了画面语言会很别致很丰富,因此我们就可以在保证政治性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操作。比如《老张的梦》,我们通过镜语带受众来到安固里淖,这个位于内蒙古高原最南端、曾经是河北省最大的内陆湖,现已成为北京周边最大的粉尘起源地。漫天黄沙席卷,四野一片荒凉,触目惊心的沙漠化现状与我们现实身处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水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瞬间让受众入戏,引起观看的兴趣。又比如《天山脚下逐梦人》,徐罗康只身一人来到新疆察布查尔扶贫,纯朴热情的锡伯族、维吾尔族老乡,独特的异域风情,一幅幅如画般的塞外美景引人入胜,所以片子在播放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本地党员群众的心。

镜头向下:选题乡土化

走过千山万水,尝遍人间百味,最难忘怀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党教专题片的选题也是如此,还是应该打本土牌、走特色路。对基层党员群众来说,他们最喜欢的片子往往反映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而且人越平常、事越细小,基层党员群众就越觉得可亲可近、可学可比,宣教效果自然就越好。对于那些“高大上”的选题,基层党员群众往往敬而远之;对那些和现实生活、身边日常相距甚远的选题,基层党员群众也往往兴趣冷淡。选题只有融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才会产生真正的共鸣感,从而获得认可。

乡土化选题往往直指基层最关心的问题、群众最关切的事物。现如今都知道关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个难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直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我们便拍摄了专题片《周宇直播间》,讲述的是我市大学生村官周宇利用直播平台开展党课直播的故事。周宇在直播过程中唱革命歌曲、讲红色故事,带着支部的党员“看”新农村建设,给大家讲“致富经”;虽然每次直播时间不长,但比较接地气。这部片子对解决在外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好过、组织服务不好找、组织活动不好搞”问题以及农村党员“农活繁忙人难聚、学教形式单一难聚人”等问题都很有借鉴价值,播出后受到了基层的一致点赞。

乡土化选题总是应和基层兴趣点、极为接地气。2017年,我们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微党课评比中制作报送了三个系列10部片子,都是立足于“小”来做文章。其中《党建大篷车》系列中的《十个想不到》,是我市梁垛镇孔堡村的农民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作品,语言诙谐幽默,讲着方言,打着快板,将一些“土里土气”却是“真情实感”的话语表达出来。台上农民演,台下农民看,选题非常接地气,很适合基层党建宣传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委组织部)

(原载于《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第5期)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