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刊授党校》

创造性地运用人民主体性思想

王丽丽

2018年05月30日16:20    来源:刊授党校

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创造伟业。人民是实践创新的主体,发展依靠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主体性思想,深化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成果。


人民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运用人民主体性思想,具体阐明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根本动力和未来趋势,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政党带有鲜明的阶级性,代表着最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它和其他政党最大的不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与全世界广大无产者利益相连、命运相通。联合全世界无产者,解放无产阶级,进而解放全人类,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毕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为身处痛苦和压迫中的广大劳动人民积极寻求现实出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揭露资产阶级剥削本质,指明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变革社会、摆脱资本束缚以及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正确道路,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是真正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帝国主义时期,列宁主张一国革命胜利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带领广大劳苦大众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迎来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曙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给人民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为广大人民争取利益、变革旧社会制度、构建未来美好社会,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自觉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发展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指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目的和价值旨向,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主要体现在:一是树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注重“质”上的提升也强调“面”上的扩展,对未来美好生活拥有更多的期盼。我们党通过不断提出新的时代发展任务,致力于解决当前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社会发展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坚定“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细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以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目标,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断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缘于:其一,人民是历史的物质承担者。马克思在与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长期论辩过程中,打破了“绝对精神”统治地位,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进一步明确“现实的人”,即人民是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主体,奠定了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前提。其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形态发展。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马克思认为大多数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与资产阶级之间存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为争夺更多的合法权益和寻求自身的解放展开了激烈的革命斗争与运动,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列宁曾明确指出:“俄国的整个新纪元正是靠人民的热情赢得并且支持下来的。”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体,是每个历史时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缔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肯定广大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尊重人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者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原则。

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创造伟业。人民是实践创新的主体,发展依靠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主体性思想,深化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地立足于广大人民的实践活动,把握社会发展进程。一方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历史性变革根源于中国广大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实践。回顾过去五年多,我们国家和党的事业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辛勤劳动和艰苦付出。另一方面,指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依托于广大人民的创新实践。进入新时代,我们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急需汇集全体人民的集体力量,推进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汲取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踏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

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共享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共享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分配领域,进一步凸显了人民主体性思想。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该社会的分配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广大劳动人民只拥有可出卖的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反映在社会分配环节,产生了各种社会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激化了社会内在矛盾。马克思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将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归广大劳动者所有,使得生产的物质条件成为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建立个人所有制,从而形成一种完全不同的分配方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生产力不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进行阐述,提出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共同占有,社会主义生产是在由全社会负责和按预先确定的计划进行;每个劳动者与联合体内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地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以及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在马克思看来,这将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增长,社会物质产品日益丰富,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人民共享基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体现了人民主体性思想,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在此发展过程应由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问题作出时代回应,推动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当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主要包含以下层面:第一,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推动社会生产发展,加快产业转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共享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第二,树立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通过关注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发展动力,加强人民团结,向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推进。此外,坚定中国发展道路,树立“四个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一带一路”等共建、共享、共赢的新理念,积极为世界人民谋利益,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全世界人民共享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开放的世界格局。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