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马克思的生态观与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赵聪聪

2018年05月30日16:21    来源:刊授党校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给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一词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义表达。马克思的生态观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思想,为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启发。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马克思思想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准确把握马克思生态观的思想精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马克思的生态观奠定了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的著作或直接阐释生态观理论,但马克思的思想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人与自然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第一,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自然界,人类便不可能产生。第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三,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这样的自然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并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第四,人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的约束。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否则自然界将会对人施加报复。

自然与社会的有机协调。社会要素是马克思生态观的重要内容,它被看作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联结点而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有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表现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的社会关系总和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二,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协调,有机统一。自然界不仅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社会的发展不仅要依赖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资料和条件,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造并创造着新的资料和条件。

生态危机的根源探究及解决途径。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一切以资本为中心、金钱至上的理念,他们把自然界仅仅看成是获取利润的工具,人与自然的关系只剩下索取与被索取、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这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控制下,生态被破坏是必然结果。既然如此,那么根除生态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共产主义取而代之。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一个生态平衡、公正和谐、持续发展的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人与自然最终实现和解。

马克思的生态观确立了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内涵

美丽中国建设的提出是马克思的生态观在中国的成功运用和创新发展,自然、社会、人是马克思探讨生态问题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因此,以马克思的生态观为指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就是自然美、社会美、人美的综合。

自然美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内容。马克思的生态观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自然界对于人类所彰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启示我们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要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不仅如此,自然美还表现在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这样才能塑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人类为了无休止的所谓发展而过分索取自然、破坏自然,终究会自食恶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放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因此,准确把握马克思给予人类的生态忠告,避免生态危机的反噬,塑造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建立平衡、和谐的生态系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内容。

社会美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把社会看作人与自然关系的联结点。“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社会组成了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因此社会状况成为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因素,社会状况稳定,社会联系丰富,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就越友好;相反,社会状况糟糕,社会联系单一,社会关系冲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张。这启示我们,塑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美是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重要途径,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人美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给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始终坚持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彰显出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根本人文立场,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的生态观提供了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生态问题固然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严峻,但他却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敏锐的前瞻性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应对生态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对于当前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导。

培养全民族正确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马克思的生态观向我们科学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自然界对人的价值,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统一,并且警示人类,如果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联系和统一,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启发我们,要人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正确的实践。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不仅要求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更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以自然资源的可承受力为前提,积极主动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引。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在分析生态危机根源时,曾批判科技充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帮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人和自然都造成了极大伤害。但马克思并未否认科技本身的积极作用,科技带来的生态破坏是资本主义运用的结果,而不是科技本身的责任。马克思认为,对于已经产生了的生态问题只能通过新的科技加以缓解,科技创新为人类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的创新应用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而不是沦为人类逐利的工具。科技的创新也有利于转变旧有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科技创新在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源上减轻现代社会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马克思的生态观内含着丰富的制度变革思想,当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时,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的这一制度变革思想给我们很大启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避免资本对自然的控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大生态系统的制度保障力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生态观这一思想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了制度建设在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刻不容缓。我们相信,只要在制度建设上充分而有效,在制度实施上完善而有力,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一定会深入人心,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一定会实现。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