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期刊选粹>>今日浙江

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

——浙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综述

叶慧

2018年05月30日16:55    来源:今日浙江

十万企业站上云端,工厂车间实现智能生产,点击手机屏幕轻松办理个税,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相隔千里也能看病诊治,“数据大脑”指挥城市交通……当下,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浙江超前布局、精心谋划,把数字经济列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推动全社会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提升浙江经济竞争力。

2017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58.5亿元,同比增长22.8%,连续四年超万亿元,稳居八大万亿产业之首。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正成为浙江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出“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

浙江审时度势,主动迎接新经济,谋求新发展。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浙江信息经济、“互联网+”的先发优势,以数据整合和共享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多次深入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和企业调研,强调要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着力抓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构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软硬件,深化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带动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要求,聚焦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抢抓数字经济变革的时间窗口,浙江早在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把信息经济列为大力发展的八大万亿产业之首。当年5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随后,发布了全国第一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分别制定信息经济相关规划。杭州市把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立为“一号工程”,温州市将信息经济列为“五化”战略之首,湖州市将信息经济作为“四大千亿级产业”来培育,绍兴市提出打造信息经济八大千亿级中高端产业集群等。

当信息经济步入以数字驱动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12月31日,浙江编制《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千企信息化“登高计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并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优势,启动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2016年上半年,省政府密集出台《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建设“数据强省”,将浙江打造成为“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当年10月,浙江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信息经济国家示范区”。

牢牢把握新时代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为浙江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指明了方向。

争当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加快数字化转型,浙江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重量级产业,为数字浙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浙江在云工程与云服务、大数据、集成电路、装备电子等领域建设8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启动近300项重大技术攻关。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浙江大力推动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CNNIC国家互联网域名服务平台、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2017年,一批聚焦数字技术前沿的大平台相继成立,又为浙江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开展数字领域前沿共性研究打下扎实基础;9月,专攻网络前沿技术创新的之江实验室成立,42位全球顶级专家组成的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也同步亮相;10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3年投资1000亿元建设全球研究院——达摩院。

同时,腾讯创业基地、京东电商产业园、华为全球人才培训中心落户浙江,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等21个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异军突起,浙江成为全球创业创新者的向往之地。

在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革命中,浙江正从数字经济的跟跑者、并跑者变成领跑者。

在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等“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网购和支付宝就诞生在浙江。淘宝网、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产业电商和网上支付平台。

一批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硬件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快速成长。阿里云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公有云公司,付费用户超100万;海康威视、大华科技研发的数字安防技术全球领先;8家浙企上榜2016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12家企业入围中国软件业务百强企业名单……2017年全省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0.1亿元、2599.8亿元,分别增长28.8%和31.6%,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数量、融资规模总量居全国第四位。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浙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步推进。

浙江在全国最早提出“云+网+端”基础设施布局,先后发布了《“宽带浙江”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推进“宽带浙江”建设,全省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普及率在全国率先突破100%,分别达到119.6%和107.6%;建成了杭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CNNIC国家域名服务平台浙江节点;加快移动物联网的建设与应用,发展用户近1300万户,在智慧工厂、智慧路灯、智慧停车、智能抄表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累计建成城乡电商服务站3.34万个,覆盖全省超57%的行政村,各类活跃网店79.2万个。设立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江海联运信息中心,国内外港口互联总数达32个,日均服务调用量达60万件以上。

根据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浙江创新能力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三位。

带动实体经济振兴壮大

作为全国唯一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浙江深入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领域,浙江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力推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创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目前,全省共创建32个“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区域、160家示范试点企业、100家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共有35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技术改造等专项支持,共获得国家专项资金5.51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2017年,浙江启动“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助力企业借助云计算、ET工业大脑等,优化生产、营销、管理各环节的效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新增上云企业12.99万家,累计近18万家,占全省工商在册企业总数的10.57%,构建起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云服务商的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以阿里云、网易云、移动云等30多家云平台服务商和200多家云应用服务商为主导的云服务产业生态。

数字驱动下,工业制造正在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调查显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约降20%。

在农业领域,浙江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推出政策补贴,鼓励种养业机械化。 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农业“机器人”“大施拳脚”,无人驾驶插秧机、卫星遥感操作微耕机、稻米自动烘干、水肥循环智能灌溉等智能农机广受欢迎。2016年8月,浙江获批全国唯一的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省。

在桐庐县岭源村的绿庐蔬菜基地,引进“物联网”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让500亩蔬菜基地成了“智慧农田”。监控温湿度指标、自动化施肥、全自动灌溉等一系列蔬菜种植的生产工序,全部实现 “机器换人”。

据悉,到2020年,浙江力争建成10个装备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创新活力大、安全生产稳的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00个产业特色突出、装备应用全面、服务机制灵活的示范乡镇(园区),300个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程度突出的示范基地。

在服务业领域,数字经济重塑千行百业,催生出众多“互联网+”新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旅游、信息消费、分享经济等新服务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到13336.7亿元,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3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4%和37.2%;互联网金融创新活跃,在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金融理财、股权众筹融资等领域,浙江运行的P2P平台达233个,成交量367.6亿元,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智慧物流能力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668.2亿元、业务量79.3亿件,均居全国前两位;以网约租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快速发展,杭州跻身国内分享经济第一梯队。

浙江还以中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发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平台型企业优势,将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总部落户杭州,并以杭州为支点,连接全球网络贸易资源要素,打造“网络新丝路”。

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和经济学定论,衍生出更加共享、普惠和开放的经济生态,带动实体经济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引领公共服务管理全面转型

乌镇,子夜路,一幢由一家羊绒厂改造而来的4层小楼,门楣上方悬着一块醒目的匾额“乌镇互联网医院”。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它连通全国1900家医院、7200组专家团队、22万名医生开通在线诊室,日接诊量超过2.1万人次,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看上专家、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自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后,乌镇一年比一年美,一年比一年“聪明”:景区“刷脸”代替人工检票,移动支付成为商铺“标配”,无人超市实现“即拿即走”,扫二维码手机呼叫摇橹船,乌镇管家联动中心构建起一张“平安大网”……乌镇是浙江发展数字经济的鲜活样本,也是浙江运用数字技术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动科教、健康、环保、交通、旅游、安全等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让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浙江有20个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应用。阿里云“数据大脑”用于杭州城市道路治堵,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5%。 “云”上银行、网约租车、共享单车、无人餐厅、远程治疗、智慧养老等技术广泛渗入百姓生活。

浙江还运用“互联网+”方式提升农业、振兴农村、富裕农民,建设提升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全省农村网民1107.8万人,农产品网络零售近60亿美元,培养了78个淘宝镇、793个淘宝村,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借助数字技术,浙江人还享受到更多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登录浙江网络图书馆,可以获取海量数字文化资源;打开“浙江文化通”客户端,全省公共文化单位举办的讲座、展览、活动、演出等文化信息尽在掌握。

数字技术也带来社会治理的深刻变革,通过数据上云,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

用数据决策,浙江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全面整合,成立全省数据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用数据管理,浙江建设“雪亮工程”等监测防控系统,全面建成以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为内容的“基层治理四平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去年8月杭州还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网上智能审判系统,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大幅提升司法透明度。

用数据服务,浙江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建设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只跑一次”甚至不跑腿。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实现率达到87.9%,甚至可以达到“一证通办一生事”。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宋美琪、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